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苏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需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当前江苏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需求总体水平的分析,可以发现食物消费支出在整个生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随收入变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而对食物消费需求结构从边际消费倾向、需求弹性等方面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各类食物的消费需求受收入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及方向,从而为改善江苏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5—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二次型几乎理想需求系统 QUAIDS 方法模拟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需求系统,估算和比较了东中西三地区在各个时期的粮食、食用油、肉类、蛋类、水产品和蔬菜6种食物的消费支出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研究结果表明,粮食、食用油和蛋类的消费支出弹性和需求自价格弹性都为缺乏弹性,消费需求受收入和价格的影响很小;肉类、水产品和蔬菜的消费支出弹性为富有弹性,即农村居民对肉类、水产品和蔬菜的消费需求受到收入的制约.另外,价格也是影响这些食物的消费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水产品和蔬菜的消费需求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的粮食和水产品消费支出弹性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而其它食物消费支出弹性的地区差异较小.促进农民增收和稳定食物价格,特别是稳定粮食价格,仍然是保障居民食物消费和营养摄入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偏低,消费质量不高的现状,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难以启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建立农民消费能力增长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与条件;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农民消费预期等一系列扩大农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业结构调整需要食物消费发展做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结构调整与食物消费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我国现实的食物消费结构趋势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内在动力和市场导向 ,同时近几年食物消费额增长过慢和下降又严重妨碍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当前在依据食物需求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的同时 ,还必须从多方面努力发展食物消费  相似文献   

5.
文章梳理了德国和欧盟农业政策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德国农业政策在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和农民收入相对贫困问题后,农业政策面对的新挑战以及改革的必要性,指出在多重政策目标冲突的背景下,需要系统性制定农业政策,对传统的农业政策进行全面改革是非常重要的.2020年下半年,德国作为欧盟的轮值主席国,公布了其农业政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可持续食物政策:制定综合食物政策和创造公平食物环境》,开始引领欧洲共同农业政策由以往关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两个支柱转型为可持续食物政策:从社会、健康、环境和动物福利四个维度综合考虑农业的外部性,然后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性政策,创造公平的食物环境,达到促进农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目的.高质量发展的农业必须创造公平和良好的食物环境.这为中国系统性的农业政策改革,让农业更加绿起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Philipson & Posner的理论,从技术进步角度入手,利用城乡居民近半个世纪的数据分析描绘出中国居民超重和肥胖这一健康危机产生的两个路径(食物消费结构和体力消耗)的传导机理和变化轨迹。结果表明:尽管食物价格有所上涨,但是对于人们迅速提高的收入来说,其实际价格下降了,这是促进食物消费从而导致中国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农业技术进步后食物供给增加所带来的重要结果;工作强度、交通方式、休闲娱乐方式的改变降低了居民的体力消耗,这也是引发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对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即具有非齐性、社会性、分阶段稳定性和区域性。其次主要从收入、价格、城市化、家庭规模、市场化和商品化和消费引导等几个方面对影响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欧盟消费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发展欧洲统一大市场的进程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目益突出和尖锐,欧洲各国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的当今世界,只有精诚合作,才能更加公正、舍理地解决原来属于国际消费者保护范围内的纠纷,促进国民福利的增加.因而,从消费者利益保护的角度而言,欧盟统一大市场的进一步推进,欧盟各国经济的一体化实际上促进了欧盟消费者政策的统一和发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民福利视角对农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消费不足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而对农村消费问题研究长期缺乏福利理论视角。事实上,农村消费与农民的基本福利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农民福利的制度考察和现实分析,尝试开启透视农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新视角,而研究表明: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只承担最低限度的福利责任,结果导致农民福利水平低下,成为制约农村消费的主要因素。因此,只有调整政策取向,从农村生产福利、保障福利、生活福利和科技福利着手,改变制度的不足与缺陷,让农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使农民的福利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才能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0.
引导低碳消费的政策分析及工具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的双重压力显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性,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引导低碳消费是有效途径。对此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引导低碳消费有绿色税收、法律规制、绿色采购、绿色购物等政策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愿性、混合型、强制性3种政策工具,根据我国国情应该合理使用这3种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1.
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当前,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基数比较大且收入水平低,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经营净收入存在下降趋势,工资性收入占比最高但增长不稳定,转移净收入占比同样较高但增长空间有限。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要建立惠及低收入人口的乡村产业体系,强化就业帮扶和人力资本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资产的资本化运作,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兜底保障水平,改善欠发达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增收环境。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在当前收入水平下的沉淀消费潜能释放,对于统筹西部地区城乡发展和培育新兴消费市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消费潜能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对消费潜能概念进行界定,利用《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沉淀消费潜能展开测算评价。研究认为,农村居民消费潜能是指农村居民尚未得到满足的合理性消费需求;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沉淀消费潜能整体规模较大,但人均消费潜能较小,云南和广西的农村居民沉淀消费潜能总规模最大,青海总规模最小,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沉淀消费潜能存在显著的省域差异。西部地区农村应通过建立特色乡村产业、推动非农产业发展、提高工资性收入比重、促进教育资源的均等化等措施,把西部地区农村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应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对消费环境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才能充分释放消费潜能。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在不同时期存在显著差异,而传统计量经济模型是无法解释的.于是尝试将非参数估计理论引入到回归模型中,通过建立非参数回归模型及普通的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并且分析了反映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的时变边际消费倾向及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14.
运用状态空间模型,预测陕西省农村居民1993-2020年相对和绝对消费潜能结构。得出:农村居民消费潜能结构优化空间狭小。表现为:消费结构处于生存型和享受型叠加阶段,尚未进入发展型阶段;享受型消费趋向合理,而发展型消费未表现出合理化趋势;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减缓。在收入既定前提下,这是由收入结构限制性、消费结构升级被迫性等原因所致。未来消费潜能的释放:生存型消费仍是支付能力与原有消费需要的结合;享受型消费产生新增消费需要;而发展型消费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仍主动或被动受"抑制"。  相似文献   

