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贝奥武甫》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最重要的诗作,也是流传至今的最完整的古英语长诗,堪称英国的民族史诗。自从1815年丹麦学者索克林(Grimus Johannis Thorkelin)首次将其编辑出版以来,《贝奥武甫》引起了学者的浓厚兴趣,而不断推新的现代英译,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客观便利,激发了人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对之进行探讨,研究日趋深入。本文旨在对贯通全诗的一种基调——哀伤情调,作些新阐释。英国人生性淡泊,容易怀旧,且多忧郁。这好象是在贴标鉴,不过,当我们翻开英国文学史,细细品味英国文学作品中众多的性格描写和人物形象,就不难理解这种概括了。李赋宁教授在《漫谈英国文学》一文中引用了斯达尔夫人(Madame de sta(?)l)关于“南方文学”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对不列颠民族的英雄史歌《贝奥武甫》与苗族史歌《张秀眉》进行深层次的比较研究,分析和探讨它们之间社会历史背景与形式,思想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的共性与差异。这也是两大古老民族文化遗产的比较研究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3.
从《贝奥武甫》到《失乐园》所实现的英语史诗发展的转折切入,对两部史诗的结构、主题和语言进行了对比分析。《贝奥武甫》使用古老的日耳曼语言,将氏族部落英雄传说、神话故事和历史事件糅合起来,造就出一个英雄时代日耳曼世界的微缩景观,而《失乐园》使用诗人独创的"庄严体",将《圣经》故事、希腊和阿拉伯神话与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糅合起来,编织成一个穿梭在天堂、乐园、混沌界和地狱之间的宏大悲壮叙事。分析认为,弥尔顿及其《失乐园》对英语史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贝奥武甫》是一部由基督教僧侣在保留原本的古日耳曼英雄事迹的基础上加入宗教因素的史诗,不仅展现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神话意识、宗教意识、世界观以及伦理道德,也深刻地表明了贝奥武甫是一名基督教传统下的古日耳曼英雄。  相似文献   

5.
英国魔幻作家托尔金是古盎格鲁——撒克逊语言学家和史诗《贝奥武甫》研究专家,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其作品《魔戒》中融入了北欧神话和英雄史诗的英雄传统,且英雄形象塑造和情节发展方面都带有基督教的烙印.《魔戒》对古日耳曼英雄传统的沿袭和对基督教的皈依,使中世纪英雄主义和基督英雄主义在作品中同现,是日耳曼古老的文化传统与基督教文化的撞击融合.  相似文献   

6.
英国学者和作家托尔金的<魔戒>传奇已经成为20世纪西方奇幻文学的代表作.长期以来,托尔金对包括盎格鲁·萨克逊英雄史诗<贝奥武甫>、古冰岛诗歌<埃达>和古芬兰神话史诗<卡勒瓦拉>等在内的欧洲古代神话传奇和史诗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和深入研究.这些古代作品对托尔金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他提供了创作现代幻想文学作品的灵感.本文通过托尔金的讲座<贝奥武甫魔怪与批评家>探讨古神话史诗对托尔金的神话意识和神话想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贝奥武甫》所反映的时代 ,是盎格鲁撒克逊地区尚未归顺基督教的时代 ,但诗中已经流露出朦胧的基督徒意识。基督徒意识与世俗英雄主义精神的同现 ,反映了日耳曼古老的文化传统与新兴的基督教文化的撞击与融合。贝奥武甫的形象便是植根于这一复杂的文化背景中的英雄 ,因此 ,相对于希腊史诗中的英雄 ,贝奥武甫的形象更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体现了欧洲史诗中英雄形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法国十九世纪著名文艺理论家、史学家丹纳说过:“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我们隔了几个世界只听到艺术家的声音,但在传到我们耳边来的响亮的声音之下,还能辨别出群众的复杂而无穷无尽的歌声,象一大片低沉的嗡嗡声一样,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如果我们对歌声的源泉——特定时代的社会现实作一番观察,就会发现这首歌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强弱记号,每一根小节线都变得意味无穷,就能体会到歌唱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好的文学作品又可以说是沟通世代人民心灵的渠道。英国,也是中古北欧最早的英雄史诗《贝奥武甫》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这首长达二千余行的史诗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象我们这样文化高度发达的中华民族,不能说没有我们民族代表的史诗,虽然没有长篇巨著,但短篇的史诗还是有的。在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最足以代表的就是《诗经》,尤其是《诗》中的《雅》和《颂》。一个民族代表的史诗,不应以篇幅的长短来衡量,而是要以内容的价值为尺度。《诗经》的文字篇幅虽然简短,但正是代表了我们民族的特殊类型、特殊的风格与体例。这是不能和希腊、印度及东西其他民族具有强烈的宗教气氛相比的。《诗经》之所以能作为我们民族的“史诗”;是因为它夹杂的荒唐神话比重小,也就是说其他民族的史诗,是以神话为主体,事实次之,而中国民族的史诗则以事实为主体,神话次之,这就是独具风格,与众不同。因为它能真正反映我们国家民族的起源和发展的最早情况。在《诗》的《雅、颂》中:极大部份材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它是了解我们的民族在古代社会文化发展中,最早最重要的文献资料,也是集中国古代文化之大成的典籍宝库,是具有崇高的历史价值,无愧为我们民族的“史诗”。  相似文献   

