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宇 《云梦学刊》2000,(5):99-101
莱拉是个总希望从生活中得到更多东西的吉普赛姑娘。然而,她的民族却是个天命不可知、天命不可违的民族,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莱拉不惜以生命抗争,莱拉追求人类自由和正义,向往独立,勇敢向恶势力,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将激励人类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愚昧走向文明,勇敢地追求一种更符合人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张康之 《河北学刊》2006,26(1):59-63
和谐社会中的生活形态是一种诚信生活,它是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向往和追求的生活形态,因而也是一种生活境界。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果说在历史上一直没有出现建构诚信生活的历史条件下话,那么,我们今天拥有了一个历史性机遇,能够把诚信生活的理想转化为现实。在我们对诚信生活的追求中,公务员行为选择中的诚信是一个起点,也是一种引领整个社会走向诚信生活境界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乡亲———康天刚》所体现的生命意志实际上就是悲剧精神,其核心就是一种抗争精神,一种个人抗击自然、社会、人生命运的精神。这种抗争,就个人而言,表现为生命意志过程;就民族而言,它是一个民族走向自立自强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人类文明史的“活化石”,它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华夏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意识等。华夏先民从狩猎游牧的洞穴树巢生活,逐步改变为畜牧农耕的安定家居生活,无不与人们猎养豕猪的活动密切相关;汉文字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华夏先民猎养豕猪的生活情境以及智慧和勇敢,猎养豕猪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豕”部汉字的演化,探讨猎养豕猪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历史,确乎是一部政治史,在这里,政治地位高于一切,政治权力高于一切,政治力量可以向一切生活领域扩张。中国古代政治活动形成了以等级观念为底色的政治心理,以拜官政治为内蕴的政治动机,以天命天道为主宰的政治态度,以忠义精神为追求的政治意志,中国古代政治心理的这些内容和特征对以后的中国政治活动,甚至民族心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悲剧的历险——论曹禺悲剧艺术的发展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邃的悲剧意识铸就了曹禺悲剧艺术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这种独特性和丰富性同样表现在曹禺悲剧文本的艺术范式与美学风格上。曹禺“人样生活”理想追求使其确立了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两种主视角 ,其悲剧艺术发展表现为 :从内在冲突向外在冲突转化 ,从“高调悲剧”走向“低调悲剧” ,从悲剧向喜剧偏移 ;从灵魂的戏剧走向生活的戏剧 ,由激越走向哀静  相似文献   

7.
黄耀胜 《理论界》2002,(3):86-87
上下五千年,从禹王治水到今天的小浪底工程,中华民族围绕黄河始终演示着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长卷。历史发展到今天,在与自然抗争的同时,锻造了我们民族的魂魄。人类之所以能生存发展,就因为人类在不断同自然界作斗争,不断地把自然条件改造得适合人类的需要。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开始和客观条件打交道,他生活在许多客观条件的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8.
人类正在走向自觉的“类存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类”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本性,并且是人完成了本质统一的存在状态。按照马克思揭示的人或社会的三种基本“形态”,即从群体水位、个体本位走向类本位,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向。当今时代是个体本位主导的时代。这种以普遍个人为主体的格局在显示其强大的力量和优越性的同时,也暴露出大量的矛盾、弊端。这预示着,今天人类面临的已是在充分发挥个入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如何从个体本位向类本位转变,即向更高的第三形态自觉“类主体本位”方向发展的问题。虽然我国现实中还处于个人主体的生成和发展阶段,但仍需要类理论去引导、规范人的发展方向。走向类化已不再是理论理想的问题,它已经变成了生活现实的客观追求。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的中国历史 ,是一部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民主自由而英勇抗争的光辉篇章。作为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革命运动 ,在她近百年轰轰烈烈的斗争中 ,不仅创造着少数民族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抗剥削压迫的民族精神 ,同时也充分反映出少数民族人民不断探索革命道路、追寻革命真理的艰辛历程。百余年来 ,少数民族革命运动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 ,从单一领域逐步走向社会各个层面 ,从民族性的斗争逐步走向政治上的觉醒 ,走向阶级的革命 ,并最终将其自觉地汇入到整个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洪流之中 ,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反…  相似文献   

10.
命运的力量--对《封神演义》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封神演义>这部明代神魔小说从命运意识角度进行了剖析.从初民到中世纪一直到近代,人类对命与命运的话题常怀着一种神秘的敬畏.<封神演义>中充满了人(神)个体命运的约束与抗争这两种力量的搏斗.文章最后归纳小说中的逻辑:人心的向背,就是天命,从而初步解读了<封神演义>对命运演绎之一种.  相似文献   