15.
东中西部农民消费差异及缩小差异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的收入弹性等差异进行了对比,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6-2015年宁德市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介绍了宁德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变化,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宁德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内部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德市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仍处于小康阶段,沿海县(市、区)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明显优于山区县(市),根据因子综合得分可将各县(市、区)划分为消费合理型、消费发展型、消费滞后型。进而提出改善宁德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策略建议:应因地制宜发展宁德市各县(市、区)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等。  相似文献   

17.
在1998—2012年江苏省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消费的倾向、信息消费的系数、信息消费结构等指标对比分析江苏省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现状,发现城乡居民信息消费虽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但两者的差距也显而易见。故通过构建ARMA模型,对两者的差距进行拟合并作出短期预测,实证结果表明城乡居民间的"数字鸿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基于此,在维持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示范作用的前提下,应从提升农民信息消费能力、构建完善的农村信息消费环境等方面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8.
基于江苏省1984—2013年样本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的实证方法,分别对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农民收入和信息消费的双向影响关系进行了考察并加以区域间的比较分析。在构建VAR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江苏三大区域农民收入和信息消费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民收入和信息消费存在较强的相互促进的作用机制,并且这种正向影响在短期内较为显著。江苏三大区域中,苏中地区农民的信息消费对收入的敏感程度最高,收入增长对信息消费发展的刺激拉动作用最大;苏北和苏中地区的信息消费对收入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苏南地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据此,应有针对性地建立长期有效的江苏省农民收入和信息消费的激励机制,以促进两者的长期稳定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19.
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对1995-2012年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及其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测度,得出结论:自1995年以来,虽然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都处于不断升级中,但二者均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且近年来两者的协调度值有所下降,产业结构必须进行调整以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动。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