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靖 《兰州学刊》2008,(Z1):222-223
音乐教育在美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调动人的情感,启动人的创造力,通过音乐美的陶冶,逐步培养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素质教育。当前,要摈弃导致实践的盲目从而影响音乐美育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认识误区,在儿童音乐美育中应力求让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美、从教学中孕育美、从活动中体验美、从实践中表现美,不断提升审美素养,为完善人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灵 《南方论刊》2005,(7):51-51,54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知识建构的价值取向,长期以来在音乐教育领域里没有得到很好的定位。音乐是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之一,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由于它能给人以愉悦、享受,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保持学生良好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美感,这是音乐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教学目的之一。作为音乐教师,应如何调动起学生对民族音乐欣赏的兴趣,把学生引导到美妙的音乐殿堂中去,使高雅音乐成为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呢?笔者认为,要给学生上最好的音…  相似文献   

3.
体育运动中的形体美、动作美、造型美和协调美 ,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净化人的灵魂 ,可谓魅力无限。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美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所蕴涵的审美因素丰富着学生的审美想象 ,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地表现和创造美 ,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能力。体育课是进行审美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体育教师也应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让美育贯穿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蒋永顺 《南方论刊》2008,(2):105-106
现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川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近年高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的加强,  相似文献   

5.
黄琼珊 《南方论刊》2004,(6):56-56,52
音乐是一门听觉、时间的艺术,是一门“直指人心”的艺术,它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音乐的作用,是人们通过对其欣赏,受其熏陶而达到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们让学生学会欣赏,在欣赏中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本文试谈谈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共产主义的高尚情操,促进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发展.而视唱练耳在整个音乐教学中则居先导地位.它可以为学习声乐、器乐、欣赏等内容打下基础,并以自身的科学体系,发展思维能力,增强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才能,因此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瑾 《船山学刊》2006,(4):142-144
本文从欣赏歌剧《图兰朵》产生的审美心理体验出发,分析本民族传统文化定位对音乐审美心理体验的重要影响,并指出艺术的发展史也是欣赏意识和审美态度融合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教唱歌曲、欣赏音乐,还是讲授乐理知识,都应善于运用形象教学法,以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9.
音乐体验既是柏林特环境美学得以建构的重要来源,也是验证他审美理论的最佳范例。环境现象学语境中的“环境观”和“体验观”是柏林特艺术美学和环境美学一脉相承并得以建构的理论基石。音乐作为一种环境艺术,是柏林特对音乐审美体验的“环境性”所做的一种环境现象学描述。他将由创造性、物质性、表演性和鉴赏性等主要因素构成的音乐环境定位为一个知觉体验的审美场,有力批驳了音乐理解的形式化和主观表现倾向,从根本上颠覆了现代艺术客体论,消解了现代审美欣赏的二元论格局。音乐存在的非对象性、多维性及其知觉场域内各因素功能的连续性、交互性和一体化,有力证明了音乐体验的环境性和人类多维度的统一性。这不仅对于我们正确理解音乐体验及其实现路径具有直接指导意义,还为当代美学建构一种普适性审美理论带来了重要启示,从而为阐释当代艺术审美领域中的去物质化、非对象性、关系性和跨媒介的美学理论、艺术现象带来了更加全面有效的语境视角。  相似文献   

10.
蔡名抒 《南方论刊》2007,(Z1):116-117
审美教育通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健康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通过音乐教学过程,能更富有实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状态、价值意向,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1.
文学审美在网络时代发生嬗变,并实现其价值重构.网络文学拓展了人类的审美视野,让文学审美走向平民化.网络文学对内心的直接、率直、毫无矫情的表达,体现出一种蓬勃的朝气与生命力,让文学真正成为一种愉快而自由的美的欣赏与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2.
幼儿音乐教育是一种通过音乐审美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影响的基本素质教育。它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幼儿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会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律、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相似文献   

13.
音乐形象再现过程中的“联觉” ,在音乐创作和欣赏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人们审美心理结构的三种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的一种基础能力 ,又与传统观念中的“通感”有着明显的区别。在音乐教学中 ,要把能够增强“联觉”能力的教学内容在相当范围内设置为专业基础课 ,强化“联觉”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精彩纷呈的音乐艺术需要通过人们良好的音乐感知、认知能力才能达到感染人的精神世界、激发人的情感的目的。树立以拓展音乐思维能力与音乐感觉素质为先导的聆听理念,从对比性音乐作品感性体验向音乐文化艺术、作曲技术层面理性思维拓展,对于全面提升学生感知、认知、表现音乐的综合能力素养,促使学生获得音乐艺术的审美感悟具有重要意义。而强化音乐艺术实践环节,提高学生音乐艺术实践能力则是提高学生乐感水平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佟馨 《理论界》2008,(5):218-218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音乐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美的教学。音乐课不只是识谱、唱歌和传授一些音乐知识,更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技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美感,用美的音乐、美的体态感染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刘峡 《学术探索》2012,(10):171-173
唱歌教学具有对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文化认知的音乐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学科特点,通过对音乐与语言各类歌唱艺术作品与形式的体验,完成情感表达与审美行为的过程,达成音乐培养的实践意义,提升其文化承传素养的作用,完善音乐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陈桥君 《南方论刊》2007,(8):109-109
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此教学法培养学生形成独立自主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我们在教学生欣赏古诗词时 ,要从古诗词所表现出的情感美、形象美、人格美、意境美、音乐美、语言美、图画美、哲理美入手 ,使学生既能体会其美之所在 ,又能描绘出其美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主体艺术消费力的实现形式构成包括:欣赏选择感受力、审美记忆联想力、审美情感体验力、欣赏想象重构力、审美理解领悟力和鉴赏品味评价力。把对艺术生产力的分析深入到艺术消费领域,可揭示艺术消费力的内在结构和六种实现形式的作用和意义,有益于深入研究和发展艺术生产力,揭示艺术消费主体的素质能力结构,提高艺术消费的层次和品位。  相似文献   

20.
对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英文影视欣赏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影视剧中的语言和文化知识,更在于改变学生对传统英语学习的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英文影视欣赏的教学方法是选择合适题材的影视剧,对影视片的文化背景进行介绍并进行观影后的相关活动。在我国大学的专业英语教学中基本上都开设了英语视听的课程,但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引入英语影视欣赏教学的却屈指可数,英文影视欣赏课能让学生直观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选择合适题材的英文电影和电视剧等音像资料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观看,有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交流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