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乡镇集体企业产权结构变迁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评述现有三种解释乡镇集体所有制安排效率及其发展前景理论的基础上,从制度环境的落差变迁来解释乡镇企业的发展奇迹和兴衰变迁;并分析研究了社区政府与乡镇企业在控制权配置上的多阶段动态搏弈过程和机制,得出了一些有见地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视阈下的高等教育制度——以南京国民政府高等教育制度现代化问题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高等教育制度而言,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在设置机构以行政手段框定高等教育运作机制、规范文本以法律形式明定高等教育运行模式、监督机制以监督检查反馈高等教育管理疏漏等方面还是卓有建树的,因而可将南京国民政府高等教育制度的现代化问题视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进程中制度层面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结构大致可划分为四类:统治型结构、授权型结构、管理型结构、共治型结构。共治型结构作为社会治理结构演进的最后和最高阶段,体现着共和主义的价值理念。公民争取公共治理权利的斗争,构成了社会治理结构变迁的根本动力,推动着社会治理结构从统治型向共治型发展。我国社会治理结构应该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治理结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四位一体"结构是其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之下,东乡族的家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既体现出家庭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家庭发展变化的特殊之处。具体表现为:家庭规模呈缩小趋势,但小型化速度缓慢;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同时呈现多样化趋势;家庭生产功能和消费功能有所增强;家庭生育功能有所减弱;家庭教育功能和养老功能变化微弱,而宗教功能凸现;家庭关系保持和谐,但家庭传统权威力量受到了冲击。 相似文献
5.
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耦合分析--制度变迁的次序与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有制结构变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作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市场化指标测度的两个代表性指标.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体制变迁的次序有先后之分,导致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存在偏差.黑龙江24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所有制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调整在体制变迁的次序上存在短期滞后的关系.正确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险市场结构与政府监管的均衡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保险市场结构正在经历着从强垄断向弱垄断的市场结构变迁 ,尽管这种变迁还远没有完成 ,但也需要保险监管机构随时调整管制结构 ,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市场结构与政府管制的失衡———管制错位现象。虽然这种调整有时显得滞后 ,但出于利益的驱动和政府对社会福利的追求 ,中国将最终会实现保险市场结构与政府监管的匹配与均衡。 相似文献
7.
1988年第二次修宪明确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私营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将从社会结构变迁的意义上分析私营经济的不断增长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大家庭是家庭养老的基石,可是转型时期的中国家庭发生了裂变:传统家庭结构分化,家庭规模趋向小型,联合大家庭解体,核心家庭占主体。这些变化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尤其在承载了中国约75%的老年人口的农村,如何有效缓解由农村家庭结构变迁对传统家庭养老保障带来的冲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与城市社会结构变迁论—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鸿雁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3):104-113
本文认为 ,中国正面临着城市社会的来临。世界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 5 4% ,中国的城市化正在接近 35 % ,沿海一些省份已经达 4 6 % ,按照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发展经验 ,城市化每 2 0年左右翻一番 ,在未来的 2 0年左右的时间里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可能或超过 6 5 % ,这预示着中国将进入城市社会 ,并朝着后工业社会关系转化。这一巨大的社会变迁也是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过程。关键是 ,社会整体现代化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伴随城市社会的来临 ,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市民社会的形成将成为必然 ,这是人的社会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本质体现。认识这一社会转型的本质属性 ,并能够超前预见这一社会关系的特质 ,对于认识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乡村社会结构演进中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乡村社会结构形成了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导致了不同的供给水平与效率.传统乡村社会是一个以宗族组织为主要结合形式的社会,形成了公共产品的社区供给机制.人民公社时期社会结构单一,以政府为主导形成了与之相适应、低水平、但具有较高效率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改革开放后,由于新的乡村社会结构没有形成且不稳定,出现了乡村社会结构与公共产品供给的不协调,此时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有所提高,但供给相对不足、效率较低.为此,必须重塑稳定的乡村社会结构,改变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以提高其供给效率与水平:培养乡村精英,建立社区精英领导下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培养乡村民间组织,促进社区多元化供给;壮大乡村社区集体经济,促进公共产品的集体供给体制的形成;限制政府权力,建立服务型有限政府.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制度变迁进行的结构性调整与创新,带来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 突,这种矛盾与冲突引发的许多问题可归结为“结构紧张”产生的张力所致,“失 范”状态就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问题。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检验结构紧张与失 范之间的关系,发现社会地位结构、组织结构、角色结构、权力地位结构、收入水平 与教育水平结构上的差异与分化确实导致了失范感受的产生。诸如个体的失范、不满 意度、相对剥夺感、地位不一致等负面感受很大程度正是缘于客观的结构分化快于制 度整合而引起的失衡与紧张。 关键词: 制度变迁?结构紧张?失范 The structural readjustments and innovations accompanying institutional change have brought about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among different interest groups. The many problems thus touched off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tensions resulting from “structural strain,” with “anomie” a typical structural problem. We have used survey data as a basis for analyzing and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al strain and anomie. We find that differences and differentiation in social status, organization, role and power structures and in income and educational level structures have indeed led to the birth of a sense of anomie. To a large extent, such negative feelings as individual anomie, dissatisfaction, a sens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 status inconsistency, etc., are nothing other than the result of the imbalances and tensions brought about by an objective structural differentiation that is proceeding faster than institutional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2.