11.
《简·爱》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通过两人曲折、艰难的爱情,塑造出一个不甘屈服于世俗压力、追求自主的女性形象。在男权社会中,这样的女性思想观念绝对是对男权主义的重大冲击,将女性意识较早的体现出来,把女性意识的觉醒、抗争展现的深入人心;《呼啸山庄》是以主人公追求自我为主线,实现女性意识的独立自主。凯瑟琳勇敢挑战父权制度,为了摆脱伦理、道德、教育、婚姻的束缚,不惜以生命抗争。将试从艾米丽·勃朗特和夏洛蒂·勃朗特的言辞之中,分析她们对自由的渴望和为争取女性社会地位所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古代北方民族中存在的天神信仰及天命观念。作者认为,如果民间的天神祭祀是以天所包含的自然精神的神圣性支配人们的信仰生活的话,那么在历史上建立过政权的北方民族的统治者无不把天神发展为以天启、天道为基本内容的天命信仰,在天神的自然威力上附加了更多的社会伦理内容,使萨满教成为维护以统治者为首的少数人利益的思想工具。传统的天神信仰演变成天命观念以后,就直接成为民族政治和王权统治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通过描述女性在欲望、情感等方面追求主导性地位的努力,从而想要获得与男性平等和谐的地位及关系,却最终走向了失败,陷入了孤独。本文通过对王安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解读与分析,欲探寻从开始的抗争到最终的认同,作者展现的对女性生存现实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矛盾,就如同两枝互兢的藤,从人类诞生以来它们就紧紧地缠绕在一起。这个矛盾既是限制人类发展的原力,也是促进人类发展的动因。人类因这矛盾而恐惧、而抗争、而烦恼,人类文明便在这种恐惧、抗争、烦恼中——探寻解除这一矛盾的方法和途径中,滋生、发展了。人类为解决这一矛盾已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人类对自然的极度恐惧——无限崇拜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如同奴仆一般,服从自然的意志,仰息于自然的恩赐;一是人类与自然相抗争——由于抗争的目的仅只从单方面的人的角度出发,而出现对自然的肆意侵夺与践踏现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类凭借智慧和科技,杀进了自然的体内,似乎了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科学内涵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严密的逻辑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其基本内涵,将国家、民族、个人相结合,赋予不同层次的内涵和追求,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第二层次表现在逻辑结构上:将中国的发展置于历史、现在、未来的时空坐标中,从历史长河探寻发展的规律,从世界层面来看追求的是和谐、和平、合作、共赢,从国家层面要求处理好国家、民族与个人的关系,个人层面强调个体的责任担当。中国梦第三层次体现的是其精神实质,即将中国、世界、人类发展相结合,阐释了中国、世界和人类的关系,将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相结合,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梦的本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面对因天命陨落而产生的礼的合法性危机,以礼制秩序为追求目标的先秦儒家,为重建礼制合法性基础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孔子以"仁"释"礼",开启了从人道角度为礼寻求内在合法性基础的先河.孟、荀殊途同归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从"性善论"出发,以人之内在本性为前提进一步确立以人道原则为礼制合法性的理论基础;荀子以"明于天人之分"的天道观表达了对人道原则的彻底贯彻与对天命统治的彻底否定,他从"性恶论"出发论证了"制礼"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不仅进一步确立了人道原则为礼制合法性基础,还将人道原则转换成具体的社会生活,为先秦儒家礼制思想走向现实政治并成为独尊的政治意识形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发展史从价值角度说,就是人类不断追求社会公正的过程。西方社会公正思想源远流长,可以划分为古希腊德性论公正思想、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公正思想、近代功利主义和道义论公正思想、现代以罗尔斯和诺奇克为代表的权利平等思想等不同发展时期。西方社会公正思想的发展过程告诉我们:公正问题正由宏观的伦理公正不断向政治公正、经济公正和法律公正各个微观领域扩展。西方社会公正思想从产生、发展到完善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理性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人类由不自觉逐步走向自觉的过程,更是人类不断解放自身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社会解放的实质是人的解放。不同的历史时代社会发展的内容和人类解放的追求也有所区别。当今时代,人的解放追求呈现出明显的经济特征。经济上的发达与落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人与社会解放程度的重要标志。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上由匮乏走向发达,由贫穷走向富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当深入理解马克思:他的实践转向和物质生产转向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创了哲学关心人类问题的新时代。从通常被作为“唯物史观”的内容中,指出它所蕴涵的深层的人类性、人类学的东西,从而认为马克思关于历史的理论,实质上是关于人类世界的哲学理论,是关于人类合理生存并走向自由解放的哲学理论。这一新的理解,既符合马克思哲学的深层意蕴,又有助于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出场:关心各民族向“世界历史”的发展并合理地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外贸优势的发挥与外贸经营策略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地域、市场、环境、资源等方面看,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的潜在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要使这种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必须改变传统的贸易经营策略,从追求一个完整的产业向占领某个产业或产品的生产环节转变;从追求制成品比率向追求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转变;从追求成本竞争力向追求环境竞争力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