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九八○年我写了一篇《〈儒林外史〉的艺术结构》,发表在《艺谭》第三期,言犹未尽,兹再论之.考察中国小说史,长篇小说的发展轮廓大致如此:宋元间出现了初具长篇小说规模的讲史话本:《新编五代史平话》与《全相平话五种》(包括《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  相似文献   

2.
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家庭持有怎样的观念?他们在有关性的问题上有什么看法?立陶宛教育科学研究所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正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调查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1983—1984年分析了高年级学生的428篇作文,题目是《我未来的家庭》。后来在编制《爱情、婚姻、家庭》调查表时,应用了这些作文材料。1985—1986年根据该调查表调查了中学毕业、准备升入高校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费孝通教授尊敬的与会各位代表: 值此庆祝费孝通教授从事学术研究60年之际,我以万分激动与敬爱之情,谨代表中央民族大学各族师生,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费孝通教授致以崇高的敬礼和最热烈的祝贺!预祝费孝通教授从事学术研究6O年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费孝通教授从江村调查开始,至今已60年。以江村调查为依据撰著的《江村经济》,被费孝通教授的导师马林诺斯基教授称许为“将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是“社会学的中国学派”一个良好的开端。60年来,《江村经济》一直被国际社会学、人类学界奉为经典之作,可见费孝通教授数十年学术研究起点之高。  相似文献   

4.
我国姚秦时代的佛学大师僧肇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素享极其豪华的声名.他留下的《不真空论》,《物不迁论》和《般若无知论》等三篇论文,是佛教文献宝库中的瑰宝奇珍.其中,《不真空论》,《物不迁论》两篇论文,是从本体论方面讲的,旨在探讨外部世界的真相,其立论对象是“所观之境”;《般若无知论》是从认识论,概念论方面讲的,旨在寻思精神的真相,其立论对象是“能观之智”.熔“境”“智”于一片,在客体与主体统一的意义上,把握整个世界的普遍根据、理由和实质,这就是僧肇造作三论的终极目的.《般若无知论》是僧肇在由西域人汉中的佛学巨匠鸠摩罗什门下从学助译时,根据  相似文献   

5.
美国女记者弗 里登(B.Freeden)于1963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女性神秘论》的论文,其中根据对妇女杂志的分析和对妇女的调查,描述了美国妇女自我意识的悖论:她们一边竭力实现女性的理想,一边又热衷于把全部精力花在为家庭服务。她们同时还感到,与能去外部世界闯荡的  相似文献   

6.
潘颂德在鲁迅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与人合作出版了《鲁迅论儿童读物》、《鲁迅在科教战线上》两书,并有十多篇关于鲁迅的论文被复印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的《鲁迅研究》专辑中。1985前后,他在继续从事鲁迅研究的同时,开始研究中国现代新诗和诗论。缪斯是多情的,颂德是勤奋的.短短五年,他发表的新诗和诗论研究论文已达数十篇,并出版了《中国现代诗论四十家》和《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两本专著。  相似文献   

7.
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是国际人类学界的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奠基之作,影响力一直长盛不衰,其意义经常被学术界研究和关注。关于《江村经济》的意义,目前学术界已经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如跨过“文野之别”、开创“社会学中国学派”以及社区调查研究方法等,但很少从科学知识的视角研究其意义。从科学知识的视角看,《江村经济》记述的有关中国农民生活的知识是鲜活的、翔实的,应当属于“自然知识”,而不是“规范知识”。《江村经济》提出的解决中国农民贫困、饥饿问题的办法发展现代性的乡土工业,建立在费孝通实地社区调查的基础上,对于社会变迁起着渐进延续、平衡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词品与人品——再论晏几道(续《灵谿词说》之十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6月,我写了一篇《论晏几道词》(先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1982年第三期,后来收入《灵谿词说》中),论其词兼及其为人。后来,与我合撰《灵谿词说》的叶嘉莹教授于1983年8月又写了一篇《论晏几道词在词史中之地位》一文(亦是先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1983年第四期,后收入《灵谿词说》),对晏词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文中将晏几道  相似文献   

9.
《文明精神结构论》序劳承万(湛江师院中文系524048)尚未到“而立”之年,刘士林便连续出版了三本颇有份量的学术专著:《中国诗哲论》(1992年)、《语言和它的梦》(1993年)、《文明精神结构论》(1984年)。此外,尚有数十篇论文、散文和诗。《中...  相似文献   

