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是以"唤起论"为核心的,即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关系因素唤起经过习得存在于悟性中的关系概念。"关系"一词包含四层含义:真实的关系、存在于悟性中的关系概念、悟性活动(唤起活动)或见到的关系、唤起关系的情境。狄德罗认为美的本质在关系,美可以分为能够唤起的、客观事物真实关系的真实的美;已经唤起的、见到的关系的见到的美。在狄德罗看来,真实关系的真实的美和见到的美一样都是和主体相关,因此狄德罗从主体出发探究产生美的判断分歧的原因,并站在知识启蒙的立场为厘清和矫正美的判断分歧提供了根据。  相似文献   

2.
中学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实践与音乐审美活动 ,能够唤起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 ,进而培养他们在欣赏中感受美、理解美 ,在创作中发现美 ,表现美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美育能起到以美导德、以美长智、以美生才、以美增健、以美添巧的功能。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 验艺术的无穷魅力,获得内在的审美体验,唤起自身对美的向往欣赏,促进学生素质的养成,这就是我们美术教育工 作者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4.
詹姆斯·乔伊斯和D·H·劳伦斯不一样,他是一个在完满的、抽象的审美经验中追逐幻想的唯美主义者和艺术家。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里,史蒂文·德达路斯在属于主要事件之一的一次谈话中说: “‘艺术家表现的美,不能在我们身上唤起激情,或者是一种纯粹的肉感。它唤起、或者应该唤起,或者产生,或者应该产生一种审美的静态平衡,一种理想的怜悯或者理想的恐惧,一种被我们称之为美的节奏所引起、延长和最终分解的静态平衡’。 ‘确切地说是什么呢?’林奇问  相似文献   

5.
正林黛玉是忧郁的。林黛玉为什么忧郁?就像患有轻度忧郁症似的?忧郁既构成对她内心的折磨,又使她的气质中有一种烟笼寒水的味道。让人越是看不透,越是想看,一看再看……林黛玉就这样唤起无数读者的怜爱与好奇心。她把忧郁变成一种美,这种忧郁的美,似乎比薛宝钗那种健康的美、史湘云那种阳光的美、王熙凤那种泼辣的美乃至晴雯那种大大咧咧的美、袭人那种温柔体贴的美,还要迷人,还要具有杀伤力。林黛玉是一位不仅自己爱哭,而且能让别人哭的美女。她的  相似文献   

6.
“文艺是依据美的法则而创造的。”———马克思自古至今,一篇篇名作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作品饱含着作家文人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生命。一切成功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审美的结晶。语文课本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语言美、思想美、艺术美为一炉,语文学科是最富有美感的课程,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科目特别是理科课程的最主要的因素。所以,语文教学应该唤起学生对课文美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美。语文教师不能仅仅采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来进行语文教学,语文课堂不应该成为语文知识的冷静甚至冷漠的介绍,更不应该成为机械…  相似文献   

