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代中国建筑的意识形态批评:在文化与形式之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当代中国建筑,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综合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中的"反映论"和"中介论"等经典分析方法入手,构建一种以文化为中介的"多维与辩证的建筑意识形态批评"模式,是建筑批评的一种致思方向.当代中国建筑意识形态批评应当展示的两个维度:一是,建筑意识形态批评应穿越建筑形式的表层结构进入"比深度本身更深、比现实本身更真实"的社会文化层面,探求隐藏在形式背后的文化动力;二是,建筑意识形态批评应该超越建筑形式被动反映社会文化现实的机械思维,努力挖掘建筑形式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构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蔡仕谦  郦伟 《学术研究》2012,(8):154-156
传播生态学的建立为当代建筑批评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当代建筑批评中的经典实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传播模式、媒介技术和社会环境三要素对建筑批评传播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过去一个世纪以来的建筑思潮进行了简要回顾,然后通过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分析和思考,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是对现代主义的部分补充和修正,是现代主义建筑多样发展的表现,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而现在人们亦正是把后现代确立的世俗人文目标与现代建筑语言符号的科学理论相关联,乃至进一步把两者进行互补、交融和统一,去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现代城市是一个由建筑符号构筑的世界,各式的建筑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活动场所,使人类社会在建筑的保护下得以健康发展。建筑在满足人类使用功能的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体现,它的功能、空间、艺术、比例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城市建筑美学的精髓。对于城市建筑美的评价、影响建筑美学的因素、地域性建筑的美学体现等研究,深入阐述了城市建筑美学的内涵及建筑美的设计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詹姆逊的文化批评中,影视文化批评和建筑文化批评典型地体现了其文化转向,但又不同于欧美学术界的文化转向,这使其文化批评既有自己的立场,又能够接受文化研究的长处,具有了重要的学术价值.实际上,詹姆逊的文化批评的视角主要是马克思主义,主要从基础结构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文化问题,同时也考虑到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相对自主性.在后现代社会中,视觉艺术和空间艺术很有典型性.因此,詹姆逊既关注社会基础结构对它们的影响,又注意分析其特殊性,并揭示了其意识形态性和潜在的审美革命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以汉字符号"间"为研究对象,从阴阳五行的辩证思维、天人合一的生存理想、内敛虚静的文化观念等方面,重点探讨了其符号形式"能指"所蕴含的中国古代建筑哲学思想的"所指"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一个由原始色彩浓厚的"穴居""野处"而逐渐向地面迁徙的历程.这个历程不仅在古籍中有记载,在汉字形体的构成中也可以找到作证.作为记录汉民族文化的符号系统,汉字在演进过程中总是受着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在汉字形体中,蕴涵着丰富的古代居住建筑方面的科技信息,彰显着我国先民在居住建筑方面的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8.
电视即符号——西方"电视镜像"符号批判理论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社会的媒介文化批评中,符号学和意识形态理论被西方学者运用到了电视媒介和电视文化的评析和批判之中,并在电视批评学中形成了西方特有的电视符号批判理论。符号学本身是对媒介及其文化进行研究和批评的一种方法论,本文以"电视即符号"为题,着重探讨西方学者是如何在符号学视域下对电视文化和电视媒介本身展开意识形态批判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单体建筑与环境审美意境的关系问题上,“唯形式论”、新“形式一元论”的极端主义美学思潮几乎成为西方艺术的主流,并对建筑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潮流也在我国蔓延,使奇奇怪怪的超大型建筑不断建成。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影响最广泛的是建筑现象学,它实现了对传统建筑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批评与超越。不过现象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走入困境。而中国哲学美学与文化中的“意境”“天人和谐”“生生哲学”等重要观念则蕴含更多的东方智慧。以此为契机,呼吁从观念上、本体上去构建中国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重估东方文化所具有的价值,为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贡献更多的东方智慧。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传播中,任何信息都携带着意义,任何信息也都必须通过符号才能得到表达和传递。人类的思维符号与传播符号是传播活动中很重要的因素。思维是符号化的意识活动,思维符号是人的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反映。传播符号是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总和,包含了意识与非意识的表达。思维符号与传播符号两类不同的符号在传播活动中显现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相互贯通的对立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将女性主义引入诗学概念的第一人,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基本必备条件和内外兼修方向在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诗学的发展征程中都能找到踪迹。它改变了西方两百年来理论文本批评话语的惯有方式,并开辟了当代性别诗学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通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的文论研究道路。既是女权运动的重要成果,又是后世女性主义诗学解决方案的主要建筑师和设计者。  相似文献   