10.
《贝奥武普》是英国中世纪的民族史诗,而《东海黄公》堪称为中国戏曲的发端。两部作品的文学体裁形式不同,叙事对象也不同,一个是英雄宏大叙事,另一个从英雄叙事流变为滑稽形象讽喻叙事。通过对故事情节、叙事主题、原型意象、创作语言和创作动机等方面的跨文化对位比较,可以揭示出中西方共有的一些文学叙事功能和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叶芝是爱尔兰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艾略特誉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的佼佼者,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都通过神话重构来体现民族特征,通过景观书写来建构民族身份,也都通过文学传承来反映民族情愫,彰显了以文学想象构建民族共同体的书写策略。然而济慈建构的是英伦诸岛合而为一的不列颠共同体,而叶芝建构的是区别于不列颠的爱尔兰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论英国叙事文学的发展与文化精神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古英语史诗《贝奥式甫》、中古英语传奇《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与英国十八世纪崛起的小说之间的渊源与承继关系,认为:史诗、传奇和小说不仅可以纳入到一个完整的叙事传统之中,而且在文化精神的演进上也是一脉相承的,即史诗英雄的个人荣誉观、传奇文学中的骑士精神与小说中表现的个性主义都具有一种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针对《贝奥武夫》这部经典英国长篇史诗中大量运用的古日耳曼诗歌语言、令现代读者晦涩难懂的事实。爱尔兰诗人希尼通过借鉴阐释学翻译理论,尤其是斯坦纳"四步法",成功地将古诗译成现代英语诗体形式,其翻译攻略值得解读。  相似文献   

14.
一世界的文明古国,差不多都有自己的民族史诗。如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印度的《摩訶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等。而古代中国却找不到这样规模宏大的民族史诗。(按:本文所用的“中国史诗”概念,均指汉民族史诗)华夏民族有没有自己的民族史诗,对于这个问题,中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最早说中国没有史诗的是黑格尔:“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性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已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适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也是一个大障碍。”(《美学》第三卷下册第170页)朱光潜先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论的史诗,仅限于马克思所说的史诗的“古典的形式”;或黑格尔所说的“原始史诗”.作为叙事诗的特定种类,它“反映全民族精神的全部观点”,“显示出民族精神的全貌”.这样的原始史诗,在古巴比伦,印度和希腊发展出它们的典型形态,用来比较常被称为汉民族“史诗”的《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可以看出后者不该享有这个称号.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文化各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各有其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中国的诗歌创作,从西周到秦汉,从魏晋到隋唐,经历了千年的发展过程.诞生了“诗仙”李白.英国的诗歌创作从史诗《贝奥武夫》到浪漫主义诗歌盛行的时代,也历经千年的历史变迁.雪莱堪为英国诗人的代表.李白和雪莱,一个在中国,一个在英国,时间上跨越千年,空间上远隔万里,但他们却有着许多相似.本文将对这两位诗人作一比较,探讨他们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对格萨尔“故乡”的探讨,直接关系到多年来中外学者对藏族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所探幽烛微的诸如“格萨尔是何许人”、“最初的《格萨尔》产生于什么时代”、“《格萨尔》为何如此卷帙浩繁”、“格萨尔名前多种冠词的由来”、“史诗为何在诸多地区、诸多民族中流传”等等问题的研究。所以,对格萨尔“故乡”的探讨,是“格学”研究中的一个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课题,本文对这个问题做一点初步探讨,以就教于格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8.
文化作品翻译是文化传播与融合的桥梁。文化译本的质量与数量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在英国的引介远远早于美国,而美国在20世纪中期以后对两部史诗的译介和传播超越了英国。对译本文化的研究以及对原作的再创作、再改编是他族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的路径。他族文化被传入民族生活是他族文化被接受的体现。目前这两部史诗已经进入英国、北美地区一些高校文学课堂,而且进入历史、宗教、艺术、社会、伦理等研究领域。以《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为基础的戏剧、电影和电视剧在英国和北美地区也不断推出、公演并受到广泛好评。以史料为基础,梳理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在英国和北美地区的翻译、传播和接受情况,对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交流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口传史诗是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流传不息的化现象,中国在史诗的记录和出版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史诗研究也正在进入由资料向客观历史中的史诗传统的还原与探究。朝戈金的《口传史诗诗学》就是基于民族史诗传统,在大量田野调查和理论积累的情况下,对民族史诗《江格尔》(歌手冉皮勒)演唱的“程式句法”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叙根由》是仡佬族民间一部独特的创世史诗,流传于贵州境内鸭池河上游六圭河畔的仡佬族雅伊支系中.同其他民族的创世史诗相比,这首史诗内容构成复杂,内容与内容之间,有主附之分.仡佬族《叙根由》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主要是仡佬族人民以超荐亡灵的仪式为平台来传播其传统文化造成的,它是仡佬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