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序言从保存至今的文字记载来看,日中两国的交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通过中国商人定期来航保持下来的两国关系,只是从清代开始,时间不过二百几十年。而且,目前这个时代的好多问题尚未着手研究,大量资料还没有出版。  相似文献   

2.
清代外销瓷与早期中美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瓷器开始传入美洲。进入清代,由于中西贸易的扩展,绚丽的华瓷不断被英国、荷兰、西班牙、法国的商船,载往北美大陆。但是,中国瓷器畅销美洲的高峰期,却是在中美直接通商后。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到达广州,直到鸦片战争前夕,瓷器与茶叶、丝绸、共同构成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瓷器贸易,则在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由手瓷器的特殊质地,它所凝固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史红帅 《唐都学刊》2009,25(3):71-78
清代后期前往西安城从事传教、考察、游历、行医等活动的欧美人士数量众多,其行记、日记、游记、调查报告等是复原清代后期西安城社会生活、城市景观的重要参考文献。在西方人笔下,清代西安城作为中国西部之都,城高池深,人口众多,各省移民和多民族人口聚居,城区布局严整;作为西北商贸集散中心和亚洲商道节点,西安城贾通八方,商业繁荣,贸易额巨大。相关英文文献的深入发掘和研究,不仅有益于复原清末西安的城市面貌,更可藉此了解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世界对于西安城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曾炜 《社科纵横》2007,22(1):61-6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贸易与劳工标准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众多学者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了理论阐述及实证研究。本文对迄今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何梅琴 《唐都学刊》2005,21(3):129-133
对于历代别集研究,清代堪称集大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现了不少大部头著作,二是对更多别集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整理,三是研究更为深入。但有关清代学术的研究著作却很少提及清代别集研究的成就,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清代别集研究不像其他学术派别那样体系清晰,二是清代学术的发展方向导致别集研究的流失,三是后代学术领域对清人别集研究的忽视。  相似文献   

6.
明代中朝贸易及贸易中的相互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艳林 《求是学刊》2005,32(4):115-121
明代中朝两国的密切联系,带动了两国贸易上的往来。中国对朝鲜的贸易主要集中于明初的几朝,朝鲜对中国的贸易则贯通有明一代。两国间的贸易,较好地解决了各自所需而本国又不能保证供给的问题,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使两国在贸易中得到了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7.
在清代北京房产交易中,官房牙协助官方征收房宅契税。本文依据清代北京房契[1]与相关资料,就不同时期官房牙与契税征收的变动情况,官房牙的职能与职能转换、承充年限、活动区域及弊端等情况做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8.
滇缅印古道上的古代民族迁徙与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在梳理利用新发现的相关地方史料记载的基础上,对历史时期滇缅印陆上古通道上古代民族迁徙和流动的情况进行一些探索和整理,指出蜀身毒道或川滇缅印古通道的开辟,是民族迁徙与流动的结果,而且这条通道一直是中国云南和印度间古代民族迁徙流动的重要走廊。  相似文献   