12.
高玉 《社会科学》2012,(1):169-176
受制于高校文学教育体制,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总体上很不成熟。这种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审美批评的缺失和混乱。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主要有社会文化批评、审美批评和现代批评三种模式。当前社会文化批评是文学批评的主流和主体,审美批评则地位尴尬,虽然理论上大家都承认它的价值和作用,但实际上其受重视程度不高、影响也有限。文学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文学性",即泛审美性,所以,审美批评是首要的批评,其它文学批评都是建立在审美批评的基础上。当今中国文学批评中,真正的审美批评还相当欠缺。重建当代文学审美批评,首先要充分学习古今中外审美批评的经验,其次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整合、丰富发展并系统化,从而形成新的审美批评体系。文学的审美特征、呈现方式、写作技巧、文体、语言文字是文学审美批评最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用语言表达的艺术,也反映文化精神和日常生活,因此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在批评对象上相交,而文化批评在文化精神和日常生活维度展开,文学批评在审美维度展开。文学批评包含若干方法子类,其中母题研究和原型批评既属文学批评也属文化批评。以文化研究为背景的文学批评,在比较文学“、五四”新文学、历史小说、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等研究领域更有阐释时空。文化批评在文学研究中的恰当应用,是由作品的文化内涵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饶静 《兰州学刊》2009,(8):193-196
文章主要探讨诺思洛普·弗莱构建文化批评的方式。他以文学为切入点进入文化批评,由词语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形成的两极张力构成了其整体批评基础,文化批评则位于批评的离心倾向上。此外,弗莱借用“神话”来阐释文化批评。神话的多义性再次张开了一个向心/离心阐释模式,这一模式正是审美论和决定论复杂关系的体现。弗莱企图中和两者,从而使文学与文化批评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经历了从进化论文学批评观下的多元化批评,到以现实主义模式独尊的阶级(政治)论文学批评观,再到以社会政治为主导的多元并存的文学批评观的曲折变化历程。这一具有开创性的理论化层次的文学批评道路,有着历史历程碑的重要意义。但这种严重倾斜到非文学的社会立场之上的文学批评观,在文学与社会的基本关系上是颠倒、错位的,导致了一系列批评观念的偏误,需进行严肃的辨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6.
论弗莱的"文学批评重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诺思洛普@弗莱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原型批评上.从文学批评重构的角度分析,弗莱在西方文论史上的重要贡献表现在一、文学批评应是关于文学的理论,而不是创作的附庸,批评是关于文学的系统知识,具有主体性独立地位;二、批评应建构在关怀与自由、向心与离心的张力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新批评"及文献式批评的偏失.我国文化诗学建设应从中受到启发,力争在文学的内部与外部、自律与他律中取得协调,才能成为当代一种新的、科学的文学阐释系统.  相似文献   

17.
"童心论"批判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儿童文学界的一场大规模的批判。它使五十年代以来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中非学术性的政治批判现象达到了新的狂热程度。在对"童心论"的批判中儿童文学的特殊性、儿童文学的题材和儿童文学观是被批判的中心,其中儿童文学观即"童心论"被称为资产阶级的"儿童本位论"。批判在此基础上将陈伯吹的文章和作品上纲上线,是一场非正常的文化批判。仔细审度这场批判就会发现,批判的出现既有时代背景因素,也有无法辩证看待艺术创作中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关系的因素,更是一场文学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对儿童中心主义、儿童本位论理论和思想的肃清和批判。正确认识这场批判,挖掘"童心论"的实质和价值是对儿童文学发展规律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8.
陈东成 《云梦学刊》2014,(1):139-144
《周易》是一部蕴藏无穷智慧的宝典,拥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善、公、实、全”四大翻译批评原则就是依据《周易》的哲学思想提出的,这是从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翻译批评原则。  相似文献   

19.
论学术批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茂泽 《学术界》2001,(2):85-99
中国学术现代化,呼唤学术批评的繁荣.创造性学术批评,有赖于健全的学术批评观."学术"是中国传统语词,含哲学、科学意义在内;"批评"是来自日文的外来词.阐明并丰富"学术批评"一词的意义,是本文任务之一.从中西学术历史看,学术批评是学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或一环节.它和学术盛则俱盛,衰则俱衰.学术批评的进步,集中体现为学术批评方法的进步,而学术批评方法的进步,正是学术发展的标志;学术批评是学者们在真理面前进行的理性对话,批评的结果,学者之间没有输赢,真理才是唯一的胜利者;从实质看,学术批评是以真理为标准进行的自我批评.真正的学术批评,是民主的、科学的批评,是具体的、历史的客观批评,是责任感和理性、革命性和建设性、独创性和真理性有机结合的批评,是融理论性和实践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于一体的批评,是科学批评、历史批评、哲学批评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周静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46-150,160
目前的网络文学评论面临如何纳入现代文学理论框架的难局:职业读者没法启用惯常的文本批评方法;媒介要素对网络文学流通的作用远大于作品生产,媒介批评在市场供需原则之外无所建树;大众趣味相当程度上折射了当代市民社会的多元与混杂,专属的标准审美体系的引领作用日益式微。网络文学批评需要借助媒介批评带来新方法,通过市场原则下的文学制作人角色带来新任务,认同大众趣味的混杂不是降低文学的品格,而是将文学拉到更现实、更接近读写真相的新位置。在表达复杂的当代经验这个目标上,网络文学批评和传统职业文学批评及当代文学创作的努力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