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珍宝中最贵的是金子,语言里最贵的是谚语。听说,古代的蒙古人,在马背上驮着两件宝,一头是歌,一头是谚语、好来宝。这确是真实历史写照,古代的游牧民族,最懂得礼物的珍贵,礼物中常常带有谚语;因为谚语象金子般闪光,象玉石般作响。蒙古人相见问安时,常说“鲜花盛开的地方蜂蝶多,心地善良的人儿朋友多,门德门德。”借以表示相互推崇、尊重,表示祝福,问候平安。离别时常用“十五的月亮,自会圆起来”的谚语,表示不久还会相见的意思。谚语是人民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艺术总结;是用有节奏的语言,完整的形式、典范地表达劳动人民的斗争经验和思想感情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民间语言。如果把语言比作铁矿石,那么谚语就是炉里出来的铁块;如果把语言比作牛乳,那么谚语就是锅里熬出来的奶油。所以说:“井里没鱼虾,谚语没假话”;“河水世世流,谚语代代传。”  相似文献   

2.
诗着一字佳     
一切文学作品均是用语言来描绘形象、塑造典型和性格,描写自然景色、反映现实事件的。而就诗的特点来说,对语言的要求比其它文学作品更高更严,它既要形象化、也要有音乐美;既要精粹,也要有感染力。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有这样一段话:“‘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山。‘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西典型性格理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很早就出现了,但探讨、阐明典型性格的理论,却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学术史上看,任何一种学说和理论的产生,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继承性,理论家们也只能在历史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作出自己的贡献.由于中西方诸多不同的因素,在中西文学批评史上,典型性格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时差较大、进程也很不一样,各有自己的起点和历史.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所引用和阐发的理论,几乎都是“进口”的.如果我们用穿珠子的方法,把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人物形象塑造的观点汇集起来,对这个问题作历史的考察,弄清它的来龙去脉,特别是它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容,我们就不难发现,明代以后,我国一些著名的文论家,都曾在不同程度上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问题进行探索,其中有许多真知灼见,它们  相似文献   

4.
《嘎达梅林》是一部蒙古族长篇民间叙事诗.诗中塑造了嘎达梅林的高大英雄形象,描写了草原上的人民英雄反对外族侵略和抵抗强暴的斗争.作品感情强烈,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富于正义感,以及敢于和敌人战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千百年来,这部诗篇在内蒙古的千里草原上广为流传,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5.
《蒙古秘史》(汉文音译本称《元朝秘史》),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献,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多见的艺术杰作,是伟大的史诗性的文学作品。 《蒙古秘史》这部文学巨著,描绘了一幅可歌可泣的古代征战的宏伟画卷,它把绚丽夺目、丰采多姿的草原生活和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以它的特殊形式——形象性來和其他社会上层建筑相区別的,通过文学作品的藝術形象使讀者和作者联系起來。文学必須也只能通过形象表达思想。因此,我們研究文学作品时应該是根据作品中所塑造的藝術形象來評价它們,对于詩  相似文献   

7.
文学通过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它与语言的运用密切相关.谐音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常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本文从语言的运用、形象的塑造和人名的谐音寓意三个角度来探讨谐音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及表达功效.  相似文献   

