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把高大挺拔或古朴苍劲的树木视为神灵的居所、神灵的象征甚至是神灵的化身,在北方民族的生命崇拜意识中是具有重要的位置和普遍意义的.神树的造型从远古以来就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萨满教的法事仪轨之中,出现在"敖包祭"中,后来逐渐成为东部蒙古高原及西伯利亚地区民俗祭祀活动之中的主要对泉.并演化为多神崇拜意识之一反映在日常的生活和诸多文化活动里.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使北方民族宗教文化的审美形态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神树造型则以不同的形态变化及物化形式形象地展现出北方宗教文化的审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人的神灵观──鲁迅与道教研究一得郑欣淼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道教认为,道生神,道无所不在,故亦认为神无所不在,所谓有物即有神,有形即有神。因此道教带有浓厚的万物有灵论和泛神论色彩,属多神教,信奉的神仙很多。这些神仙除道教自己所造之外,还不断从民间信...  相似文献   

3.
论火神     
本文从火神的特征和形象、火神内涵的多元化、火神与其他神灵的叠合这三方面分析了火神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历程,论述了人们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崇火意识与火神之间的密切关系,不同时期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对火神内涵的重大影响;火神的特征、形象、性别、神性随人类对火的认识过程和用火的历史所发生的演变,火神与其他神灵发生叠合现象的原因等。从而论证了火神如何从单纯象征自然力的神祗演化为超越自然力本身、凝聚着更多人文色彩的社会因素的神。  相似文献   

4.
一、比兴寄托《九歌》与直抒胸臆的《离骚》、《九章》等不同,它取材于民间祭相。但在思想宗旨上,《九歌》却与屈原的其他作品具有一致性,所谓“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它通过神灵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情绪,同时也流露出某些民族精神的特征。首先,它表现了执着的追求精神。《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都描写了神的爱情故事,表现了神的悲欢离合,而通过神话的故事情节也表现了人的现实情感。《湘君》、《湘夫人浑湘水之神之恋,他们相约会面,不仅凝神远望,而且或刻意装饰…  相似文献   

5.
历史中的关羽是后代关羽形象符号化的载体。《三国演义》的广泛影响,则使关羽形象在文学领域逐步象征化、符号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代言人,最终,在关羽崇拜中,关羽形象演绎成至圣至神的宗教神灵,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丰富而又深刻的信仰力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汉代文学两种类型的人神关系 ,即君臣主仆型和师友型。先秦文学所奠定的君臣主仆型人神关系原型 ,在汉代文学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同时出现某些变异 ,存在臣仆和器物相互转化的现象。汉代文学师友型人神关系 ,通常是人向神灵讨教求援 ,或是神灵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其中往往包含神灵对人进行考验的情节。君臣主仆型人神关系主要表现人的占有欲和支配欲 ,师友型人神关系突出神灵的特异功能 ,它的爱心、同情心和乐善好施。  相似文献   

7.
商系墓葬中的壁龛墓约当殷墟文化一期早段时出现的一种较为特殊的葬俗,其功能与先秦祭祀坑中壁龛功能相似,主要用于祭祀地神、司寒神等阴性神灵时放置供品或祭人、祭牲等,目的是获得神灵佑助。  相似文献   

8.
说“二湘”     
《湘君》与《湘夫人》是借神灵的形象来表现人世间爱情的一幕诗剧.构成这诗剧的灵魂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憾事:机会舛错,无缘相遇。诗人从湘水和洞庭之水的流动中获取灵感,因此所塑造的这对湘神形象,不仅穷尽其心灵上的波卷澜翻,连他俩的行动也具有流水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雷公,在众多的黎族神话里,都把它描写成为黎民的救世主,至高无上的神灵。可是,在别的一些民族的神话中,雷公的形象却是一个面目狰狞的“暴兽”。为什么在不同民族的神话里,雷公的形象相差得如此悬殊呢?这是个有趣的民族民间文学现象,很值得研究。本文就黎族神话里的雷公试作探索。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人类社会中,人把自己的本质放到自身以外,创造了无数为人们生存所依赖的神,并赋于神以人的性格和意志,从而通过神来表达人的希望和欲求。神的属性与神的完善性,全系于古人所设想的神的全能和创造。而表现神的性格和意志,反映人的希望和欲求的画像,则通过对于神的情感和形象的描绘,使之由不可测度的天界进入到人间社会。以美术特具的可视形象使人们更好地感到神的威力,以建立人们心中的丰碑。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文化的生态环保意义:若干实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国友 《学术探索》2005,(2):105-111
中国各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些宗教信仰大多以自然崇拜的形式表现出来。少数民族的自然崇拜观念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生态环保思想,具有十分显明的生态环保功能。通过对少数民族神林崇拜、山神崇拜、龙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实例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和发现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生态环保意义及其突出的生态环保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卫东 《学术探索》2012,(5):130-132
宗教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被"彼岸"的肯定和向往来体现对"此岸"的批判和否定,就包含有对现实的世俗世界的否定和超越。[1](P106)而顶着"现实主义大师"光环的巴尔扎克也许曾无数次地叩问自己的心灵:神有没有来到我的心间?当我们仔细品读那些曾经记录他的上帝进行对话的作品,穿越"激情"文字的背后,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他,站在天主教与无神论之间,却朝着天主走去。  相似文献   

