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结合赛珍珠的作品来探讨她的宗教观。赛珍珠同时深受基督教和中国宗教价值观的影响,反对殖民主义和传教士的文化霸权,认同中国宗教,在作品中探讨东西方宗教的冲突和融合,主张建立一个各民族、各文化、各宗教彼此平等、尊重和沟通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儿童文学作品《激战》寓意丰富。文章结合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指出赛珍珠以儿童读者感兴趣的动物故事作为依托,在《激战》中处处关注殖民史与生态史的复杂关系,用浅显的语言描绘了殖民输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赛珍珠在成人文学作品中极力提倡文化和合主义,力图让各族人民平等对待,和谐相处。在这部儿童文学中,她又将非人类物种纳入人文主义思想之中,在这部20世纪60年代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赛珍珠的思考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是继后现代主义之后西方学术理论又一个引人注目的热门话题。在诸家后殖民理论中,斯皮瓦克的批评理论具有自己的特色,也即解构、女权主义和第三世界的后殖民批评,但是较之赛义德的批评理论,她的理论虽具有强烈的挑战性,但缺乏系统性和一贯性。本文通过细读斯皮瓦克的几部主要著作,从中梳理出她的批评理论的发展线索及其不同于其他理论家的独特之处,对于中国学者深入研究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时间角度界定殖民电影与后殖民电影,即反映殖民时期与后殖民时期的电影,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反映殖民主义时期的电影;二、反映新殖民主义时期的电影;三、反映内部殖民主义时期的电影;四、反映后殖民时期的电影。这些时期的电影主要从两个视角拍摄,第一,前宗主国和第一、二世界视角,旨在表明"白色文明使者"如何拯救"有色的他者";第二,前殖民地和第三、四世界视角,旨在批判"文明使者"在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和内部殖民主义时期犯下的罪恶。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后殖民理论的知识谱系,后殖民思想大体可以分为殖民主义批评(反军事殖民)、新殖民主义批评(反经济、政治殖民)、后殖民主义批评(反文化殖民)和内部殖民主义批评(反少数话语殖民)四个阶段。探讨了后殖民理论与后现代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民族主义理论有密切的渊源关联,以及存在诸多异差之处。分析认为:后殖民思想在中国的"理论旅行"既取得一定的文化反响,引起中国文化界一度的批评热潮,然而因为理解的偏颇和某些学人的剑走偏锋,又出现一些歧误偏差。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与中国,尤其是与宿州有着深厚的渊源。她在宿州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等,为日后创作《大地》提供了大量素材。赛珍珠对她魂牵梦绕的中国充满了敬仰与热爱。她以支持、帮助中国作家、艺术家在美发展;运用自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声望,在国际上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等行动,诠释着对中国的大爱。  相似文献   

7.
1980年代末以来,后殖民主义理论逐渐被中国学者置于汉语语境之下进行研究。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使中国的后殖民批评不可避免地带上某种民族主义色彩。自1990年代中期至今,后殖民理论的中国话语总体上在朝着思考理性化和全面的方向迈进。文章简要介绍了后殖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背景,并试图从理论评介与理论实践两个维度进入,描画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研究概况,并分析和点评了其中的不足,希望国内的后殖民研究话语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关于赛珍珠研究的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赛珍珠研究还有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1 关于赛珍珠可不可以写入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问题,可以从作家对自我身份的认定以及从作品的性质来决定。赛珍珠多次说自己"也是一个中国人",而她的作品大部分跟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乡土文学"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因此她可以写入中国文学史。2 如何评价当年的西方传教活动及赛珍珠的传教士身份,总体上说,西方的传教活动对开启民智、加速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赛珍珠是一位真诚善良、热心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人。3 怎样评价赛珍珠的贡献,要看到她的"人桥"作用的特点本意在中美双方的"沟通"上,但重在对双方文化的匡正和建设上。4 要加强有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相似文献   

9.
