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任雪山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99-103
微型小说又叫“信息小说”、“新闻小说”。它与新闻艺术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具有显著的新闻性特征。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日益受到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2.
李阳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滕刚是一位具有独特性格与富于时代感的作家。其作品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普通百姓生活中的无奈与苦涩以及美好情感在新时期的异化,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某些弱点。滕刚作品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微型小说,在叙述上大胆尝试新的结构模式和叙述方式,其“反“文体特征与策划意识更体现出某种新奇与独特。 相似文献
3.
微型小说选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馥庆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3):55-57
微型小说是一种“简化”的艺术,作者对生活素材的提炼与熔铸,是微型小说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人生片断、民俗事象和情感体验是微型小说的重要构成材料。 相似文献
4.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
凌鼎年是一位有文化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作家,他的微型小说勾画了时代的生活百态与社会变革的历史图景。凌鼎年的微型小说有很鲜明的地域色彩,让人感受到文化风情的魅力。凌鼎年精通微型小说的各种技巧,积极探索各种微型小说的写法,他有深刻的洞察力,善于体察细微的人生与人性,有丰富的想象力。凌鼎年的微型小说题材广泛,体式丰富多样,语言风格多变,既活泼生动,富于阅读乐趣,又让人在悦读中增长知识,获得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周志雄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12
凌鼎年是一位有文化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作家,他的微型小说勾画了时代的生活百态与社会变革的历史图景。凌鼎年的微型小说有很鲜明的地域色彩,让人感受到文化风情的魅力。凌鼎年精通微型小说的各种技巧,积极探索各种微型小说的写法,他有深刻的洞察力,善于体察细微的人生与人性,有丰富的想象力。凌鼎年的微型小说题材广泛,体式丰富多样,语言风格多变,既活泼生动,富于阅读乐趣,又让人在"悦读"中增长知识,获得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邵维加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1,20(4):40-43,53
微型小说的环境描写,依托于具体的景与物的描写。其形式可分为无景之景、全景之景、特写之景和白描之景四种。这些形式主要通过借人物的活动来暗示、借情节的跳跃来弹塑、借诗意的笔调来美化等方式实现。微型小说的成功的环境描写,往往不拘传统,超越自身,可谓颇具匠心和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7.
张国培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在泰华文坛的两次微型小说创作高潮中,泰籍华人、著名作家司马攻扮演着重要角色。他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倡导,对泰华微型小说创作的空前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他的微型小说的创作模式是,化平淡为神奇,结构简炼,把营造情境与心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重在揭示人物的心境。其语言叙述方式明快畅达同心绪的坦荡纯净相辅相成,散文语言的行云流水和明快畅达营造出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人获得一种闲适悠然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8.
试论微型小说的立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德纯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7,(3)
微型小说是从80年代以来在我国迅速崛起并呈迅猛发展态势的一种新型文体,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和审美追求使其显示出强烈的时代适应性。本文从追求丰厚的审美意蕴、显示强烈的时代意识和表现出深刻独到的人性思考等三个方面,对目前微型小说领城的一些创作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微型小说虽然篇幅极为有限,但完全可以突破文体的局限,追求一种丰厚、新颖和深刻的思想内蕴。并认为科学地体认微型小说的这种立意意识,对适应时代要求,繁荣文学创作,促进微型小说的蓬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文斌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3):27-29
泰华作家郑若瑟对微型小说情有独钟且创作不辍.他一方面承袭华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以"情"字为核心或链条来毕现世间百态;一方面又具有现代商品意识的敏感,对转型期的泰华社会尤为关注.他的微型小说由于题材贴近现实生活,主题严肃、以情感人,避免了微型小说所忌讳的空洞无力轻飘等弊病,显示了微型小说快捷简练地捕捉世情众相,迅速有力地讽刺丑恶针砭时弊的文体优势. 相似文献
10.
刘文良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6)
凸显强烈生态忧患意识的生态微型小说的出现,为方兴未艾的微型小说走出了一条健康的"绿色通道":揭示现代社会文明的进程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谴责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野蛮行径,呼吁人们善待自然;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渲染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唱响生态保护的赞歌;展示资源匮乏的苦痛与无奈,讴歌节约能源、保护地球资源的善举,为可持续发展推波助澜.微型小说应该成为环境文学的轻骑兵,应高扬生态的旗帜,树立生态伦理信念,不仅洞察当今困扰人类的生态危机的严重局势,而且为解决这一危机积极地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1.
欧本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2)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 ,扫盲后续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质量与效益 ,主要取决于各种保障措施的完善、落实与否 ,为此 ,有必要从方针政策、组织管理、资源配置、教学监测诸方面 ,构建起促进我国扫盲后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质量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2.
丁任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1):110-112
我国档案人员信息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不能适应档案信息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档案人员信息素质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意识的培养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为此,管理部门应积极搭建数字平台. 相似文献
13.
赵慧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87-92
介绍了加拿大移民女作家的基本情况,重点论述了几位有代表性的犹太裔女作家、欧洲移民和欧裔女作家、亚裔女作家的生平及创作,评述了她们作品的主题和风格。在此基础上,对最有影响的两部作品,犹太女作家雪莉·费斯勒的短篇小说《一篮苹果》和华裔女作家李斯嘉的长篇小说《残月楼》,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分析了它们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何怀玉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1):96-98
中华诗词是民族的瑰宝、艺术的珍品,具有极大的政治影响力、思想疑聚力、道德规范力和艺术感染力.对中、小学学生进行诗词教育,能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丰富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开拓他们的思维想象空间和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初俄最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5):136-139
书写哈尼族妇女在历史和文化中的真实处境,是六位哈尼族女作家的共同特点。《马樱花开》的价值就在于其浓郁的女性创作特征,在于用充满母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聆听生命;还在于其独特的叙事话语。 相似文献
16.
史敏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59-62
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后现代女作家是一支异军突起的新军,托妮.莫里森、汤亭亭和厄秀拉.勒.魁恩是这支新军中的领军人物。她们以女性更为细腻的观察和视角,在文本建构、多元主题、创作手法和素材等方面巧妙地融进了一些新的后现代派艺术创作技巧,为美国文学的创作和批评带来了视角和启发。 相似文献
17.
沈光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1):29-31
留日作家群不仅为中国新文学贡献了为数众多又出类拔萃的作家,而且因其所体现出的团队意识和鲜明的特点--强烈的社会使命感,深厚的平民意识,建构主流文学的热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文学的走向,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张广海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3):20-26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主持筹建“左联”,宣传方面的考量自然居于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左联”常被视作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或标志着左翼进步力量的大结合,但“左联”承担的宣传任务表明,“左联”筹建主要目的并非为了联合其他左翼力量,而是批判处于其他革命谱系中的左翼思潮。 相似文献
19.
闫秋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9)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满族作家渴望在众声喧哗中寻找自己民族的声音,从尘封的历史记忆中发现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印迹.尽管当代满族作家有时难免沉湎于昔日的繁华富贵、优雅自得的旧梦中,尤其是满族家族小说所渗透的贵族意识仍难掩其荣耀感和幻灭感,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自我批判精神的出场.当代满族作家民族身份的认同基本是与民族文化的反思同步的,他们一方面彰显自己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倾向,另一方面,又在反思本民族的文化弱点和缺陷.满族作家直面历史和现实,在寻求民族身份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充当了本民族文化反思和批判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