7.
外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双美”教学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美”教学原则即“寓教于美”和“寓美于教”。作者在外语教学中贯彻“双美”教学原则的做法是:一、运用情景教学原则,使学生感到外语学习有趣;二、运用功能意念教学法,唤起学生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一个优秀学生应该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而中学语文教学负有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的任务,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通过教材中丰富的形象,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之感受美、鉴赏美、追求美。 从形象中感受美 “美是能够引起人们特定情感反映的具体形象。”(王朝闻《美学概论》)美蕴含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新时期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进审美艺术,按美的规律教育人、塑造人,在美育的潜移默化中唤起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美的情感,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真善美的统一,达到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由作品体裁特点所决定,小说教学一般围绕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要素进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尤其是从心灵深处。”据此,我们可以从美学角度加以引导,以唤起学生强烈的美感心理,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关于自然美,在美学研究中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关于生态环境的讨论和研究显得更是重要。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有诸多关于原生态自然的理论见解,这些名家论述对唤起人们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对原生态自然美的欣赏都有巨大帮助。为此,在《庄子·齐物论》解读的基础上挖掘其中一些对原生态自然之美有理论支持作用的论述,旨在说明一些原生态自然的审美活动的特点,以唤起人们对原生态自然美的欣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隐性课程,对师生的理想道德、个性品德、行为习惯、言谈举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谐”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核心。和谐即美,它是一笔可供开发的精神财富。要创设和谐的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学校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共同立足于学校实践,着跟于学校未来,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3.
青年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遇到演讲,或者是推销自己,或者是进行宣传教育,可以说演讲与青年是密切相关的。而让人们在听演讲中产生一种美的体验,受到一次美的教育,这是成功演讲不可少的。下面就演讲中如何展现美进行论述。一、“崇高美”的感召力。“美向着高处走,不断地将人的本质力量提高和升华,以至超出一般的感受和理解,在对象中形成一种不可企及的伟大和神圣境界,这时就产生了崇高’——这是蒋孔阳的(美学新论观点)。古罗马的朗吉努斯在论述崇高的审美效果时强调“崇高风格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它能唤起人强烈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一) 本文提出这样的论题,很可能被看作是对美学的一种唐突和亵渎,被当作一种违背常识不懂美学的荒诞念头。因为在谈到美的时候,人们总是把它同直观、同事物的具体的感性形象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不但一致认为美只能是形象的、感性的,而且把任何抽象的、理性的东西排除在美和审美活动的范畴之外:“美总是指某种具体形象,抽象的东西即使是真的或善的,也不是美。”(施昌东)“‘精神美’、‘心灵美’、‘内在美’等等是指‘美德’,应在美学研究对象(美丑)之外”,“‘真’‘善’只有当其有能唤起审美知觉的形式时,才与审美活动有关。”(蔡师勇)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审美经验也在不断地证明着美的形象性和具体性:难道不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当前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念,结合语文“新课标”和语文教学的特点,从古典诗文内容解读入手,总结出实施审美教育的办法:初读整体,发现美;探求主旨,领悟美;陶冶性情,体验美;美读意象,唤起美。由此看出,审美教育将成为新时期语文教改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赛场演讲是一种大众艺术语言的审美活动,只有激发起听众的美感共鸣,才能达到赛场演讲所期待的效果。赛场演讲的文稿语言与有声语言构成的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美,是唤起听众美感共鸣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是艺术,语文教学也是艺术。它的实质在于给人开拓知识和真实的感受及美的熏陶,从美的感知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只要你对中学语文教材认真钻研、反复琢磨、仔细品味,就会发现每一篇课文在文思、文路和文彩方面都互不相同,各具特色。就小说这一文体的教学而言,虽然一般说来,它是由人物形象的刻画,典型环境的描写和情节结构的安排等几个要素组成,但在分析作品时也不能篇篇一律,面面俱到搞程式比。单调的菜食会倒人胃口,机械的重复令人生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使课  相似文献   

18.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其代表作<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自传体政治抒情诗.长诗在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执著追求进步政治理想、毫不妥协地进行斗争、热爱和忠于自己祖国等方面表现了屈原的人格美,其意义在于唤起麻木灵魂的警醒与自觉,培养人们高尚纯洁的品格和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影响高层建筑顶部形式设计因素入手,通过总结高层建筑顶部形式设计的方法。从而达到为城市找回一些属于自己的记忆和个性以及提高高层建筑整体美的目的。并以此唤起规划师、建筑设计师、城市管理者、开发商以及市民对高层建筑建设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术是直接进行美育的学科之一,它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美术能陶冶人的情操,促进青少年热爱生活,提高对大自然、对文学和艺术的感受和鉴赏能力,唤起他们对美的追求,激发他们为美好的未来而奋发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认识到搞好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它既要面向实际,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并初步掌握一定绘画技巧的合格中学生,又要求各小学为中学输送一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生源,但现状又是如何呢?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小学。每年新生入校前后,我们都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和统计。如面试时,由美术教师直接参与,向学生提问一些基本的美术理论常识,并进行简单的绘画技巧检验。每年统计的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