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14,(10):30-31
美国人阿梅莉亚是一位出色的女权运动者,也是一位著名的女飞行员,曾经驾驶飞机自飞越大西洋。1937年,阿梅莉亚驾驶飞机开始挑战“环球飞行”任务。飞行过程中,阿梅莉亚始终和地面航空指挥塔保持正常联络,飞机飞行也十分平稳,这一切使阿梅莉亚的心情特别放松,不断向指挥塔描述自己看到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一架大型客机载着200多名乘客,从巴黎的奥利机场起飞,几分钟后,飞机在蓝天白云间平稳地飞行。突然,驾驶舱门被撞开,一支手枪抵住了机长的后背! “有暴徒劫持飞机!”副驾驶员通过无线电通讯报告塔台,随后他迅速地和机长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又飞快地按动了几个电钮。说时迟,那时快,副驾驶  相似文献   

3.
在空难来袭的危急时刻,人的智慧和应急反应有多重要? 走进现代大型喷气式客机可以发现,驾驶舱设计有明显的“去人化”趋势.在绝大多数时候,计算机系统控制的自动驾机程序能够很好地帮助飞行员驾驶现代化的商业飞机,设计精密的自动飞行系统可以防止飞行员的很多人为差错.久而久之,飞行员的传统驾机技能,例如需要大脑反应灵敏与手足协调等,不断退化.更可怕的是,少数飞行员不假思索地认为自动驾驶是一种飞行常态.  相似文献   

4.
致命的习性     
约翰是霍克大亨的一名部属,很会拍马逢迎,只要主子开口讲话,他便鼓掌喝彩,久而久之,成了习性。霍克大亨非常喜欢他。一天,霍克乘坐一架小型飞机去视察一处矿山,约翰随同前往。飞着飞着,飞机突然发生故障,失去控制,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一头往下栽去。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的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上蓝天以后,许多人就梦想驾驶飞机作环球飞行。但从1924年至今,全世界仅有167人完成了这一梦想。让人遗憾的是,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中国人。2011年5月22日,一个中国人驾驶着他的单引擎飞机,飞越了21个国家和地区,到达40个城市,行程4万公里,历时70天。他在全世界的航空历史上,骄傲而自豪地写下了中国人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他,就是美国商翔实业公司的董事长、执行总裁和孟菲斯大学商学院顾问董事,大都市银行股东及董事,旅美华侨——陈玮。  相似文献   

6.
龙应台 《社区》2009,(26):54-54
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安身立命的好时刻,好地方。 好友从贵州考察回来,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这一幕:他看见数十农人耕种,另外有数十农人蹲在田埂上看这数十人耕种.从日出,到日落,日复一日。学者受不了了——难道一批人工作.需要另一批人监督?他跑到田边去问那蹲着的人:“你们为什么看他们耕作?”  相似文献   

7.
地心有飞碟基地,这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曾是美国海军少将的拜尔德却在不久前公开了他驾机探访地心飞碟基地的神奇经历。拜尔德的日记说,他曾于1947年率领一支探险队,从北极进入地球内部,并发现了一个庞大的飞碟基地和地面上已绝种的动植物,在这个基地里还居住着拥有高科技的“超人”。但这一信息却一直被美国政府长期封锁着。拜尔德飞行日记所载,探险队驻扎在北极地区某一基地内。1947年2月19日,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朝北方进行飞行探测。圆形六分仪和指南针均经过再三检验,无线电通讯也正常。他们到达飞行高度707米时,飞机带来轻微的…  相似文献   

8.
这幅古画到底描绘的是什么故事呢?那个驾驶飞机的人又是谁?他是全身而返,还是机毁人亡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画背后的飞行传奇。  相似文献   

9.
爱的力学     
他是一个研究力学的专家,在学术界成绩斐然。他曾经再三提醒自己的学生们:“在力学里,物体是没有大小之分的,主要看它飞行的距离和速度。一个玻璃跳棋弹子,如果从十万米的高空自由落体掉下来,也足以把一块一米厚的钢板砸穿一个小孔。如果是一只乌鸦和一架正高速飞行的飞机相撞,那么肉体的乌鸦一定会把钢铁制造的飞机一瞬间撞出一个孔来。”他说:“千万别抱幻想能把高空掉落的东西稳稳接住,即使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石子!”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8,(12):52-53
美国摄影记者杰弗雷·威诺在过去30年中跑遍了60多个国家,专门拍摄各种疯狂的特技表演镜头,最近威诺将这些令人目瞪口呆的玩命特技表演全都写进了他的新书《难以置信的特技表演》中,其中包括戴着手铐脚镣被困在一台旋转的洗衣机内、驾驶两辆汽车故意高速碰撞、在飞行的飞机机翼上散步“兜风”,让一辆满载20名儿童的卡车驶过自己的腹部等,这些玩命表演稍有差错,就会引发致命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吴雯 《社区》2013,(31):40-41
我到社区工作不久就遇上了一个“奇怪的老人”,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到社区办公室来一趟,来了也不说话,你招呼他,他也不理,就直奔报刊架而去,找到最新的地方报刊拿了转身就走。这样好几次后,我忍不住向身边的同事打听这位“奇怪的老人”。一打听才知道,这位老人是退休老干部,平时闲下来喜欢看书,写文章,他经常向地方报刊投稿,  相似文献   

