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家族作为"天下第一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分散在各地。其中岭南派一支自广东迁移至甘肃,并在永靖县"半个川"繁衍生息。时至今日,永靖县生活着汉、回、土等民族的孔氏子孙,其中,太极镇聚居着大量的汉族孔氏,新寺乡则集中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回族孔氏。新寺乡的回族群体。无论是在家族血缘记忆、家族文化传承方面,抑或是家族内部的互动交流方面,都呈现出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完美结合。这说明,在孔子家族后裔中,家族血缘记忆往往是可以超越民族和宗教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据史书记载,孔氏家族的始祖孔子曾对古代优秀文献《尚书》进行编纂,并为每篇作《序》,概述其写作的原委和宗旨。孔氏家族在西汉的传人孔安国,于秦火之后对《尚书》进行抢救,并为之作训注文字和考证史实的《传》。孔安国之后,孔氏家族许多学者坚持对《尚书》及《传》进行搜集、整理和修订。至魏晋之际,包括今文三十三篇和古文二十五篇共五十八篇完整的孔传《尚书》,已经问世流行。孔氏家族对《尚书》学贡献卓著,在历史上应该写下浓重的一笔。可是自宋代疑古思潮兴起以来,许多学者对孔氏家族在《尚书》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进行歪曲、抹杀和诋毁。今天我们必须拨乱反正,揭露疑古思潮的危害,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让孔氏家族对《尚书》学贡献的业绩,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3.
孔继汾(1725—1786年),孔子六十九代孙,清代曲阜孔氏家族中最著名的经史学家之一,在孔氏家族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孔继汾著述鸿富,生平著述至少有十六种,学术研究领域广阔,《阙里文献考》与《孔氏家仪》是其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主要研究孔氏家族史学与孔氏家族礼学。总体而言,孔继汾的学术成就非常高,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已有的研究基本厘清了一些问题,如孔继汾的生平、仕途、著述、所涉文字狱、学术价值等一些问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其著述缺乏系统的整理与研究,许多遗著尚未点校、辑佚、出版,缺乏与其同时代学者的比较研究,缺少对孔继汾生平与学术成就的全面评价,新史料如孔府档案等有待深入挖掘与利用。  相似文献   

4.
赵文坦 《社会科学战线》2020,306(12):96-111
宗子世系是孔子家族史的重要内容之一。西晋以前孔氏宗子在鲁郡。晋室南渡,孔氏宗子随之避地江左,世袭封爵以奉祀孔子。宋齐梁陈亦皆有封授孔子后裔爵位的举措。北朝自北魏历北齐至北周,也封授留在鲁郡的孔子苗裔爵位,赐给封邑。于是中国南北分裂造成了孔氏的南、北二宗。现存典籍中却有三个孔子宗子世系,分别是东晋南北朝正史记载的南宗世系、北宗世系和孔氏家谱记载的北宗世系。正史中世系残缺不全,宗子名字、血脉多不明。家谱中世系则一脉相传,不绝若线,完整无缺。两者有差异,有抵牾。前者源出宫廷档案,亦符合南北朝历史背景;而后者源出北宋中期孔氏族谱,对晋南北朝正史中宗子多视而不见,且有作伪嫌疑,当是"层层累积的宗子世系"。  相似文献   

5.
尊孔与专制     
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家族能够像孔氏家族这样.历经两千五百多年而不为任何朝代或政治演变所动,世代相传。苗裔四布。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一位朋友要出任地方行政长官,就跑来问孔子:“你是一位智者,你说我这个地方行政长官该怎么当啊?”孔子说,搞管理很容易,也很不容易,我只能告诉你9个字:“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对这9个字我是这样理解的: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东方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对孔尚任的思想究应如何评价,确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多年来论者不少,但分歧一直很大。下面拟就孔尚任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及其矛盾,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孔尚任(1648——1718年)宁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塘,自称云亭山人,出身于山东曲阜孔氏家族的一个地主家庭,是孔子的六十四代孙。祖父闻讷(字知敏),“笃志好学,闭门著述”,“是迹不入城市”(《阙里文献考》卷九四)。父亲贞璠(字用璞)是明末崇祯癸酉(1633年)举人,“博学多才”,只以“养亲”,一直“不仕”(同上书卷九三)。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孔尚任的成长自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封建时代包办婚姻,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的,其中“父命”最重要。孔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学生公冶长,把哥哥的女儿许配南容。这大约是包办婚姻见于经传的先例。封建时代的儿女亲事,讲究门当户对。孔子选的“佳婿”,门当户对吗?孔氏原是宋国贵族,因内乱,逃到鲁国,其后为鲁人,逐渐衰落。孔子的父亲做过陬大夫公邑宰,孔子三  相似文献   

9.
赵荣达 《晋阳学刊》2002,(4):99-100
于2001年4月18日出版的《社科书目报》在推荐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张建平等人撰写的《孔氏家族全传》时,以《孔祥熙曾准备刺杀慈禧》为题,节录了书中一段: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孔祥熙与同学李进芳出于爱国义愤,曾谋刺慈禧未遂。也许办报人以为这是《孔氏家族全传》中最生动、最鲜为人知的故事,可他却没有想到,这段故事,纯属子虚乌有。凡略有近代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义和团”被清王朝出卖后,慈禧丧权辱国的结果。而早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一年,孔祥熙谋刺的这位“老佛爷”就因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而逃…  相似文献   