10.
在亚里士多德逻辑研究方面,近两年来我国学术界有两件事值得一议:一是苗力田先生主持编译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一卷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卷即是《工具论》,收入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辨谬篇》。二是王路同志的专著《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3月)。  相似文献   

11.
由漓江出版社 1999年 12月出版的《中国年度文论选·′ 99卷》从全国各地的报刊精选出 34篇 1999年发表的文学评论文章。 34篇文章的篇目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挑选并最终确定,包括谢冕的《文学的纪念》、王尧的《关于“文革文学”的释义》、舒展的《读钱钟书札记》等。这些文章客观地反映了该年度中国文论研究的新动态与新进展,体现了 1999年度文学评论的最重要的成就。本刊 1999年第 3期“ 20世纪中国新诗回眸”专栏文章《论 1949年前后中国新诗的变动》被选入该卷。“ 20世纪中国新诗回眸”专栏是本刊为了站在 20…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共五十篇,自《神思》至《总术》十九篇着重讨论了写作的构思、风格、结构、修辞等问题。刘勰将《神思》称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列置全书“下编”创作论的开始,由此见出该篇的纲领性质。《神思》篇历来备受瞩目,总体讲,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神思”与“灵感”之关联,与“物”之关联,与“想象”之关联,与“虚静”之关联,与“写作主体素养”之关联的探索;对“神思”篇辨疑、考释;对“神思”篇美学意蕴的开掘;对“神思”篇于《文赋》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作阐扬等方面。本文将众家研究成果一一梳理、分析,以期全方位把握《神思》涉及的相关内容,为研究者提供丰富参阅资料。  相似文献   

13.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评这本书说,没有一个哲学家能象罗素那样愉快地否定自己早期的著作。关于他第一部理论著作《论几何学的基础》,他现在写道,“我不认为在这本早期写的书里有任何站得住脚的东西。”谈到在它不久以后写的一篇论数和量的文章,“我现在看来纯粹是废话。”他在1896—1898年写的关于物理学哲学的文章似乎是“十足的胡扯”。那本现在还有读者购买的“家庭大学丛书”版的《哲学问题》,他倒认为“里面有不少地方自己还是相信的。”在收入本书作为附录的一篇论“罗素哲学”的未  相似文献   

14.
《江村经济》(英文名《中国农民的生活》)是费孝通1938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时撰写的博士论文.作者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描述了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以及与所在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该书1939年在英国出版,其微型社区研究开启了文化人类学的新篇章,被列入"国际社会学丛书".  相似文献   

15.
一1989年第4期《文史知识》中,有周一良先生写的一篇《读<敦煌与中国佛教>》,副标题为《介绍日本集体巨著<讲座敦煌>》。在该《文史知识》第92、93页中,周先生说: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忠实战友恩格斯,为适应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执行马克思的遗言”,于1884年3月底至5月底,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论》)。恩格斯在该书第一版序言中,根据原始社会结构的特点,精确地概括了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他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忠实战友恩格斯,为适应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执行马克思的遗言”,于1884年3月底至5月底,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论》)。恩格斯在该书第一版序言中,根据原始社会结构的特点,精确地概括了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他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  相似文献   

18.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一生致力於对中国农村状况的调查、研究。从30年代开始初访江村,写下了被著名社会学家、伦敦大学教授马林诺斯基称为:“人类学家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的《江村经济》,到新中国成立以後重访江村,改革开放後三访江村、四访贵州、五下沧州、六访河南、八访甘肃……费教授进行了小城*研究、追综乡镇企业发展、民族研究与边区开发、区域发展调查等一系列社会学研究工作,1996年开始又沿著京九铁路做了大量的调查,结案为《行行重行行)}等多部著作。正是在‘行行重行行’中,费教授实践著自己“志…  相似文献   

19.
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和文学研究所文学批评史研究室合编的《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一辑已由我校出版社出版。此书以“丛考”命名,重在对我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事实真相的调查和推理,也即考证。该辑刊登的都是我校师生和校友的论文,也有三篇能启迪新思的译文。从已发表的十八篇论文来看,大多是作者的力作。如李庆甲《再论刘  相似文献   

20.
巴金1941年3月在重庆写了《爱尔克的灯光》,事隔不到一年,1942年2月在桂林又写下了《灯》。这两篇散文一脉相承,都以灯光作为线索,都写到了传说中的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现在,《爱尔克的灯光》选作了《大学语文》的教材;《灯》选作了《中学语文》的教材。教学中,师生对这两篇著名散文都是很喜爱的。下面试根据我教学的体会对这两篇散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