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语新词存在许多不对称和对称的情况。而“共同性语素”与“对照性语素”组合的不对称与对称就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从汉语新词构词的不对称、对称及其理据,通过汉语新词构词的不对称与对称来预测新词等问题入手,进而得出如下结论:不对称和对称是汉语新词构词的重要途径,标记理论和辩证法是其理论基础,反义词聚的共性与个性是其现实基础;对照性语素是汉语新词的不对称与对称构词的生成点。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习者追求语言的对称,极易产生偏误,因而词汇不对称现象的研究对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和水平也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以反义词"深"、"浅"为例,就其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的词义的引申速度、构词能力、词语搭配方面存在不对称现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加深词义与构词、词义与词语组合关系的认识,深化对语言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内”、“外”本是一对相对应的概念,大多数情况下遵守对称法则,但也存在不对称现象。本文在词义平面和词组平面上考察了“内”、“外”的不对称现象,分析造成这种不对称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A单+着+N"为例,对单音节反义形容词做了考察,通过抽样统计分析出单音节反义形容词在这一格式中使用的实际表现,即出现在这一格式中的形容词大多为无标记项。  相似文献   

5.
论银行信贷信息不对称与信息披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行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金融风险上升的重要因素。信息披露是化解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手段 ,是市场经济对信息公开、透明的必然要求。而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会计信息“粉饰”严重 ,内容不全面、不完整、不明晰 ,会计标准不统一、不可比等问题严重 ,因此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论信息不对称对政府信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政府与公众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及对政府信用的影响,信息不对称违背公民的知情权及以民众为本位的宗旨,导致行政神秘化,易诱发腐败且影响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和约束,影响公众参政议政.指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建设诚信、开放、透明的政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教学理论的发展与教学实践的改革都与教学中相关因素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一些重要观点的变化所造成的教学要素位置的错位,会使教学产生根本性的变革.本文试图从教学中几对不对称关系的分析,探讨教学有效性的思路问题,以加深我们对教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观察当代冲突现象,可以发现"不对称冲突"与"不对称战略"正成为政策界和学术界使用日趋频繁的两个关键词汇。然而,目前还很少有文献就不对称战略的概念本身进行过详细的论述。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不对称战略"的概念缘起、演化过程、当代形态以及致胜逻辑等内容进行了一番梳理。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不对称战略"的扩散将对国际安全构成重要挑战,学术界应该加强对"新战争"的理解和应对研究。  相似文献   

9.
"美"与"丑"是一对相对词,前者具有正面意义,后者具有负面意义。它们在词汇、短语和句法层面,既能体现出对称性,又能体现出不对称性。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主观世界的能动性,以及语言本身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10.
词序象似性、对称与不对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汉语词序,并进行了适当的英汉对比。以凝固词和顺序象似性的探讨为重点,指出在词序这一语法层面上体现了人类认知直接地映照于语言形式和结构。同时,引入概念“对称”和“不对称”,从认知语言学诠释了词序象似性。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古代丧服制度中的降服义例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述。依据降服的不同原因将降服概括划分为八种类型 ,并分类进行了考察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13.
关于"语汇"与"词汇"称名之争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语言学界对"语言的建筑材料"的称名并不一致,主要有称"词汇"、称"语汇"、分称"词汇"和"语汇"等不同的称谓。比较而言,对"语言的建筑材料"的称名,称"语汇"还是比称"词汇"、分称"词汇"和"语汇"等相对更科学一些。"语汇"具有特定的内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声情(声气)"茂美,是唐诗的重要而基本的审美特征之一,但在现代学术探讨中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个空白点,在对相关的古典文献作了简单梳理,并在诠释"声情(声气)"范畴的基本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笔者揭示了"声情(声气)"乃是堪与"意象"相提并论的重要范畴,而"声情"论对于把握唐诗及汉语古典诗歌的整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特质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在日语中,格助词に和で的用法很多,而且在实际运用中容易混淆.这里就它们的基本用法进行了比较,并从依据性动词、动词的表现意识等方面阐释了它们容易误用和相区别的地方,揭示了两者的共存现象,指出了在实际运用中,要依据其存在的有机联系并结合说话人的表现意识或意志以及与格助词有直接关系的谓语动词来正确选用它们.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讲究“术”。“术”,既有可继承的“精华”,也有必须批判的“糟粕”。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术”,使之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大/小"饰名有两种量式:内比和外比。"大/小"的量式和它们的功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外比量式的"大/小"有一个功能就是通过对对象在认知域中地位的确立或强调,突显与对象在认知域中地位"相应相称"的性质细节。突显性的"大/小 名"据"名"的不同大致有一般名词类、指人名词类和时间词类三种,各类之间存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左传》中的“所”字,除了48个名词用例外,其它414个用例都是指示代词。联系篇章功能分析,它的特点有三:是“非定指”的;起语义照应作用;起标示主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中的"圣"字,保存着丰富的原始社会文化内容。从它与"土"、"社"的关系来看,它不仅与原始社会的社稷祭祀文化存在密切关系,而且内含着原始社会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人类社会原始部落、民族普遍的农业革命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