10.
孔子“出妻”说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代学者多认为孔子"出妻",儒家不重视婚姻家庭,这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孔子生活实际的认识,甚至导致人们对孔子的学说产生怀疑。实际上,《礼记》、《仪礼》、《孔子家语》等典籍的相关记载,并没有所谓孔子"出妻"之事说,所谓"孔氏三世出妻说"、"四世出妻说"也不符合历史事实。儒家十分重视婚姻家庭的和睦对治理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会稽山阴孔氏是江东颇具代表性的世家大族。六朝时期 ,在学术文化领域 ,孔氏经、律兼修 ,尤重儒学 ,保持了汉代旧族的传统学风 ,表现出了较为保守的特点。但在侨人玄学风尚占有优势地位的历史背景下 ,孔氏学风也发生了变化。其人物之言行显示出玄化的特征。南朝以降 ,孔氏子弟渐重文学艺术 ,涌现出不少才俊之士。在宗教信仰方面 ,孔氏为天师道世家 ,面对佛教的流行 ,孔氏在“会同佛道”的名义下 ,坚守家族传统 ,成为江东地区旧族传统风尚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论语·宪问·14·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纵观整部《论语》,唯其这句是别人直接评价孔子的话。我的感觉是,门子对当时万人景仰的孔子的言说,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股话语的反讽,使人感到孔子的悲怆与痛楚。可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是整个儒家的悲剧,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悲剧。“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矛盾的产物。孔子的时代已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宗法制破坏的不可避免性已经是历史的趋势,如果不能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止步,那么人生的悲剧也就难…  相似文献   

13.
孔府·家庙     
<正>位于孔府东路第三进院内崇圣祠后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为孔氏后入供奉孔氏前三世祖(孔子夫妇、孔鲤夫妇、孔伋夫妇),以及中兴祖四十三代文宣公孔仁玉夫妇的庙堂。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现存庙堂为清代重建。  相似文献   

14.
家族研究对中国历史研究来说具有重要作用。以南朝时期会稽孔氏为个案,研究家族集团历史,简述其在南朝发展中的兴衰历程,以窥见中国古代家族集团在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南宋初年,孔子第四十八世孙孔端友率部分族人扈跸南渡、定居衢州,形成孔氏南宗,逐渐成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在南方的象征符号,成为历代王朝崇儒重道的物化象征.作为文化符号,孔氏南宗在强化浙西南地区国家认同、促进社会和谐及宗族形态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孔氏南宗与儒家思想虽没有学派上的直接联系,但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为儒家文化在南方的广泛传播以及南北文化融合作出了积极贡献.孔氏南宗在坚持自身特征的同时,主动适应地域文化、顺应时代变迁,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儒家思想在南方地区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6.
上博简楚竹书《孔子诗论》,为什么用“改”字来概括《关雎》?这一点要结合《关雎》这首诗在儒家诗教中的特殊地位来考察。从产生的历史语境看,《关雎》是周公取之民间用以教化南民的乐歌,《关雎》为《诗经》之首,体现了周公以礼治国,想从婚姻家庭的角度拨乱反正,以移风易俗的观念。孔子重视《关雎》,体现了孔子“以礼节情”的诗教观。而《孔子诗论》传承了孔子的诗学观念,因此,“《关雎》之改”的“改”字,从文本的主题义来看,就是改正、纠正,即从男女之事转到婚姻之礼。而从文本的主旨义来看.则具有移风易俗.以礼节情的丰富义蕴。  相似文献   

17.
治学离不开书本。因为书本不真,所治之学必肤浅误谬。故治学必先治书,治书是治学的基础。可见,校书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我国第一个校书者是谁?段玉裁《经义杂记序》说:“校书何放乎?放于孔子。”俞樾《札迻序》写道:“校雠之法,出于孔子。”章太炎《国故论衡》也说:“孔子录《诗》有四始,雅、颂各得其所。删《尚书》为百篇,而首《尧典》,亦善校者矣。”孔子固然是善校,后人概括他的校书方法为:“精,细,详,慎。”但却并不是校书首创者。据文字记载,我国第一个校书者当推正考父。正考父比孔子早二百多年,是春秋初期的宋国上卿,历佐戴、武、宣三公;生父孔嘉,别为公族,以字为孔氏,还是孔子的  相似文献   

18.
论仁     
仁,是孔学的最高成就,也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对仁的考察和剖析,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关键。正因为如此,两千多年来,关于仁的争论不计其数,关于仁的著述汗牛充栋。但直到今天,仍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仁究竟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样的时代意蕴?本文力图对这些问题做出一些较为合理的解释。《论语》中言及“仁”字达109次,但孔子本人从未对其进行过完整明确的界定。孔子的有关论述,大多数是在不同场景下对弟子提问的相机指点,因为对象不同,孔子的解答因人而异,这就更增加了人们理解的困难和歧义。正因为如此,学术界对“仁是什么”这…  相似文献   

19.
漫谈和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漫谈和合张岱年近来许多同志宣扬“和合”观念,这是有重要意义的。按“和合”一词起源很早。用两个字表示,称为“和合”;用一个字表示,则称为“和”。先秦时代,有所谓“和同之辨”,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区别了和与同。对于和与同做出了深刻的辨...  相似文献   

20.
由著名学者张岱年、任继愈任名誉顾问、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任主编的《孔子家族全书》日前已由辽海出版社出版发行。  《孔子家族全书》是一部以中华第一家——孔子家族为研究对象的丛书,分《家族春秋》、《家族世系》、《家规礼仪》、《家族精英》、《文物古迹》、《诗词诠释》、《家事本末》、《典籍备览》等八卷,内容涉及孔子家族的方方面面。《家族春秋》卷按时间的顺序,分阶段地阐述了孔子家族近2600年的历史变迁,追述了孔子家族的起源、各支派的形成与繁衍,指出了它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尤其是探讨了孔子家族与历代封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