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燕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85,(4)
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感觉印象,外界物质给人产生的美不是稍纵即逝和不可捉摸的闪光,也不是什么神秘之物,我们只要细心地留意一下展现在自己眼前的美感,我们就会发现美感所呈现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十分具体的。比如:宏大、鲜艳、清新、雄浑、壮观、纤巧、细致等等。这种美感形态是由外界事物所产生的消息并为人的感觉器官接收后通过大脑中枢反馈使人获得的一种愉悦情感的审美认识经验。由信息而产生的美感形态虽是来自物质但不依附于物资,虽是来自意识方面的消息但不从属于意识。在人类长期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美感形态自身独特的规律:它产生于审美主体但又不为某一审美主体所私 相似文献
2.
张正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8):163-166
本文从毛泽东光辉的人性美这一视角出发 ,分析了由他伟大人格所产生的诗词内在崇高美———诗魂 ,由他豪迈气质形成的诗词外在雄豪美———诗风 ,由他沉郁高尚的情感凝结在诗词深处的悲壮美———诗韵 相似文献
3.
郭秀琴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103-106
萧红的悲剧小说具有别样的美感 :悲凉美。在小说中通过悲凉意象的构建和凄郁情调的营造得以表现“真悲”。即题材选择、叙述视角、表现方法等方面都采用“冷处理”方式 ,选择悲剧内容与形式的反作用 ,从而达到强烈的悲剧震撼效果。 相似文献
4.
周茂丽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5-40
城市人是城市的建造者和居住者,城市反映了城市人的精神、意志、审美情趣。由于城市人生存于城市之中,城市人的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在城市中都能得到满足。城市人的生存与城市有种种深刻的联系,在这生命体验之上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当人的三重生命都能得到满足时,这时获得的情感体验就是美的体验。这种对城市美感的分析属于城市美学的基础性工作,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反响,真正有益于美的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体育美感是体育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体育美学中非常独特的一个环节 ,它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效应。深入研究体育美感 ,对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美化人民生活 ,净化社会风气 ,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史家美感在史学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它包括有哪些基本因素,对史学有什么样的作用,与艺术美感又有什么关系,史坛却鲜有论者。因此,笔者冒昧执笔,详述陋见。 史家美感研究的意义 史家美感在史学中的重要地位,使我们不能不研究它。 史家美感是史家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美感是人们的愉悦的情绪。它即是非理性的,又是理性的。非理性的是指人们转瞬即逝的,易变易生的,时有时无的愉悦情绪;理性的是指人们一经产生就不会很快逝去的,较为稳定的愉悦情绪。因此,可以说,美感是人们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因为美“把人们的全部精神能力——感觉、情感、理智、意志和想象——统一和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我们研究史家、既要研究史家理性的东西,即观念,也要研究他们非理性的东西,即情感;同时,还要研究史家的全貌,亦即将观 相似文献
7.
詹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在这个文化消费的社会,广告文学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广告大量借鉴文学艺术手法来传递信息,实现劝说意图,打造其自身的文体魅力。文章从语言美和情感性等两方面着重阐述广告文学的美学特性,并举例说明广告的文学美。 相似文献
8.
张都爱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3)
人生在世,除了实“用”、求“真”、向“善”,重要的还有爱“美”.对“美”之所爱,即对事物的美的存在之爱,亦即爱中生成的美感.美感的意义在于,一是它决定着美学必然是关于美感之感的学科;一是它直接美涉着人回到人本身,物回到物本身,是其所是,如其所是,从而美感具体而微地呈现着自由感、生命感、陶醉感和美的本体同一感. 相似文献
9.
詹丽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178-179
在这个文化消费的社会,广告文学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广告大量借鉴文学艺术手法来传递信息,实现劝说意图,打造其自身的文体魅力。文章从语言美和情感性等两方面着重阐述广告文学的美学特性,并举例说明广告的文学美。 相似文献
10.
