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媒体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引导中,应体现其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角色存在冲突与异位现象,包括过于关心极端事件,题材挑选有失偏颇;议程设置重心偏移,过度报道吸引眼球;内部管理失范,炒作泡沫与报道失实仍时有发生。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的网络舆论引导思路包括:善待与善用结合,推动和聚合社会"正能量";强化议程设置公众责任,主动适应议程设置前移新趋势;促进"知沟"弥合与消除,提升报道感召力与亲和力;加强媒体内部规范与管理,着重新闻价值深度挖掘强化正面舆论引导;改善媒介生态环境和格局,推动与规范新媒体发展。  相似文献   

2.
孙玮  张小林 《学术探索》2011,(6):115-118
以东日本地震及海啸事件为例,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网络舆论传导特征及其合理表达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网络舆论表达与引导途径。包括及时发布事件一手资讯,表达相关部门权威声音;加强对民生与社会责任的担当;重视对突发自然灾难事件中人道主义关爱与团结聚焦;利用网络舆论焦点时机,加强有关基础科学知识普及;重视灾害事件中心理抚慰和援助引导。  相似文献   

3.
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近年发生的药家鑫案、许霆案、邓玉娇案等"舆情公案"中,公共舆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身份识别"与"道德叙事"倾向,并对司法过程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立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深化司法改革的时代要求,推进良法善治、司法公正和公共舆论的理性回归,探索公共舆论与司法过程的良性互动机制,从而重塑司法公信力和建立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4.
突发公共事件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政府主导下有效实现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是其解决的关键。转型期的社会发展中,社会主体多元化和新媒体普及化使政府面临参与困境。在突发公共事件解决中政府应承担主导角色,要与其他直接参与或间接参与事件的主体多元协同,并在整合信息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公开的及时、透明、公正,同时科学设置事件议程,进行网络引导,推动突发公共事件的理性解决。  相似文献   

5.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中国社会对网络集合行为或网络集体行动的一种本土化用语。受"压力维稳"思维的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常被"污名化"为破坏社会稳定的非法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是阶层分化与利益失衡、利益诉求梗阻、网络表达渲染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始于公民基于利益诉求或情绪宣泄的网络表达,随着网络公共话题的聚合和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分化,网络群体性事件由网上走向网下,促使现实关联行动的达成。公民以网络表达为主要形式的参与行为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但也有可能由于失范而导致社会混乱。为了消减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负面效应,有必要吸收协商民主的理论精要,创新治理模式,具体路径包括风险消减中的利益表达与吸纳、舆情监测中的网络回应与疏导。  相似文献   

6.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与传媒的宣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已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其原因同社会结构调整、腐败滋生、法律供给不足、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以及缺乏舆论表达足够空间有关.主张加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与新闻报道力度.大众传媒是能够满足人们宣泄需求的有效载体和手段,充分实施传媒的宣泄功能有助于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频度.为实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与信息调控的平衡,政府、传媒和新闻工作者要做一系列工作,同时要抓紧制定传媒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规制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7.
谢天勇 《江淮论坛》2012,(6):185-189
文章认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通过传媒进行一律性的舆论引导已成为一种“制度化”的风险应对策略,但也存在因运用失当带来的“制度化”风险。微博因低门槛、即时的交互化传播及多种传播方式综合等特点,带来了社会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也使舆论从一律走向多元。文章探讨了微博对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带来的变化及如何建立健全机制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热点事件的发生刺激网络舆论的形成。近年来,在与传统媒体的交互作用下,网络民意对司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正面的推动,也造成诸多不符合司法规律的现象。面对网络传媒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司法应秉持超然的本性,维护制度的权威。  相似文献   