8.
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用“以毒攻毒”的手法给“骑士文学”以重创,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贵族和教土的专横以及人民群众的痛苦,揭示出这个威震世界的王国已经破绽百出和它必然走向衰落的趋势.它的思想内容的深刻性使它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以至于亨誉世界文坛.同时在艺术表现方法上值得一提的是塞万提斯使用了大量的西班牙民谚来充实它的作品.谚语——《辞海》做了如下解释——熟语的一种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谚语也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堂吉诃德》在谚语使用方面有四个特点.首先,它一共使用了268条谚语,包括重复使用,前后共出现332次,其数量之多,使用频率之高,讽刺之屡利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是其它作品的无法比及的.第二,如此庞大的谚语集合,并未给作品带来拖沓冗长,罗列堆积之感,相反它在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常常是作品的画龙点睛之笔.第三在含蓄中却极其深刻的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不浅露,语不穷尽.让人透过语言符号的表层语义慢慢感受其深层意味.如“闪闪发光的不都是黄金”,“首疾则全身病”.这些谚语虽含蓄,但意思清楚,确定,只是通过双关、暗示、隐喻或象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族谚语,是维吾尔族人民以自己的艺术天才和集体智慧创造出来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从11世纪维吾尔族语言学家马合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词典》和优素甫·哈斯·阿吉甫的巨著《福乐智慧》中可以看出,维吾尔族谚语源远流长,寓意丰富,有明显的民族特点。大量的谚语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点。不言而喻,这样的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探讨这些谚语中的哲学思想,不仅对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艺术魅力的主要因素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乃是文学作品的生命。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突出成就之一就是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格萨尔王传》中,从天界到人间,从龙宫到地狱,塑造了近三千个艺术形象。在一部文学作品中,塑造如此众多的艺术形象,无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很罕见。这不能不说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惊人的奇迹。当然,问题不在于数量的众多,更重要的是不少人物形象塑造得相当成功。这些人物活生生地站在人民中间,成为某种力量的化身和某种意识的代表,史诗中每个…  相似文献   

11.
谚语同文学作品、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精华所在,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民族文化特色。中英谚语具有一定的共性,同时又有各自的特性。从跨文化的视角去解读中英谚语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及精神形象,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 杜鹏程同志的名著《在和平的日子里》,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五十年代建设战线的干部形象。在中篇的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和矛盾冲突中,阎兴和梁建是处于中心位置的人物。刘子青则是同他们两人相处最久、关系最密切的重要人物。阎兴是五十年代到现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优秀党委书记形象之一。在一个中篇里,一般是难以描写一个人物的一生的。更何况,《在和平的日子里》所写的不过是生活长河中十天左右的时间。但是,作家却注意在情节的开展中,通过适当的叙述、描写、对话来介绍阎兴的历史,以便为他的思想性格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根据。这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蒙古学学者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蒙古历史文献,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蒙古历史文献学。它是一门研究蒙古民族历史文献、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注解和考证等的学科。在我国研究蒙古历史文献学的专门机构有: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此外,内蒙古大学也有历史文献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对蒙古历史文献的搜集,是建国后研究蒙古历史文献学的开端。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组织专家、学者搜集蒙古历史文献,使分散在广大农村、牧区,尤其是寺庙中的…  相似文献   

14.
《文史哲》1963,(2)
五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文学創作的中心課題。塑造人物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一部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真正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借助于几个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而流传千古的。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藏族谚语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彩。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经验、生活知识和思想感情,寓意深刻,富于哲理。因此,它已成为藏族文化宝库中一笔极为珍贵的财富,是西藏文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谚语的起源年代,虽然文献没有确切的记载;但在最早的古藏文《敦煌文献》中就录有《松巴谚语》三、四十则。例如:  相似文献   

16.
在十九世纪浩如烟海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里,有两位令人瞩目的悲剧女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和德·瑞那夫人。她们是俄国的“艺术之神”列夫·托尔斯泰和法国的“现代小说之父”司汤达分别在他们的文学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和《红与黑》里,根据真实的悲剧素材,结合自己对没落的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新旧交替对的腐朽社会所作的精僻入微的洞悉而塑造出来的。下面,我想从她们的出身、婚姻  相似文献   

17.
<正> 人物形象塑造得是否成功,是决定一部文学作品能否广泛流传并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是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方法上体现出不同特点。尽管影视艺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具有形象、直观的表现优势,但它又无法取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长。中国四大古典小说的改编实践表明,经典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实可以改编而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9.
稳健的投资者一般偏重于分散投资。他们对自己的做法常用一句谚语来概括:不要把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很形象地告诉你分散投资的最大好处:不会使自己一夜之间便成为穷光蛋。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妙处。 但存放鸡蛋与投资毕竟不是一回事。不放在同一只篮子里的鸡蛋,只要它不被打破,就达到存放“保本”  相似文献   

20.
《蒙古秘史》第96节的结尾是极有趣的谚语:"孛可舌列因 孛克薛 图儿 扯客舌列因 扯额只 图儿 阿都中孩."关于这个谚语学界一直未取得一致的意见,而且还出现了一些完全相反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