赵绍虎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1)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素描艺术在反映客观对象的同时,必须运用点、线、面、黑、白、灰这些绘画语言元素表现画面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11.
论美感的审美心理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本文从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模式和美感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审美经验型、审美观念型和审美理想型不同层次审美心理模式及其审美欣赏型、审美分析型和审美评判型不同层次美感的基本特征,进而考察了具有不同审美心理模式的审美主体面对不同的审美对象,形成不同的审美过程,产生不同的美感的审美心理过程,以及美感与审美心理模式、审美对象、审美过程的相互对应关系,描述了审美主体在审美心理功能作用下美感的产生、持续和强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潘知常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6,(3)
过去学术界往往局限于从实践活动出发去讨论美感,因而把美感与现实活动中的实际的愉悦即满足感混同起来,该文着重从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同时又超越于实际活动的审美活动出发去讨论美感,指出美感只不相对于审美活动而存在,是审美活动所造就的主体效应:一种自由的愉悦即超越感。它不再以外在的功利事物而是以内在的情感的自我实现、不再以外部行为而是以独立的内部调节来作为媒介,因此是对于超越性的生命活动的鼓励,也因此,才形成统一“功利性”与“非功利性”于一身的“超功利性”这一根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付选刚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该文运用原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关于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动力定型”学说,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美感产生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机理,科学而缜密地解释了美感的个别差异、美感的发展变化、美感的加强与减弱的中枢生理原因,从而将心理学和美学中关于美感问题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杨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3):56-58
美感可基于其载体作内向运动和外向运动。就传统绘画而言,美感的内向运动产生传统绘画原则框架内的新美术形态,美感的外向运动产生传统绘画原则框架外的新美术形态。 相似文献
15.
孙殿玲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99-105
庄子论美感与众不同,他从哲学层面探讨了最符合人自身、最有利于人的生命活动的感受,提出了"至乐"的概念,即人的最大的快乐就是"至乐"。"至乐无乐",是他的美感论的核心。他所谓的美感,是哲学之"道"向美学的演化。表现出的"无乐",是人超越外物、理解人生宇宙的本质和长期实践的结果,因而具有超越性、内省性、自然性、直觉性、独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李长学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关于美感的社会根源问题众说纷纭,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美学家都对其作出了不同的却又同是片面的解释.本文运用辩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哲学高度剖析了美感产生的社会根源:认为美感慨不是象唯心主义者断定的是由什么神秘的能力产生,也不是旧唯物主义所说由动物本能产生,美感又能产生于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因为即使是人用于审美的感官也是劳动创造的和在生产劳动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祥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本文揭示了人们长期忽视科学美的主要原因,论述了科学美的本质特征:1科学美是来源于自然美,并能为我们理智所领会的一种和谐,科学美的实质在予反映自然界的和谐;2科学美与艺术美一样建筑于自然美的基础之上,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科学美感和科学鉴赏力问题 相似文献
18.
黎一飞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歌唱者是美感的创造者。本文通过对美感创造者的必备条件、不同风格作品的美感把握、综合美感协调性的分析,论述了歌唱艺术应该为听众提供精神食粮及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论医古文语言的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炯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20(4):51-53
医古文是用文言写成的古代医药文献 ,医古文语言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话语系统 ,不仅孕大含深 ,而且气韵生动 ,多种美感纷呈。可以从情致美、典雅美、辩证美、韵律美四个方面探讨医古文语言的美感 相似文献
20.
汪亚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本世纪初的燕大校园里,人们经常看到一位年青的怪人。只见他披着长长的散发,蓄着黑黑的山羊胡子,戴着亡妻遗下的翠玉戒指,每日总穿着个件下缘下边的灰布大褂,练写怪模怪样的梵文,同学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叫“许真人”。这位许真人就是日后在可国新文学史号独放异彩的小家作家许地山。许地山以其神会宇宙本体的宗教睿智,体察现实人生的神奇悟性,博大深厚的情感能量拥抱人生,熔化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