Alexander Hertel-Fernandez 《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2009,43(4):382-396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evolution of four social and economic policies reformed under the Chilean military dictatorship – the value-added tax, the health-care policy-making structure, the health-care finance system and the pension system. It argues that the very institutional features that the military government designed to ensure long-run policy persistence have, in fact, facilitated dramatic transformation of these policies after the return to democracy. The findings of this article, particularly the unintended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reform, question received notions regarding the logic of institutional 'lock-in' and path dependence in the analysis of welfare regimes. 相似文献
13.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体系变迁根源的探讨,通常遵循国家主义的认识论,即国家意志主导甚至决定了法律体系变迁的所有方面。这种认识论虽然能够较好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再造,但是未能全面把握当前的复杂情况。本文以律师职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变迁为例,利用定量数据和实证方法说明国家、市场和社会对法律体系的多重动态影响,提出法律变迁的“结构性制约”理论框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体系变迁已逐步由国家主导的格局,演变成国家、市场、社会和法律体系之间相互直接和间接影响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As field change is often explained by recourse to agentic efforts of a few or revolutionary turbulence of many,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lementary explanation of change grounded in the quotidian dynamics of physical objects and settings. Using the culinary and mountaineering fields, we demonstrate how attending to the materiality of objects and settings offers analytical leverage into the ways fields conflict and change. More specifically, we argue field instability is normal because, at the level of social action, mass and energy are inherently finite. As a result, actors responding to effects from distal fields may nevertheless collide over the objects and settings in which they are compelled to act.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改革开放30多年北京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认为北京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从“士字形”“金字塔形”转变为当前的“橄榄形”,但还不是“中产社会”,存在城乡分割的阶层体系和功能区阶层结构的四个世界,而且阶层结构有断裂倾向的特点。因此,提出培育中产社会、提高中间阶层质量、创置下层向上流动机制以及弥合社会阶层结构裂痕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60年来中国社会变迁与党对社会组织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组织的整合主要是通过组织网络体系的构建加以实现的。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表现为"两新组织"的出现、社会阶层分化和传统三位一体的单位组织式微,从而给党对社会组织的整合带来挑战。因此,新时期提高党对社会组织整合的路径应该是:积极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以拓展党对社会组织的整合力。 相似文献
17.
纽埃从前殖民时期封闭、独立的民族主体,正一步一步向以新西兰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文化价值延伸。随着文化价值取向的演变,大量的纽埃人移居海外,留守本土的纽埃居民数量急剧减少,但无论留守居民还是海外移民,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文化失落与身份困惑,从而产生了深刻的自卑感。本文认为,纽埃的自然资源严重匮乏、地理位置孤立、自然灾害频发,它的生存与发展亟需国际社会各方面的援助,而这些援助又不可避免地加重了纽埃民族的失落与困惑。 相似文献
18.
《Social work with groups》2012,35(3):235-252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explore the gap between education and action in putting the social work core value of social justice into practice. Describing how their School of Social Work has taken up this challenge, the authors analyze how a new social action course helps bridge this gap and draw on student reflection on their experiences and assignments in the course to show how students concretize and interiorize the meaning of social action and social justice. Learning by doing social action through a case study, group work becomes the vehicle through which students act on social issues and work for social change.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初开始,北京古城墙在时代变迁下经历了种种曲折的命运。时代大环境的变换导致社会话语的不断变迁,北京古城墙的兴废历史裹挟在这种社会话语的变迁过程中,记录了话语变迁的轨迹,同时也成为话语变迁的一个巨大牺牲品。结合社会话语变迁来考察北京古城墙的惨痛命运,使我们能够从更大的社会语境下进行反思,最终穿越种种社会历史话语,回归到更为纯粹的文化话语,守护残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甲午战争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对社会变革道路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鸦片战争以后,魏源等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为社会变革指出了新方向;在19世纪60、70年代,中国先进分子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突破了原先的社会变革观,但经济变革是多数人的共识;中法战争前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政治变革成为思想主流,并出现一系列上书活动,这标志着中国先进分子将关于社会变革道路的探索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