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最后一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著名的唯物主义者。他在批判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唯心主义斗争中,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费尔巴哈建立了人本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这个名字是作为从黑格尔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出现在哲学发展史上的.恩格斯在1888年写道:“至于费尔巴哈,虽然他在某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和我们的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我们却从来没有回顾过他.”恩格斯紧接着又写道:“我认为我们还欠着一笔信誉债,就是要完全承认,在我们那个狂风暴雨时期,费尔巴哈给我们的影响比黑格尔以后任何其他哲学家都大”.也许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恩格斯才把他的理论兴趣又转向了费尔巴哈,于是他就借了应《新时代》杂志编辑部要求写一篇文章评  相似文献   

3.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以前最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他的唯物主义是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机械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临界点。马克思正是从费尔巴哈的哲学中吸取了“基本内核”,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时空观就是其“基本内核”的一部分。他对时空的论述是很有特色的,这不仅表现在它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  相似文献   

4.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终结”一词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指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出路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书名的含义和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是读懂读透这部著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下简称《费尔巴哈论》)中,引述了黑格尔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命题,并对这个命题作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本文试就黑格尔命题的性质、含义及恩格斯对它的改造等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年)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德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早年信奉上帝,相信神灵。后来成为黑格尔的学生,信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最后通过对宗教的批判和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走上了唯物主义的道路,成为德国古典哲学中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在谈到他自己世界观转变过程时说:  相似文献   

7.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杰出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以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在批判占据当时德国统治地位的黑格尔唯心主义思辨哲学和基督教神学方面,他树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他曾有很高的评价。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道德学说,是采取否定态度的。这不仅由于这个道德学说是植根在历史唯心主义的土壤上,而且更在于它特别突出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人性观点,对当时及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起着严重的危害作用。甚至直到现在,资产阶级学者和一些自命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人,仍然硬说什么“费尔巴哈人道主义与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是等同的”“都把人理解为所有具体的肉休的个人”,等等。因  相似文献   

8.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阵营中的唯一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为恢复唯物主义的权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费尔巴哈并不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当他涉足于社会领域时,他便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正象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社会历史的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特别是在他的宗教伦理学说中充满了唯心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哲学界的多数学者都承认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前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在哲学上最主要的贡献是较深入地批判了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和传统宗教神学,创立了人本学唯物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生了重大影响。但在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宗教观、伦理观等作评价时,则多有偏颇,对其哲学中合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论》(即《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专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问题的主要著作之一。它不但在理论上系统而科学地回答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是如何从黑格尔哲学“出发并且怎样同它脱离,”以及费尔巴哈如何成为“黑格尔哲学和我们的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等重大问题,并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史和最基本的原理,而且更主要的是,在这本著作中恩格斯运用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的辩证科学方法,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通过由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由  相似文献   

11.
《辞海》(1979版三卷本3647页,合订本1593页,1980版哲学分册5页)中关于恩格斯的条目中这样写道:“………1888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以下简称《终结》),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详尽地阐释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2.
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也是马克思主义以前最后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者。他继承和发挥了十八世纪法国战斗唯物主义传统,把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他坚持唯物论反映论原则,有力地揭露和批驳了宗教神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先验论哲学,在宗教和黑格尔哲学长期笼罩的德国,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马克思和恩格斯正确评价了费尔巴哈的历史功绩,充分肯定了费尔巴哈的哲学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3.
初探“中间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曾多次将“中间环节”这一概念引进哲学领域,并在唯物辩证法中占有一定的位置。马克思在一八五七——一八五八年的《经济学手稿》中写道:“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这中间环节又是二重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91页)恩格斯在一八八八年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单行本序言中写道;“至于费尔巴哈,虽然他在某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和我们之间的中间环节,我们却从来没有回顾过  相似文献   

14.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晚年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成果的精心之作。它既是一部袖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又是一部简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还是一部微型的哲学学纲要。正因为如此,普列汉诺夫高度评价说:“这本小册子,是集了这两位思想家(指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观点之大成。”我们认为这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是一块发掘马克思主义哲学宝藏的指路碑。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说:“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个伟大的基本思想,特别是从黑格尔以来,已经如此深入一般人的意识,……。”“过程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论”是以物质为内容,以矛盾为动力,以实践为基础的一元化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及其教学中往往给学生以简单的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批判地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一书写于1886年,最初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刊物《新时代》杂志第四期和第五期上,至今整整一百周年了。《费尔巴哈论》是马克思主义极为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部著作是恩格斯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哲学遗产。这份珍贵遗产“在今天也还具有充分的价值”,我们必须很好地把它继承下来。  相似文献   

18.
继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之后,登上哲学舞台的费尔巴哈,是德国近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伟大历史功绩,就是在同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了王位,用“清醒的”哲学代替了沉醉的思辨。马克思说,在所有青年黑格尔派中,只有费尔巴哈作了真正的发现,真正克服了唯心主义哲学。他在劝导那些思辨神学  相似文献   

19.
讲现实性的辩证法一般都得涉及黑格尔的一个著名命题: “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 这一命题最初写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序言里(《法哲学原理》)中译本2页)。恩格斯所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思选集》第四卷  相似文献   

20.
<正>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简称《费尔巴哈论》),通过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转变和形成过程的回顾,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既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场伟大的革命,又是它的理论前驱——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著作既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又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思想家的哲学观点的大成”。它以两位革命导师四十年来哲学理论研究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宝库,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列宁认为,它“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我国理论界对于《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及其写作之方法论等方面的问题曾作过不少有益的探讨。本文拟就该书在指导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