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日本近代作家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是开启日本近代文学大门的一把钥匙。它以西方美学思想为参照,从文学的审美角度提出了小说是艺术的非功利主义小说观,否定了以功利主义为目的的戏作小说和政治小说,实现了对传统戏作文学观念的超越,其理论建树不仅对当时的文学评论,而且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少年战争体验小说是韩国战后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但是,韩国文学评论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却几乎还处于空白状态。且不说少年战争体验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甚至连基本的概念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鉴于此,本文尝试通过对几篇少年战争体验小说的考察来分析其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中国小说的时间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间是小说艺术的一个要素 ,它是作家把握生活、进行艺术体验非常重要的方式 ;现代小说很大程度就是建立在一种新的时间观念之上。 80年代以来 ,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 ,中国作家开始了在时间艺术上多方面的探讨 ,打破了以往单一的线性时间 ,建立了多元的时间结构。新时期中国作家在时间艺术上的探索主要包括三种模式 ,即心理时间、迷宫时间和宿命时间 ,这对开拓中国文学的表现空间 ,提高它的艺术品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中国作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立足本土文化 ,找到现代中国人自己的时间意识和体验 ,创造更为丰富而独特的时间形式。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出版对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具有突出的贡献,但这个结论往往比较空泛,还没有深入到具体层面。我们从三篇《小说选集.导言》入手,探索其中的文学观念,发现它们表现出四个方面的共性:一是为新文学小说设定了相同的起点;二是以西方文学为参照分析和评价新文学小说;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否定或漠视的态度;四是尊重作家的个性。这些鲜明的共性深刻揭示了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促成了学术界对现代文学的认识和关注。  相似文献   

5.
王媛 《学术探索》2013,(11):95-98
二战后,在美国小说领域出现了现实主义的新的繁荣,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以现实主义创作为倾向的小说家,然而由于受到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各种新思想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心理变化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注定要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它是经历了战后各种思潮和主义洗礼的具有新特色的现实主义,学界将其称为新现实主义。本文对新现实主义小说进行了界定并以约翰·契弗、塞林格及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为例,阐述了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特色,认为新现实主义小说是战后美国小说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季桂起 《文史哲》2004,(5):55-61
心理学对于"五四"小说的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五四"小说借助于心理学的影响,实现了中国小说艺术模式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问题,是小说把艺术表现的重点由人的外部生活世界转向人的内部精神世界。这形成了小说艺术特质从古典到现代的重大变化。实现这一转变的原因当然主要是文化环境的变革和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但心理学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心理学为"五四"作家提供了新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加深了"五四"小说对人的认识和表现的深度,促成了以情感抒发和心理显示为主要追求的"心理小说"写法的大量出现。其次,心理学帮助作家去深入探讨人的深层心灵活动,使他们可以借助心理学知识,直接进入人物的心理世界,对人的心理世界进行科学的观察与探求,从而能够塑造出具有现代人精神深度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五四"小说作为"人的文学"的内涵。再次,心理学促进了作家对小说性质和特点的理解,推动他们对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述技巧和描写手法等艺术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最终形成了小说艺术模式的全面变革。第四,心理学帮助作家深化了对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理解,为"五四"小说借鉴外来新潮小说艺术从而实现中国小说艺术模式的变革提供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唐代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不同的传播方式入手熏仔细地考察了它们不同的流传范围、写作缘起等,指出:文言小说作为一种贵族沙龙文学,它有其独特的传播途径;而白话小说则起源于普通大众,带有强烈的俗文学传播特点。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这两种不同的小说类别,无疑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康国章 《殷都学刊》2007,(4):107-111
中国早期的小说主要是用来补正史之阙和崇艳猎奇的,从唐传奇开始,小说的劝戒功能开始被重视。明代中叶以后,小说理论家与小说作家为了抬高小说的地位,有意识地加强了小说的劝惩功能,在他们看来,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的劝惩功能要超越其他一切文化形态。明末的拟话本小说深受小说劝惩论的影响,因此也生发出一些独特的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9.
特定的社会意识和文化思潮,使得反殖民题材的乡土小说在1970年代的台湾大量涌现.陈映真、黄春明、王祯和等"战后第二代"作家对关、日在台湾的"新殖民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奴性心理进行了戏谑性的颠覆;而宋泽莱、吴锦发、钟延豪等"战后第三代"作家则将历史和现实并置展开叙事,以现实为坚实的立足点,再现和反思了从日据时期延续到当代的"殖民地伤痕".  相似文献   

