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九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对策 (一)牢固树立“三农”意识,把支持农民奔小康,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作为农村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提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是一个极为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是对县级经济发展重要性的最完整的概括。改革开放的事实也证明:只有县级经济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农民生活的小康才能迈出步伐,全国人民的小康才能成为现实。目前全国2100多个县中靠财政补贴的约55%,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  相似文献   

4.
郭福玉 《理论界》2005,(5):34-34
辽宁有2200万农民,目前他们的人均收人为3307元人民币,人均GDP也未达到1000美元的小康标准。所以,要在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解决“三农”问题。笔者认为改变这种状况的途径是实现以下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5.
没有农村的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农村进入小康是整个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的重要标志。本文从云南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云南农村与全国、云南城乡以及云南各地区农村之间在迈向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呈现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极大的不平衡性 ,提出建设云南农村小康社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提高农民的收入 ,通过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以减少农民数量来增加农民的收入是最有效的途径。解决农业问题的实质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而城镇化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解决农村问题实质是在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向城镇转变。因此 ,解决“三农”问题 ,必须加快中国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当前使用最多的词汇当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着墨最多的不是如画的憧憬,而是沉甸甸的“重点”、“难点”甚至是“疑点”。实现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中国有近九亿农村人口,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当前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韦显寿 《学术论坛》2001,(Z1):84-86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农村占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其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村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农村现代化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十二亿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如果说,没有广大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就不可能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胜利和发展;同样,没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也不可能全面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也同样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东北既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又是传统的老农业基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应当与建设现代农业相结合:振兴老工业基地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和支持,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有赖于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应当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没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农产品很难找到更好的出路,农民就难以快速增加收入,而农民手里没钱,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就是一句空话;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应当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结合: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工农联动,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必须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这一路径的畅通热切期待着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能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取决于农村。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利益的根本问题来对待。研究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对“三农”的现状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和基本判断。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可以概括为:农业落后、农村不稳、农民贫困,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焦点是收入问题。解决我国的农民问题必须以人为本,离开了对农民问题的研究,不从根本制度上解决农民的身份歧视和社会地位的问题,我国的“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努力就不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当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对“三农”问题的探讨方兴未艾,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化相结合的思路探讨我国从传统的“二元结构”(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向新的“二元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转型过程中将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理论依据,解决过剩的农业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璁 《理论界》2007,2(1):20-21
我们党及其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毛泽东的农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农民集体化的思想是为了发展农村生产力;邓小平主张农民自主化。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江泽民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思想的基础上,以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为统领。确立了农业产业化的新的农业发展观;胡锦涛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出农民增收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如何加快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我们就农村小康建设与三农问题战略思路、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社会稳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已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认真研究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改善农村社会管理工作,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14.
江苏经济和社会的历史方位,正在实现着"两个转变":从"经济大省"迈向"经济强省";从"教育大省"迈向"教育强省"。江苏高等职业教育的强劲发展态势,其形成的优势和特色有可能在全国独领风骚,最有望成为冲刺"教育强省"的突破口。正如人们常说的"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全面小康"、"没有苏北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江苏的现代化"一样,可以这样说,没有"高职强省",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强省";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现代化,就没有整个教育的基本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王凡 《天府新论》2004,(Z1):64-66
成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没有从根本摆脱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使成都农村经济多年处于低速发展的局面,农民收入增幅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扩大.要完成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加强,绝不能削弱.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农民,就没有成都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认为,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是通过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科技和文化素质,为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是基于这一认识,邓小平在领导伟大的农村改革实践中,始终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与物质文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形成了系统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没有高度发展的农村精神文明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农业现代化。邓小平认为,没有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不可…  相似文献   

17.
农村政治稳定的总体评估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农村目前正处于向小康目标迈进和社会结构转变之中。根据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经验,农村在实现温饱以后的发展和结构性变迁是整个农村现代化进程的"瓶颈"时期。从经济发展看,处于由不发达走向发达的爬坡阶段;从社会变迁看,处于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阶段;从政治发展看,处于不稳定因素相对增多到趋于稳定的过渡阶段;从文化发展看,处于从落后愚昧状态到开放文明状态的升华阶段。在这一时期,农村发展和政治稳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在走向2000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以小康为目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便农村政治稳定保持良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实现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还要注重人的发展。因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当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体,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进步的社会。因此小康社会要实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没有人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发展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9.
金鑫 《南京社会科学》2002,2(Z2):424-430
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并相应地提出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江泽民对现代化理论的突出贡献。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也就是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二者在同一历史过程中彼此促进又相互制约。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然而农村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于农牧民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