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长期以来,一提起前期创造社,人们总称之为“浪漫派”、“为艺术派”,说他们“大都提倡浪漫主义”,“形成了自己的浪漫主义倾向”。但是,如果我们去仔细地审视他们的文学作品,就会发现,他们的创作方法并非都是浪漫主义的。(一) 在前期创造社的成员中,郭沫若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最积极的倡导者。他早期的创作,不论是诗歌还是历史剧,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抒发了对理想世界的热  相似文献   

2.
前期创造社与前期新月派既有所侧重地对西方唯美主义思想进行了吸纳,又以开放性的思维和视野,融合了西方其他文艺思想和中国古典文论的某些特质。因而,他们的理论与创作呈示出一种相同的复杂性:既反对文学的功利目的,又重视文学的功利效果;既拒斥现实,又认同现实的真实性。这种文艺思想的复杂性,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五四”文学的审美形态,而且对即将跨入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梅 《南方论刊》2007,(11):56-56,40
虽然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有着不同的产生背景、理论支撑和表现主题,甚至可说现代主义正是对浪漫主义的否定,但他们在内在精神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和亲缘性,那就是以一种先知的敏锐、勇敢与决绝睥睨传统,反对束缚的高姿态和立异标新的超前意识。本文以创造社和新感觉派的都市小说为切入点,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前期创造社的主要成员虽然深受西方“为艺术的 (而 )艺术”这一文学观念的影响 ,但他们并未全盘接受这一观念 ,而只是与其产生了局部的共鸣 ,即在艺术发生学上坚持“为艺术而艺术” ,但对艺术产生后所具有的社会功利作用却积极认同。这就使前期创造社与西方唯美主义有了根本的区别 ,创造社是对“为艺术的 (而 )艺术”观念进行浪漫的变形后 ,借以表达对艺术特性的重视 ,要求艺术表现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与五四时期许多现实主义作家不同,鲁迅是由早期以浪漫主义文艺思想为主导转变到五四时期以现实主义文艺思想为主导的,而且无论是早期还是五四时期,都受到西方现代哲学人文思想和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的影响。而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虽然文艺观和创作方法上彼此有很多不同之处,但重主观、重表现、重自我这一根本点都基本相同。再则,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一书是在朱寿桐教授主持下,积数位研究者多年心血结撰而成。应该说,它不仅在主编者个人学术史上标志着由创造社研究、新月派研究到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三级跳”的实现,更在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史上有其集大成的意义。80年代以来,对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研究已经卓见成效,从比较文学角度和“影响”论上所进行的各种基础性研究工作更是硕果累累。但缺少的却是切合中国新文学史实际的整体价值评估和纳入清醒史学视野的细致周密的“散点透视”。对于一些基本症结性问题,诸如:现代主义在中国新文学中究竟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七十年的进程,揭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三起三落的原因,并比较其中的异同。作者在分析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第三次崛起中出现的“先锋文学”时指出,对西方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特别是与文学关系最为密切的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和一往情深,对西方文化,西方文艺思想和西方文艺作品的不加选择、不作思考、也不作判断的接受,显然为先锋文学的崛起铺架了一张巨大的温床。“先锋文学”之所以沉落,除了自由化思潮在中国注定走入绝路这一原因外,还与不少先锋作家患有“世纪末情绪”的时代病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在创造社的作家中,陶晶孙执著地进行着新浪漫主义的创作。他谈到创造社的时候说:在创造社中一直到底做新罗曼主义生活者为达夫,一直到底写新罗曼主义作品者为晶孙,一直到底写通俗小说者为资平。”①可见陶晶孙是创造社成员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珍爱着他自己的苦恼和狂欢,他有着自己憧憬和光辉,不倦地在新浪漫主义的艺苑里独自耕耘。一、努力营造爱的幻想世界作为文学流派的新浪漫主义文学,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于欧洲。主要特征为回避社会矛盾、远离现实世界,着重表现主观精神世界的神秘感伤和内心的梦幻情绪。陶晶孙的创作比较…  相似文献   

9.
关于现实主义理论  现实主义无疑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艺思想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十分推崇并重视现实主义传统,马、恩之推崇“莎士比亚化”而批评“席勒化”,马、恩之推崇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列宁之推崇托尔斯泰,毛泽东之推崇曹雪芹、鲁迅……再再都说明了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谈论浪漫主义,但其分量显然不如现实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所有论述中,对现代主义谈论得最少,即令谈论到了,也都是持批判的、否定的立场来谈论的。这在他们那个时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面对着的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10.
虽然共同的自由主义思想使新月派人员无论在理论还是文学观上都自然趋向于稳健、保守的新古典主义,但此文还是想力图呈现新月派文艺思想在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纠缠的事实,特别是"新月"的"一双柱石"徐、闻的人生与艺术、理论与创作的不一致以及梁实秋文论的内在混乱,主要表现为:追求文学的艺术性与整个时代的浪漫主义思潮之间的矛盾;浪漫主义秉性及创作和新古典主义理论的矛盾;梁实秋新古典主义理论的内在混乱和偏颇。  相似文献   