10.
"架空历史小说"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类型小说,作品众多,影响日大.从总体上看,它已形成三种主要叙事模式,并具有科技决定论和进化历史观、"代入"快感和情感宣泄、启蒙心态和民间立场、文类混杂和文本互涉四个主要特征.它的最早源头可追溯到<庄子>杂篇中的<盗跖>,晚清"翻新小说"是它的叙事传统,鲁迅的<故事新编>的创作理念以及新历史小说中的部分小说的情节模式也给予它启发,而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和中国作家黄易的<寻秦记>则是它们的直接模仿对象.从主导叙事语法和审美品格来看,"架空历史小说"仍旧属于历史小说类型,属于一种新的类型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11.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史上的一个杰出作家。他用自然主义文学创作手法开创了美国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影响了一大批同时代以及后来的作家们。本文从真实客观性 ,现实性和悲剧性三个特点入手浅析了西奥多·德莱塞自然主义小说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华文微篇小说在21世纪初的发展指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朝文 《学术研究》2002,(10):110-113
微篇小说是华文文学的一种代表性文体。各国华文微篇小说在彼此不平衡的发展格局中汇入了振兴华文文学的大潮。本文对世界华文微篇小说在21世纪初的发展提出六个发展的指向。1.拓展创作题材的范围。2.探索自觉、成熟而“正宗”化的微篇小说文体。3.创作思潮、创作方法上兼融并蓄。4.中西合壁的表现手法。5 .语言表现注重言外之旨、象外之神。6.作家的艺术素质与知识构成 ,生活派与学院派相融合  相似文献   

13.
走出“私小说”阴影的中国“自我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我小说”虽然深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可两者之间更有某种质的差异 ,这主要表现为中国“自我小说”还受到俄国文学、法国文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本文试图在多元文学的联系与比较中对“自我小说”作一系统阐析。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问题,一般从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和作家主体意识中的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两个层面进行探讨。比较明治小说与"五四"小说考察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差异。以中国现代小说为参照基准来重新审视日本近代小说中知识分子自我救赎问题,可以发现中日两国知识分子在文学观念和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澳门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 ,应该为广大读者所认识。本文着重介绍了澳门一些小说作家及其作品 ,并探讨澳门小说没有名著、甚至没有产生应有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文学特殊论”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日本文学研究界普遍流行一种“日本文学特殊论”的观点 ,认为现代日本文学只注重描述美学意识或者所谓人类共同的情感而极少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等政治问题。然而 ,细考明治期政治小说及后来的社会主义小说、无产阶级文学 ,尤其是 193 1年至 1945年“十五年间”的文学和“战后派”的文学 ,可知“日本文学特殊论”并不符合现代日本文学的史实。  相似文献   

17.
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相对主义盛行的当代中国,北村从一个先锋作家到皈依基督并展开宗教语境中的叙事,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事例。北村小说的独特性与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而北村小说所展示的文化心理更是耐人寻味。他对实用理性、审美现代性的质疑,直接切中当代中国的精神命脉,而他对超越精神的张扬更是意义重大。本文在深入地分析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的基础上,指出了北村小说转变的内在根由,及其意义与局限,并由此反思当前中国文学的精神立场。  相似文献   

18.
靳明全 《东岳论丛》2004,25(1):109-112
郭沫若小说创作以描写自身心境、身边琐事为主要特征,他小说所描绘的世界,多是自己日常生活的体验,倘若将日本私小说以之进行比较分析,郭沫若小说借鉴私小说的匠心则明了。郭沫若留学日本的感受、文学观、创作个性是他借鉴私小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甘丽娟 《齐鲁学刊》2006,(5):109-112
坪内逍遥在1885年发表的《小说神髓》中提出了写实主义小说观。他的小说观以批判以往劝善惩恶文学观为前提,通过对两者在描写内容、人物塑造和情节方面的对比分析,指出戏作文学的不足和缺陷,实现对其传统的超越,真正完成了日本小说观念的近代转型,对日本近代文论和文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知青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中富有特色的一部分,它的精神特征深刻地联系着知青作家们的生活与文化历史。坎坷的生活经历促成了知青作家们超于同时代人的精神成熟,知青小说走在了时代觉醒的前面;曲折的生活道路和文化感受赋予知青作家多元的文化立场,使他们生发出对传统、农民文化和民间文化新的思考,促进了新时期文化新的转型;生活的成长性造就了知青小说的青春性和理想主义色彩。知青小说当然存在一定的局限,但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些局限与历史之间的密切关系,将知青小说置于历史之中客观审视,给予其更多的理解之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