12.
1+1=2     
多一份帮助,多一份力量!人们只有互助,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快要死了,他就去问上帝:“我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上帝说“:你上天堂走一走,再下地狱走一走,你看哪里好,就到哪里去。”那个人先下了地狱,看到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大鱼大肉,但都瘦得象树枝一样,怎么会这样?他仔细一看,原来每个人胳膊上都系着棍子,勺子绑在棍子上,食物吃不到嘴里,也不采取任何办法,只能眼巴巴地望着。他又去了天堂,天堂里的人都红光满面,他们的胳膊上也系着棍子,自己也吃不到。但他看了一会儿,明白了,他们互相把食物塞到别人嘴里,这样你一口,…  相似文献   

13.
良心     
来了一场战争,一个叫吕基的小伙子去问他是否能作为一个志愿者参战。人人都对他赞扬有加。吕基走到他们发步枪的地方,领了一把枪说:“现在我要出发了,去杀一个叫阿尔伯托的家伙。”他们说,他应该去杀某一类敌人,而不是自己想杀谁就杀谁。吕基说,“你们以为我是笨蛋吗?阿尔伯托是个恶棍,他背叛了我,让我在一个女人那儿成了小丑。我可以把整个经过跟你们讲一下。”他们说,行了,这已经够了。  相似文献   

14.
城市幽默     
《社区》2001,(9)
一出租车司机拉了一外宾,这个外宾想去飞机场,但不会汉语,跟司机说了半天也无法让司机明白他要去的地方。他只好张开双臂,比划飞机的样子。司机恍然大悟,说“明白了,明白了。”司机一遛烟把外宾拉到了目的地。外宾下车一看,傻了眼:全聚德烤鸭店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鞋匠在守了一整夜的店铺后,返回他那破旧的小屋。突然,街角那月儿眷顾不到的地方,仿佛有一个白色的东西在蠕动——是一个人!凛冽的寒风中,他竟然一丝不挂!鞋匠走到他的面前,蹲下,那人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这样下去,你会冻死的!”鞋匠脱下了自己的外套,披在他身上。“走吧!到我家去!”鞋匠说着,却不敢相信自己的舌头。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2013,(11):43-43
1945年,溃败的德军正经历着地狱般的考验。在离战争发源不远的地方,一支由6名德国士兵组成的小分队掉了队。苏联红军紧追不放,6名德国兵筋疲力尽。刚好路边有个防空洞,可以躲避一下。他们想:“管他呢,先进去睡个觉再说。”  相似文献   

17.
李红霞 《社区》2013,(21):58-59
前段时间,我去德国旅游。下了飞机,我打电话给旅居德国的朋友,要他来接我。电话里他略带歉意地说:“对不起,我现在正在送邻居回家,你自己打车来吧!”我有些奇怪,他们夫妇俩各自有一辆车,可以叫他老婆来接我啊。  相似文献   

18.
蒲德贵 《社区》2011,(14):50-51
院子东北角的石桌是明居士的“会客室”:南面的松树下,是他沉思冥想的地方。不过,他是一位喜欢聊天的隐士。大多数时候他都会陪上山的人聊上一会儿,问问他们从哪里来。这是他了解外界的一种方式。和不同的人聊天,他也会有不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都有一种口头的习惯。当碰到不好或不喜欢的事,都会在前面加个“鬼”宇。例如去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地方会称“什么鬼地方”,听到自己不爱听的话会说“讲什么鬼话”,当然不喜欢一个人的模样也会不客气地批评“什么鬼样子”。所以“鬼”还真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以下的故事也一样。  相似文献   

20.
有一对双胞(bāo)胎(tāi)狐狸兄弟,长得特别相像。他们喜欢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零食。他们说话、唱歌、走路、跑步全都一个样。他们该上学了,狐狸兄弟也背着一样的书包,他们坐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有时候,老师和同学们都分不清他们两个。他们学习特别好,也特别喜欢去游乐园玩。这天,他们在游乐园痛痛快快地玩了一会儿。哥哥说:“我们每天都去上学,多累呀!要是一天上学,一天来这里玩,那该多好呀。”弟弟说:“我也这样想。”他们的话让一旁的游乐园老板听到了,他眼珠子滴溜(liū)溜一转,忙凑(còu)上来,说:“当然可以呀。别人不行,你们俩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