11.
李富滔 《学术探索》2001,(Z1):164-166
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自然观是既相通又相异的.它们都是对西方传统自然观的反叛,但由于历史背景不同,现代主义既不象西方传统那样去征服自然,也不象浪漫主义那样去亲和自然,而是消极地顺应自然,要么人为物役,要么与自然疏离.  相似文献   

12.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民族、文化和信仰危机.一些社会精英急切探索救国图存的道路,他们几乎同时把目光投向了西方.这在文学界表现为大量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在众多国别文学的吸收借鉴中俄罗斯文学显得突出而重要.即使强调"为艺术而艺术"的前期创造社也视俄罗斯文学和作家为艺术沃土和精神导师.前期创造社对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接受是一种精神契合下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13.
创造社是一个先锋性质的文学社团,但其非理性自我与内在的道德律令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从而导致创造社文学的审美品格主要体现为“焦灼”,而不是浪漫和感伤。这种内在矛盾与当时国内无序的社会现实,使得创造社无法从艺术先锋本身找到出路,因此创造社最终转向了对“革命先锋”的倡导。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中自然的双重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中前期出现的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把自然作为其理想的栖居地。这种自然包含两层意义、一层是以自然为对象的自然的人化,另一层是以自然为肌理的人的自然化。如果说自然的人化只不过是以准浪漫主义的一般特征的话,那么人的自然化则体现了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成仿吾是创造社成员之一,他是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向旧思想、旧文化进行猛烈冲击的具有鲜明创造精神的人物。不能把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截然分为艺术派和人生派。成仿吾既强调作品艺术性的重要,反对标语口号,又重视艺术的战斗作用。创造社和成仿吾有浪漫主义创作倾向,但成仿吾同时强调现实主义的重要。成仿吾较早接触马克思主义,进而使创造社获得了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赵文杰 《东岳论丛》2000,21(1):123-124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次年改为《新青年》),标志着中国的新文学时期已正式到来。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破与立的斗争进程中,中国的文坛上分出了两大流派———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代表这两大流派的文学社团也相继出现。其中成立于1921年7月的以表现自己的“内心要求”为思想核心的创造社,明确提出把唯美主义作为封建的“文以载道”观念的对立物,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浪漫主义倾向。郁达夫就是创造社众多作家的杰出代表。郁达夫的创作成果是多方面的,但最有影响力的当推他的小说创作。一、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生活是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7.
彻底地反对封建旧文化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面貌,开始了中国文化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伟大变革。同时,作为文化重要一翼的文学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学社团——创造社,在五四新文化大潮中有着重大的建树,与文学研究会和其它文学社团比较起来,创造社的文学建设在某种角度上更富于现代意义。考察和研究前期创造社的独特贡献也许会给人们以很大的启示。一文学革命自然与道德革命相一致,反对  相似文献   

18.
对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之间的一场文学论争,笔者提出三点认识,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一、“人生派”也重视艺术的力量 文学研究会一成立,斗争的锋芒就指向无病呻吟、言之无物的旧文学,特别反对以文学为游戏的“鸳鸯蝴蝶派”。他们提倡“为人生的艺术”,宣  相似文献   

19.
古典式的主情主义写作——创造社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社小说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学、文化之间存在着深远的血脉关联。创造社小说家主情主义写作的根直接与先秦诸子中的道家文化、三国两晋时期的文人风度、明清性灵心学等一脉相承 ,在五四文坛上刮起了“狂飙”式的性灵文学的风暴 ;创造社小说继承和发展了传统中国文学中的倡优士子的叙事模式 ,这种发展体现为由纯粹的叙事模式而变为一种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心理情绪”模式 ;创造社小说家们一方面对于传统中国文学的那种谨小慎微、固守虚伪的礼法规范的人格形成了毁灭性的冲击 ,另一方面 ,他们又受到了传统中国文学中感伤、哀婉情绪严重的作家作品的实际影响。创造社的主情主义写作 ,一方面给当时以及其后的文学史留下了现代色彩鲜明、个性意识独特的篇章 ,另一方面又因为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的深刻联系而使得其创作显露出浓厚的古典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0.
创造社作家留学日本期间,普遍对19世纪末欧洲文艺思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文艺观的形成和文学创作上,他们都受到了19世纪末欧洲以唯美主义为核心的文艺思潮的诸多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新浪漫主义文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