13.
“关系”当哲学的主角:形而上学不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自尼采,经由存在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彻底批判,这个创作哲学和思考哲学的研究范式,就像上帝死亡那样,似乎也处在弥留之际。这种看法有点肤浅。这些叛逆的哲学流派,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过程中,也构造了属于自己的形而上学的概念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范式。20世纪,“关系”从哲学的方法论范畴,一跃而成为元哲学范畴,成为引领新型形而上学的关节点。因此,形而上学没死。形而上学不会死,因为没有形而上学就没有哲学。关系研究的关键则是必须由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原则以非在场性凸显出来。任何以在场性规定的关系准则都是话语的暴政。关系由凸显的方式实现.以罗素悖论和哥德尔定理为代表的逻辑与哲学中的最大难题就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4.
石永泽 《北方论丛》2005,(3):119-124
柏拉图"神"的范畴演变说明他并未因采用"通种论"而放弃"目的论",而是对"相"的目的论进行改造,并隐约指涉了以"相"和"奴斯"(理性)合一为特征的"神"的目的论.决不可把柏拉图的"神"与犹太-基督教的"神"(上帝)相等同,但柏拉图<蒂迈欧篇>中对"神"因此的描述几近犹太-基督的"上帝".  相似文献   

15.
论墨子的“天鬼观”非宗教教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希宇  张幼林 《齐鲁学刊》2004,3(3):101-107
墨子的"天鬼观"是否宗教教义,墨子是否宗教教主,20世纪的国内外墨学研究者存在很大分歧。由于在墨子的"天鬼观"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宗教观念,因此"天鬼观"不是宗教,墨子当然也不是创教教主。墨子鼓吹"天鬼观"的主观动机,就是借助当时社会上大多数人信仰的"天鬼"的神秘权威,宣传和推行其以"兼爱"为中心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因而"天鬼观"是一种神道设教。  相似文献   

16.
在人与上帝的二维向度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展开了寻求拯救的主题。小说通过拉斯柯尼科夫等人的悲剧,否定了人企图取代上帝实现自我拯救的可能,昭示了人的有限性;通过索尼娅等人所持守的十字架精神,展现了人在上帝中获救的无限可能性,但现实与历史又把信仰置于永恒的怀疑中。小说对于人与上帝的可能性考察并没有完成。这种对话的未完成状态,正昭示了真理的开放性和拓展性。  相似文献   

17.
拉祜族的厄莎信仰和基督教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厄莎信仰是拉祜族最具生命力的人文系统,是拉祜族得以生存繁衍的精神动力和社会机制。当基督教作为外来文化进入拉祜族社会时,厄莎信仰成为基督教传播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为基督教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实现了基督教在拉祜族地区的本土化。基督教的现代理念和手段,有利于拉祜族社区的生产技术、教育卫生、生活观念等的提升,并在厄莎和基督教信仰的基础上共构了一种拉祜族传统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杨天宇 《文史哲》2004,(3):91-96
关于西周的郊天礼,郑玄出于其"六天说"和"感生说",认为郊天与圜丘祀天有别:郊天是祭五帝,圜丘祀天是祭至上帝。王肃否认郑玄的"六天说"和"感生说",认为天唯一而己,不得有六,郊天与圜丘祀天是一回事。又郑、王两家皆以为行郊天礼必于国郊,且有坛。至于举行郊天礼的时间,郑玄以为圜丘祀至上帝在冬至,而郊祭五帝在夏历正月。王肃则提出所谓冬至、启蛰二郊说。礼书中还有立春郊之说。其实西周时期并无所谓圜丘祀天之礼,祭天唯郊礼而已。行郊礼也并非在国郊,"郊"字只可作祭名看,且行郊礼也不一定有坛。西周时期行郊礼时间的常制是在周历四月、夏历二月。冬至郊、立春郊,或启蛰郊之说,不过是据后世历法以推周制,并非周礼之实录。  相似文献   

19.
吴雁飞 《阴山学刊》2012,(4):96-100
对于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怀特海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他认为,宗教与科学是互补的,科学的实质是一种"抽象误置为具体的谬误",而"宗教是人性寻求上帝的反应",是个人针对自身的孤独性而进行的活动。宗教和科学都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演化。当科学方法与宗教智慧相辅相成、协同并进时,它们就能为建立和谐、公平的社会体制提供必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设官为民"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视阈中最为典型的官民关系命题和官僚制度的基本原理。这一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从官僚产生的形上依据来说,上天爱民,设官代天牧民;从官僚权力的直接来源说,君不独治,设官佐君治民;从设官的社会根源说,民不自治,设官以治民;从君臣的政治责任角度说,君臣合道,设官为民事君;从君、臣、民的政治关系来说,忠君爱民,清正廉洁勤政有为是基本的官僚规范。对"设官为民"的官民关系进行总体分析和理论概括,将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