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浙红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1)
本文主要论证《韩非子》中的之字作为代词和动词时候的一般用法,还提供了寻找辨析之字用法的一般规律,这对于学习研究《韩非子》及文言文有参考价值,而且对今天正确使用之字,更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士毅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
“却”字在《水浒》中出现的次数很多,它的用法比现有的字词工具书的解释要复杂得多。我曾经根据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百二十四《水浒全传》本上中下册三作了一次搜集和研究。现在就把它的各种用法,分类例举,说明如下。(例举各条后面的数字系回数) 相似文献
3.
4.
姜蕾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3):90-92
<儒林外史>是一部体现江淮方言特色的近代小说,此特色从小说中"把"字用法便可看出.本文从结构、语义、语用的角度对<儒林外史>中概数词"把"和动词"把"进行比对,从而分析这部小说的方言特色. 相似文献
5.
先秦散文《庄子》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上古汉语用词的特点,其中的“而”字主要用作连词,亦用作助词和代词。用作连词主要连接词与短语、短语和短语,可表达并列、承接等10种语法意义。其余还有由“而”组成的“而况”“而今”“然而”“俄而”等几个复音词。《庄子》中“而”的一些用法非常特殊,一些用法已经逐渐消失,一些还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6.
“之”字是《孟子》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它词性多样 ,用法灵活复杂。其用法几乎包含了其他经典中的所有用法 ,而且它书中没有的用法《孟子》中也有使用。弄清“之”字的用法和作用 ,对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法特点、修辞手法均具有重要作用。《孟子》中“之”字用法有五 :动词用法 ;代词用法 ;助词用法 ;兼词用法 ;连词用法。 相似文献
7.
马景仑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6,(2)
《大唐新语》是中唐时期的作品,记载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上起武德(唐高祖李渊的年号,公元618——626年)之初,下迄大历(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公元766—779年)之末,全书体例模仿《世说新语》,分为“匡赞”、“规(讠东)”、“极谏”、“刚正”、“公直”、“清廉”等三十门类,共13卷,约八万字。明人刻本改题《大唐世说新语》或《唐世说新语》。作者自序云:“圣唐御寓,载几二百,声明文物,至化玄风,卓尔于白王,辉映于前古。肃不揆庸浅,辄为纂述。备书微婉,恐贻床屋之尤; 相似文献
8.
《诗经》里"之"字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在三百零五首诗歌里,共出现了一千零三十九次.一个"之"字在一本诗歌集子里出现这样多次,这在古今任何诗歌集子里都是罕见的.《诗经》里的"之"字不仅使用得多,而且用法相当复杂.从词性上看"之"字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和介词;从句法功能上看,它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兼语,并能同其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成介词结构在句子里充当状语等. 相似文献
9.
钱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Z1)
“是”字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常用词,但古今用法有异.我们有必要在专书调查的基础上去把握“是”字古今用法发展变化的线索.为此,本文初步调查了《墨子》一书中全部“是”字的用法.并在必要之处与《诗经》等其他典籍中的“是”字句例作了比较,以便从相同之处看其间的继承情况,从相异之处看其变化发展.《墨子》一书,旧题墨翟撰.墨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相传还做过宋国的大夫.他约生于孔子卒后十余年,约死于孟子生前十余年(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他博通古书,好学不倦.很注意在书中运用逻辑推理,并多处引经据典来宣扬自己的主张.当然,也象多数先秦子书一样,《墨子》一 相似文献
10.
《论语》“之”字用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有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
“之”字是古代汉语中应用频率最高的单词之一,恐怕只有现代汉语的“的”字能与之媲美。它的用法早在《尔雅》一书中就有明确阐述,如“之,往也”;“之子者,是子也”;“之,间也”。“之”字训“往”是动词之用;“是子”就是“这个人”或“那个人”,是代词之用;“之”训“间”是助词之用。为什么同一个字有动词、代词、助词等不同词性和用法呢?这就是许慎《说文序》所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情形,是同音假借。 相似文献
11.
《诗经》里“之”字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在三百零五首诗歌里,共出现了一千零三十九次。一个“之”字在一本诗歌集子里出现这样多次,这在古今任何诗歌集子里都是罕见的。《诗经》里的“之”字不仅使用得多,而且用法相当复杂。从词性上看“之”字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和介词;从句法功能上看,它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兼语,并能同其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成介词结构在句子里充当状语等。 相似文献
12.
13.
黄岳洲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2)
本文系拙作《〈尚书〉“弗”字用法研究》的姊妹篇。试图运用比较法把《尚书》的“朕”字进行词义比较和语法比较。词义比较说明“朕”被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原初并非只是君主自称,非君主也可以自称,但在有文字记载的上古典籍,特别是《尚书》里,很多是君主自称。“朕”与“身”同音共义,表自谦,君主自称近似“孤王”,“寡人”,秦始皇二十六年以后便把“朕”据为君主自称。但在方言里还微弱地保留着“朕”的原始用法。语法比较说明“朕”作主语比作定语为多,作定语又以作及物动词后面的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宾语的定语为主;“朕”一般不作宾语。从表数看,“朕”只表单数不表复数。 相似文献
14.
《孟子》“以”字用法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子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
《孟子》是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其语言比较接近当时的大众口语,所以,从汉语语法研究的角度来说,它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语法现象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以《孟子》中全部“以”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孟子》中“以”字的用法作一定性定量的分析,试图描绘出《孟子》中“以”字用法的概貌.通过对《孟子》中“以”字用例的分析,作者对“以”字词类的发展脉络、连词“以”与介词“以”的划分标准以及介词“以”带宾语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和补语时用法的异同等易产生模糊看法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赵倩钰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4-26
《诗经》的篇什中包含“其”的有很多,风、雅、颂中的篇幅皆有,总计“其”字出现了542次。由于“其”字在十五国风中的出现频率为最高,共出现了230次,这对研究《诗经》中“其”字复杂的用法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研究《诗经·国风》中“其”字作代词、副词、语助词等用法。 相似文献
16.
唐元发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1):118-120
<坛经>中的"于"字主要用作虚词,也有为数不少的用作实词.在虚词的用法中大部分"于"作介词用;另有相当一部分可以看作句中助词,后跟"于"前动词(或个别介词)的直接宾语. 相似文献
17.
贾丹宁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一.-ing的基本用法:1、be+-ing……构成现在,过去,将来进行时的主动语态We are studying English(现在进行时主动态)2、have,had或shall(will)bave+neen+-ing+……构成现在、过去、将来这三种完成进行时的主动态。We have been studying the problem for a long 相似文献
18.
林密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清人刘淇、王引之,今人王力、吕叔湘等对“则”字在古汉语中的作用、词性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但是他们对“则”字的某些特殊用法似乎尚未论及。本文试以《吕氏春秋》中有关句子为例,对“则”字用法的某些规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杨超时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38(1):87-91
中日两国都在使用“的”字,但是日语中多作为后缀用,汉语则作为结构助词。本文主要通过对清末报刊中“的”的实际用例分析,探讨该时期“的”字使用情况及其用法是否受日语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