All Men Are Brothers 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唯一译作,也是《水浒传》的首个英文全译本,历来因其对源语语言与文化特质的尊重和尽可能保留而遭受非议。而大部分批评者不是断章取义地横加指责,就是站在强调目的语文化及其价值观立场上,忽视了相异文化间的开放性和可融合性。考虑到赛珍珠希望忠实再现汉语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初衷,并将其译本与其他两个重要译本加以比较,我们可以肯定,赛珍珠的翻译实践反映了她向西方展现和阐释真实的东方的努力,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跨文化交流价值。诚如尼采所言,翻译是一种征服。而这种征服应是双向的、互相的,而非单向的支配与控制。在当前的后殖民语境下,《水浒传》赛珍珠译本更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鉴于翻译所涉及的原著文本的特殊文化价值,尤其是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之间展开明显的力量悬殊的较量,赛珍珠作为一名来自西方阵营的译者对西方文化进行自觉反叛的勇气与卓识,值得我们肯定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艾丽丝.沃克是本世纪著名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长篇小说《紫色》,因为对性别压迫和种族压迫的双重揭示,在社会上形成了强烈地反响。她以双重边缘人的姿态述说了一个黑人女性成长到蜕变的辛酸历程。正是因为其特殊的身份,使得她的作品多了一种后殖民主义的观照。我们也得以透过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一种全新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赛珍珠创作了若干关于中国的小说,在美国出版后比较畅销,其中一些被翻译成中文.但当时,鲁迅、巴金等对赛珍珠的作品持否定态度,并作出负面评价.茅盾则以自己小说<水藻行>中的中国人形象,反驳赛珍珠<大地>中的中国人形象,表达中国文化人的政治立场和道德追求.重新回顾赛珍珠在当时中国的接受情况有助于我们重新反思自身的文化立场和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术界对赛珍珠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初始期、低落期和恢复发展期.在赛珍珠的研究中,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是赛珍珠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东西文化的交流、对赛珍珠作品所反映中国现状的评价、关于赛珍珠的文化取向、赛珍珠的文学创作思想等问题.近70年来,对赛珍珠的研究已超越了文学范畴,今后应进一步挖掘材料,更新观念,从史学角度作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研究和喜欢赛珍珠的人都可能会说出赛珍珠和林语堂之间的交往,赛珍珠和老舍,晏阳初,甚至徐志摩的交往。赛珍珠和鲁迅似乎没有什么具体的有文字可考的交往,但鉴于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学殿堂的地位,在一封书信对赛珍珠的简短评价,影响了此后中国学术界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笔者试图从中国二三十年代的时代大背景以及两人各自的成长经历,抱着宽容理解的心态来分析鲁迅先生的评价以及两人不同的文学视角。从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深刻地理解赛珍珠在文学和文化领域的贡献以及研究其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传记女作家希拉里.斯布尔林(Hilary Spurling)在其新作《埋骨:赛珍珠在中国》中,通过描述赛珍珠在中国的经历试图勾勒其整个人生的轨迹。斯布尔林女士和中国著名学者、赛珍珠研究专家郭英剑教授的文学对话讲述了斯布尔林为赛珍珠撰写传记的原因,并就传记题目《埋骨》的涵义、传记的主题与该版本传记的特点进行了探讨,更进一步讨论了赛珍珠及其作品的历史意义以及在当今阅读和研究赛珍珠作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考察《同胞》中的性别建构特征,对作品中主人公的男性化或女性化等性别倾向的审视,能够发掘出在异质文化作用下的社会性别的异质性以及它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共生和对抗关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赛珍珠在面对中美两种文化差异的矛盾时所揭示的斗争策略以及她对两种文化之间差异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目前评论界关于赛译《水浒传》之翻译目的的各种评价可以归为文本目的和超文本目的两类.探究赛译的真正用心更应关注超文本目的.赛珍珠翻译《水浒传》的目的不仅在于向西方介绍、阐释、传播中国文化,更在于实现其文化和合主义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但使赛译的文本目的与非文本目的实现了高度统一,而且是赛珍珠从事翻译、文学创作和社会实践的最高指向.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关于赛金花的传闻非常多,特别是她与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的关系,大体上存在着三种相互矛盾的说法。根据丁士源的《梅楞章京笔记》、瓦德西的《拳乱笔记》等诸多历史文献的相关记载,可以断定赛、瓦二人并无发生艳情之可能性,其事乃出于赛本人的编造,加上当时新闻传媒的炒作以及文艺作品的虚构,因此不具有历史真实性。同时,赛金花以卑贱之身劝阻联军暴行的传说故事虽非史事,但也反映了当时民众对满清政府的嘲讽态度。抗战期间夏衍等编演《赛金花》话剧,是从积极方面发挥了赛金花故事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活动家赛珍珠的对话意识与实践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1938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后,参与和组织了大量的社会活动,包括发表演讲、成立东西方交流协会、协助《亚洲》杂志编务、创建赛珍珠基金会等,充分体现出她的跨文化对话意识.赛珍珠的社会活动中包含着强烈的对话意识,对其社会活动及其特征的研究是全面把握赛珍珠一生中美文化交流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以赛珍珠的《我的中国世界》为例,从赛珍珠与鲁迅,赛珍珠看汉人与满人之关系,赛珍珠看中国传统教育,赛珍珠看"五四青年"及"五四新文学运动",赛珍珠看中国女性解放五个方面对赛珍珠与中国文化的隔膜进行了探讨。认为,与同时期的中国女性作家相比较,鲁迅所言"中国的事情,总是中国人做来,才可以见真相"有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赛珍珠的中国农村题材小说提供了一种文学范本,使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多了一份同"题材"而异"表现"的观照,其艺术化、审美性的中国乡村生态实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乡土作家作品中乡村原生态意蕴不足的缺陷,给中国作家以启迪,因此,有必要对赛氏小说和中国现代作家的"乡土小说"进行详细的比较,以期明晰异质文化对照下文学文本的不同表现,进而促进中西方读者对赛珍珠小说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