9.
嘉兴王店镇至今流传着李家放生河的传说,它是基层民众对李维钧与梅会李氏家族兴衰沉浮的记忆片段.国史、方志、传说及其分别对应的朝廷、地方精英与普通民众的历史记忆,对李家事迹的描述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放生河是王店镇民对梅会李氏曾经拥有无上权威的象征性记忆,传说语境中蕴涵着几百年来江南地方社会官、绅、民之间在权力、信仰、利益等关系上的矛盾与纠结.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总额从1950年的488亿美元上升到1978年的2,741亿美元(均以1977年价格计算),每年平均增长6.4%。但是,合计数字既没有反映出国与国之间的重大差别,也没有反映出该时期的重大事件。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禁运以及此后的石油提价,无疑是一种奇特的重要事件。在国家集团之间,在高速发展的欠发达国家与最不发达国家之间,似乎同样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纪德君  何诗莹 《探求》2011,(3):40-46
清代文学中有不少作品涉及了广州十三行贸易、夷馆及行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这些描写不仅有效地增进了人们对广州十三行的具体认识,为今人研究广州贸易、经济史提供一些形象、可感的文献资料,同时也为广府文学打上了鲜明的区域文化的烙印,使其具有独特的审美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梳理了“市井文化”的简单发展脉络,并从流传于清代中晚期北京地区的说唱文学作品,如子弟书、岔曲等,分析当时京城社会一种特殊的社会风气,即休闲尚趣之风,从中体现出独具特色的京城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3.
蒋建国 《探求》2003,(5):40-47
消费文化史是经济史和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清代广州作为西方文化和消费品输入中国的桥头堡,是清代城市消费文化史研究的一个范本。本文从对外贸易、中西关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角度审视清代广州的消费文化,考察清代广州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消费文化的历史变迁,认为它是在西洋人、西洋货和西洋文明与广州的商业文化结合中逐步生成的,并带有强烈的开放性、世俗性、享乐性、时尚性和实用性。这对研究清代广州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城市文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代中后期的北京旗人家庭里,婚俗受汉人礼法制度影响很深,基本环节也同汉俗一致。但在具体环节上,旗人婚俗有很多细节保留了浓厚的满族特色,有一些规矩则体现出旗人独特的礼法制度,比如重视姻亲,未婚姑娘家庭地位高;还有一些细节,诸如半夜迎娶,新娘婚礼上先入洞房再拜翁姑等,则是对古老抢亲陋习的回忆。  相似文献   

15.
变革世界中的文献提供[加]M.J.蒙哥马利不久前,图书馆收到的大多数文件咨询还是通过邮件,后来是通过电话。而现在,一些图书馆收到的大多数咨询是通过电子邮政系统或传真。不久前,图书馆提供的大多数文件还是原始的纸文件,后来是复印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  相似文献   

16.
南宋词与清代词学研究中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词与清代词学研究中的困惑陶尔夫编者按:1998年5月14日是著名词学家、黑龙江大学教授陶尔夫先生逝世周年祭日。本刊特发表陶先生遗作《南宋词与清代词学研究中的困惑》一文,以表达对这位安贫敬业、鞠躬尽瘁的学者的深切缅怀与无限钦敬之情(一)清代的词学研...  相似文献   

17.
《学问》2015,(6)
清代东北亚丝绸之路是一条以中国东北地区为纽带,连接中、俄、日、朝等国的古代商路。现有研究成果中,有关清代东北亚丝绸之路的阶段划分、清代国家治理与东北亚丝绸之路建设、东北亚商贸物资与"贡貂赏乌林"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依然不够充分。这些都是清代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中亟需破解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校勘学乃有清一代之显学。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概括了清代校勘学的主要特点:(一)对明代兴盛的随意改书之风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二)对校勘理论和校勘条例,作了更深入的探讨;(三)在利用金文材料解读传世典籍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然后对卢文绍、戴震、钱大听、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顾广圻、俞樾等清代学者在校勘学方面的成就分别作了概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9.
德文Gemeinschaft,在社会学中一般译为“共同体”,“社区”和“团体”。从几本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社会学辞典来看,此词并不强调“地域”,而注重内在的联系.现把此词在德语文献中使用的历史作一归纳。1799年,德国理论家和艺术家施莱马赫首先用此词把“共同体”同“社会”区别开来。另一位评论家和艺术家(?)勒对此用法加以推崇。1881年,滕尼斯在《公社与社会》(“公社”即为Gemeinschaft)一书中,首先把这一词用于社会学中。1887年他进一步把Gemeinschaft 和“社会”进行对比分析.从两种不同的意志(本质意志和选择意志)来解释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关系。此后这一概念获得广泛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张振龙 《学术交流》2023,(1):166-175
曹植作品中对文献整理的书写,不仅表现在他创作的序文中,而且表现在书信和诗、碑、赋、赞等作品中。曹植的序文对文献整理的书写比较集中,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前代序文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书信对文献整理的书写比较广泛和自由;诗、碑、赋等对文献整理的书写相对较少、零散,赞体文主要是其对前代有关历史人物、物和事等相关文献综合整理结果的概括书写,是文学作品对文献整理书写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曹植作品中的文献整理书写体现在诸种文体之中,拓展了文学书写的题材,在古代士人创作的书写文献整理题材的文学演进史上,有其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