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陆国画界发展与两岸比较肖真美作者在台湾《东亚季刊》第27卷第1期上发表文章认为,70年代后叶,海峡两岸的美术界通以"水墨画"一词代替传统的"国画",以便适应新时代、新潮流.文章回顾大陆水墨画发展历程后指出,采取开放政策后,由于受西方科技、文明与自由...  相似文献   

2.
"三纲"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三种最主要的道德观念。《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对其是恭奉,《红楼梦》对其是讥讽。《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不只恭奉"朋友而兄弟,兄弟而又主臣"的君臣观,而且还恭奉"执一而忠,有死不贰"的君臣观;不只恭奉"天下土地,唯有德者居之"的君道观,而且还恭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臣道观。《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对"父为子纲"是恪守的,意在"移孝为忠"。《红楼梦》则反对仕途经济道路,"父与子"的矛盾成了小说的主轴。《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皆宣扬"男尊女卑",《红楼梦》则反之,认为"男尊女卑"的观念是不合理的,认为"夫为妻纲"的观念是不合理的,认为以男性居于社会中心统治地位的封建等级思想和制度,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论《三言》、《二拍》的通俗文学品性孙丽华《三言》、《二拍》是民间说话与文人小说相融合而产生的通俗文学杰作。以往对它们的评论研究侧重于对它们的社会思想内容的体认,这种片面的批评方法阻碍了人们对《三言》和《二拍》作为通俗文学的基本属性的认识,自然也无法达...  相似文献   

4.
《左传》的"一统"思想是先秦早期"天下一家"观念的延续与反映。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作者对"一统"核心的认识上。虽然拥有王权的周天子和施行霸政的诸侯在当时都无力担当这一核心,但与这一核心有关的"德"与"礼"等因素在《左传》中得到了强调,表明了作者对理想政治核心的勾勒与向往。《左传》这种对伦理因素与政权相结合的体认,不仅体现了天命人事化的进步,而且诠释了一种新型的"一统"政治观。  相似文献   

5.
范伯群的新著<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是按照历史推进的线索和通俗文学发展的周期来建构现代通俗文学史的科学体系的.作者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从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萌发一直写到20世纪40年代雅俗融合的新市民小说,把通俗文学的发展轨迹系统地梳理出来,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流变过程.作者指出知识精英作家是借鉴革新派,通俗文学作家是继承改良派,认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的萌芽与小说转型的任务主要是由通俗文学来承担的,并提出了"都市乡土小说"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上的名编辑赵苕狂入手,分析了其所编辑的《游戏世界》、《侦探世界》、《红玫瑰》等期刊杂志的兴衰。从这些期刊杂志的办刊方针、风格的分析之中,评析了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价值取向和艺术取向,以及赵茗狂对现代通俗文学发展的作用。另外,本文还分析了赵苕狂的主要作品《典当》、《胡闹探案》等的得失。  相似文献   

7.
吴其南先生认为,张之路《第三军团》在思想上、艺术上有明显的缺陷,并无创意,本文不同意以上观点,认为《第三军团》是一部优秀的少年小说,既符合少年心理特征又未游离法律范围。同时,其通俗文学视角也不应简单否定。  相似文献   

8.
通俗文学的审美特征中文系91级研究生吴红英指导教师欧恢章本文摘自其硕士论文《关于通俗文学问题的思考》。文章把通俗文学既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又作为一种文化特征,探讨了新时期通俗文学兴盛的原因和通俗文学的审美特征,进而寻求通俗文学的创作规律,并旁及了通俗文...  相似文献   