9.
邵晖 《理论界》2010,(4):6-9
中国正在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与法制道路,需要关注各方面对其的影响,而网络公共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力量,其所具有的特征与潜力,必然成为中国民主法治发展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通过对中国现实过程的观察与论证,正确梳理和分析网络公共舆论同当下中国民主进程的影响和互动,积极推动网络公共舆论发挥重要的民主功能,将使其能够更加合理、合法地促进与型塑中国的民主进程,对于巩固与建设中国的民主法治之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共舆论与和谐社会的法治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从“极左”思潮影响下的政治信仰中走出来,进入了民主法治化时代的公共舆论之中。公共舆论不仅是重要的权力制约和监督力量,提供了制度运行的价值基础,也搭建了民主参与和对话协商的公共平台,促进了多元和谐和社会稳定,并拓展了民主法治信念的传播途径。从而为法治秩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必须加强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司法保障,促进公共舆论功能的充分发挥,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考察新中国建立后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信息公开和舆论状况,大致可将此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阶段中,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信息或未公开,或未充分公开,或未充分如实公开;社会舆论其实就是由官方通过官媒形成的舆论,民间舆论在多数情况下不甚活跃。"文革"期间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舆论呈畸形状态。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公开和舆论调控方面出现了历史性进步,但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存在不平衡现象。在新媒体勃兴后,因网络舆论而改变事件走向的事时有发生,舆论状况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2.
公共领域理论是学术界分析公共舆论现象的常用工具。网络反腐中的公众意愿、诉求等,实质是公共舆论,因而网络反腐是公共领域的一种形式,并且是公权力合法性基础的重要源泉。从公共领域角度看,近些年来网络反腐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制约和监督了公权力。但当前网络反腐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加以规范。规范网络反腐参与者言行、重建网络反腐公共舆论领域、完善"上传"和"下达"机制以及推进预防与惩治腐败体制改革等,是推动网络反腐规范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突发公共事件妥善处置分析研究——以高校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那些对社会危害程度定为特别.重大、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要做到"快、围、导";因思想、情绪、感情上的问题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与情感的感化来解决;因生活实际问题引发的公共突发事 件,要通过相关管理部门统筹协调解决;因管理制度缺陷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实现管理制度的科学化来解决;"妥善处置"包括指导思想上的"柔性",感情投入上的"柔情",处置手段上的"柔和";"妥善处置"要求将政治哲学、心理学、管理学、信息技术和音乐艺术等成果运用于处置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突发公共事件由于发生突然、情势复杂、变化迅猛、后果严重,对传统的政府管理提出严峻挑战。2019岁末中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即属于突发公共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在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治理系统五个方面表现出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成功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防疫工作提供了"中国经验"。本文基于突发公共事件治理的智能互联策略视角对此次抗疫的"中国经验"做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网络公共领域既非“乌托邦”亦非“敌托邦”,而是互联网系统的子系统。“微博上的小河案”表明,网络公共领域基于独特的技术设置,自主生产了案件的重大意义,使之独立于主流媒体广泛传播。然而,网络公共领域与法律系统的观察范式截然不同;塑造网络法律舆论的不是法律因素,而是大众传媒和意识形态因素,归根结底是互联网系统的结构。就法治发展而言,网络法律舆论有益于保障法律系统的封闭运作,但也容易消解法律逻辑和化约法律问题,甚至加剧法律共同体的内部分裂,迫使司法子系统寻求权力的庇护。  相似文献   

16.
优化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常态管理,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着力构建全过程的危机管理系统;制定并完善国家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加强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加强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应急预案建设,完善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应急预案内容;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应对联动机制建设;强化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危机管理中的政府传播能力,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引导舆论,凝聚人心;加强应急管理社会动员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地方政府为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  相似文献   

17.
网络公共舆论与其他形式的舆论相比具有及时性、互动性、放大效应等特点。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需要经过议题设置、观点辩论和公意形成三个阶段。同时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政府应及时回应民意,并积极对公共事件展开调查。只有政府真正地对民众负责,网络公共舆论才能对政府治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一个道德和法律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社会。在现代法治国家,为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巨大冲击力导致整个国家生活与社会秩序的全面失控,需要运用行政紧急权力,并实施应急法律规范,这就对在和谐社会中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进一步考虑公民权利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是危及社会稳定、具有公共性质的极其严重的事件。它们可能是天灾,也可能是人祸,或是天灾人祸;可能是突发的,也可能是非突发的。恐怖袭击事件是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比较特殊的事件,不仅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带来不可名状的灾难,而且给社会成员制造了深重的紧张感、焦灼感、恐惧感和心理创伤。2013年4月15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终点处发生爆炸事件;2014年3月1日,中国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2015年1月7日,法国漫画杂志《沙尔利周刊》巴黎总部遭到武装分子袭击。三个个案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国家,但在舆论方面却呈现出某些共性;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与危机处理机制的不同,又呈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4,(9):170-175
法治与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生态要素应是相互协调、统一的整体。锦标赛体制是影响目前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生态要素。优化法治生态,建设法治中国,就要实现政府职能转换,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官员考核机制,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强化司法监督,实现司法的去地方化、去行政化;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外资金的监管,完善政府行为的利益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