9.
《刘子》作者究竟为谁,自唐迄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其涉及《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故弄清事实真相不仅对《刘子》的研究十分重要,而且对“龙学”的研究也具有特殊意义。通过爬梳史料,原始以要终,辨析考证,认为《刘子》作者乃梁朝之刘遵。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必须矫正红学研究中的偏向,为新红学派恢复名誉,首先是肯定胡适、顾颉刚、俞平伯创立《红楼梦》(前八十回)为曹雪芹"自叙传说"从而戳穿"猜谜的红学"谜底的历史功绩,才能进一步消除"索德派"的影响,使红学健康地走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11.
"立主脑"是李渔《闲情偶寄》中关于戏曲创作的重要理论,但对于"主脑"一词的解释长期以来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李渔《闲情偶寄》中所言"主脑"是作者在构思时所确定的中心人物及围绕其发生的关键性情节,是左右故事情节发展的枢纽。只有借助"主脑"才得以聚焦其他人物、其他情节,也才能整合出优秀的剧目。  相似文献   

12.
刘书林 《中华魂》2013,(13):27-31
由笔者带领两个博士写的一本书《斯大林评价的历史与现实》自2009年出版以来,引发了许多截然不同的议论。如刊载于《同舟共进》杂志2011年第3期上的署名文章《用历史档案戳穿谎言》(以下简称《谎言》——作者注)就是一个典型。《谎言》的作者认为,我们书中引用的一段来自《斯大林全集》第15卷的话,是假造的,要"用历史档案戳穿谎言"。  相似文献   

13.
香港文学既不象有些人所说的“等同通俗文学”,也不象有些人所说的“不包括通俗文学”,事实上是既有高雅文学,又有通俗文学。之所以会产生等同通俗文学的说法,这与香港文坛几次大规模的通俗文学火爆不无关系。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分析,通俗文学热现象的产生,读者是至关重要的。通俗文学的消遣娱乐性、情节的离奇性,正与读者的心理期待相吻合,而现实的经济基础又是通俗文学崛起的直接动力。同时通俗文华的发展又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启示,那就是高雅与通俗相互借鉴,在双方互动中求得文学创作的新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4.
朱生豪先生作为我国一代翻译名家,其译作《莎士比亚全集》一向被认为是莎翁全集译本的经典之作。然笔者在比对朱译名《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与原著名"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后,却察觉此译名与原著存在出入。从直译的角度比对出两者存在差异,再通过对作品中女性形象及原作者对之态度的分析,可以认为朱译名的确存在误译。在探索此种错译产生的原因时,可认为首先是由于时代变迁对词语理解变化造成的影响,结合"误读"理论,可认为其深层原因乃是作者对原作品的"无意识强误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对外开放分析:发展社会学理论的意涵王信贤作者在台湾《东亚季刊》第27卷第1期上发表以1978年以后的中国大陆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研究文章,认为中国大陆过去曾经推行过马克思主义派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它使中国的发展摆脱一般第三世界国家"依赖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兴时化者,莫善于侈靡"──从《訄书·喻侈靡》看章太炎早期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思想张根福,丁孝智关于章太炎早期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思想,至今论者寥寥。五六十年代.曾有人对之完全否认,认为章太炎"从来没有说到发展工商业的话。"[1]有人甚至认为,章太炎...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隋书》在记事载言和人物描写方面的特征,作者认为,《隋书》不 仅语言简练、清新,而且叙事精纯、详备,其史文较十一部六朝正史更为完美,难 以移易。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不仅仅是按地域统治国民,而且还是一种权力机关。据此作者认为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不应是美国诞生的标志,而后的《联邦条例》的生效也不标志着美国的诞生,只有依据《联邦宪法》而成立的联邦政府的出现才是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小说《丈夫》与《连长》可以代表其小说世界里"乡族"与"军族"的两个题材,在"乡族"与"军族"的叙述维度中,作者隐含的"生活"与"生命"观多有抵牾,充满了潜在写作的无意识悖论。  相似文献   

20.
《招魂》系论张叶芦一、论《招魂》的作者与被招者及其生死问题《招魂》的作者是谁,被招者又是谁,自汉以来看法就有歧异。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赞》认为作者是屈原,被招者未明言是谁;王逸《楚辞章句·(招魂)序》认为作者是宋玉,被招者是屈原。其后南朝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