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有权是典型的物权,是物权的核心,在《物权法》中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所有权是完全物权,它不仅对标的物的使用价值进行支配,还对标的物的交换价值进行支配,而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则是在所有权的基础上产生的.根据物权法定主义原则,我国《物权法》将所有权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并规定了不同所有权的归属和权利保护,对权利人实现自己的权利以及强化对所有权的保护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自然资源产权与资源环境生态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完善自然保护法律限制的条件下 ,私人产权制度比公有产权制度更有利于实现自然资源的环境生态效益 ,但以发挥环境生态效益为主的自然资源以及因资源自身特点无法由私人所有的自然资源 ,实行公有产权制度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3.
政府征收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在政府征收过程中,公共行政权力的滥用,已严重地侵害了公民的私人财产所有权.要有效地保护公民财产权,必须合理地界定公共利益,树立正确的私权理念,限制公共行政权力,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美反就业歧视法之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国反对就业歧视立法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而我国则存在很多不足,有必要完善。要在法律上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内涵和外延。要确立就业歧视的判断规则,分清哪些行为是对就业权的合法限制,哪些行为构成就业歧视;要规定就业歧视的类型,建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对含有就业权限制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确立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途径,以增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法应建立自助行为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助行为是相对于公力救济而言的一种私力救济行为,其特征是权利人依靠私人而不是国家的力量保护或实现自己的权利。自助行为允许权利人在情况紧急、来不及请求国家机关援助的情况下,为保护本人的合法权益以自己的强力对他人的人身自由加以拘束或对他人财产施以扣押、毁损而不承担赔偿责任。我国民法规定的可以免责的救济行为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并不包括自助行为,但在日常生活中自助行为却是广泛存在的。因此,有必要在民法中确立自助行为制度,这样将有利于完善民事权利保障制度,有利于划清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的界限,保证自助行为的正确实施,也有利于教育惩戒不法侵害人,最终保证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吴汉东 《社会科学》2005,1(10):58-64
私权性是知识产权的基本属性,是知识产权与所有权所具有的共同属性.知识产权作为知识财产私有的权利形态,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也受到法律的必要限制.这是知识产权的立法宗旨所决定的,并通过法律平衡与调整的制度设计而完成.上述情形没有也不应该改变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  相似文献   

7.
赵菊敏 《兰州学刊》2003,(4):124-125
社会主义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其自身必须以法律的平等价值为取向 ,而在私人财产崛起已成为事实和党的十六大定下基本方略之后 ,平等保护私人财产权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法律平等、公正和社会公平 ,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法理意义。为此 ,从立法和实施法律上 ,尤其是在立法上加强对私人财产权的平等保护已成为现行法律体系建设和完善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不动产所有权的自由可以形成强大的激励与保障机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前提。但是,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使须依法受到限制,否则即构成权利滥用,不仅不受法律保护,还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不动产所有权的自由与限制进行研究,可以对我国不动产所有权法律制度的完善起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资源作为一种日趋重要的自然资源,应当成为法律规制的对象。太阳能资源符合现代民法理论对所有权客体的要求。国家作为太阳能资源的所有权主体具有正当性。太阳能资源国家所有权是民法上的所有权而非抽象意义上的所有权。自然资源领域普遍存在的"国家所有权——私人用益物权"的制度模式可以成为太阳能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论完善我国私人财产法律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完善我国私人财产法律制度可以促进人权保障、发挥市场主体的最大能动性、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 ,是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化。其基础应当是重塑人们应有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所有权平等观念、自由观念和安全观念。构建科学的私人财产权法律制度 ,最为突出的是要进行宪法、民法、产业政策法和税法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姜丽君 《理论界》2011,(6):40-43
笔者希望通过对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及伊朗政府诉巴拉卡特美术馆案的分析来指出我国在文物保护立法中的不足之处,及因此会对以涉外民事诉讼方式追讨流失文物所造成的障碍。并藉此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修改提出建议。提出鼓励私人珍藏文物的捐赠的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逐步放宽对私人珍藏文物的流通限制,使其交易更接近于市场化以及国家对地方一级政府的文物保护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限制财产所有权行使的法治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纪田 《理论界》2007,(10):88-89
所有权受到保护的同时应当受到限制,宪法和法律限制所有权行使是法治进程的时代要求;是理顺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杠杆点;是社会财富在市场中进行初次分配的权利安排;还是世界各国的通行作法。限制的标准是公共利益原则,限制的功能是内化权利行使时的负外部性,限制的效用是权利者和社会他人双赢,限制的实质是加强了所有权。  相似文献   

13.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具有复合所有权的性质。为了实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权利合作与和谐,法律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主体资格、所有权客体以及所有权的界分作出限制,并以自治组织即业主委员会的形式促进权利主体的成员权合作,共同协理因共有建筑物而生的权利性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14.
梁光勇 《学术论坛》2012,35(10):210-214
经济学对隐私的关注与处理主要是从私人信息的层面展开。法律对隐私的保护与限制是对该信息所做的产权配置。基于对信息种类的区分,从后果上观察,法律对不同类型的隐私的保护会带来不同的社会成本与收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曾长期存在着土地国有与私有并存的状态,虽然土地所有权国有的制度始终未被彻底打破,但以土地为核心的物权法律关系仍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了实现与发展.土地所有权向私有方向发展虽起起伏伏,但从未间断,并最终形成了更加明晰的土地私有权制度,构筑起了具有中国封建社会特色的以土地为核心的物权保护体系.在土地所有权国有与私有的长期斗争中,法律最终从注重土地所有权的确认转向了更加注重对土地使用收益权利的保护,并最终孕育和完善了封建社会的物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西方文明起源地的希腊,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为此,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保护文物并防止其非法流转的有效监管机制。其中的文物申报制度、文物交易限制制度及文物出口管制制度共同作用,构成较为完善的文物非法流转法律监管机制。这对我国建立和完善文物非法流转的法制监管机制,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学生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如何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法律保护和当其受到侵害时给以法律救济 ,是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和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使这一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有必要对学生人身权的法律保护问题作时段分析 ,并相应地采取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赖静 《天府新论》2007,(Z1):38-39
我国目前正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法律制度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还存在缺失。应当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律保护体系,并针对不同的弱势群体制定不同的倾斜保护制度;增强弱势群体在法规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中的参与;完善弱势群体的权利救济机制,实现弱势群体的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寻求多层次的保护途径和方法,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9.
高文苗 《兰州学刊》2012,(3):167-170
网络的诞生为自由的进一步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与隐蔽性,使网络主体确认的难度增加,进而使网络侵权的法律保护陷入困境。网络实名制作为网络管理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地界清网络主体身份,有助于解决网络行为监管,避免网络侵权现象救济难的问题,但网络实名制又会涉及网络自由保护与限制、私权利与公权力的冲突问题。因此有必要探析网络实名制的内涵,分析其推行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学界反复提到农民土地所有权幻觉问题,但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搜集整理近十几年的相关实证研究文献,发现中国农民普遍存在土地所有权幻觉,表现为谁干预了农地产权,农民就将其视为所有者,无人干预则认为自己是所有者。农民土地所有权认知并非现行法律文本知识传播的结果,而是农民依据产权干预环境自主建构农地所有权认知即形成所有权幻觉的过程。新一轮农地制度创新应积极利用和保护农民的所有权幻觉,在现行的农地集体所有的法律框架内赋予农民永久期限的农地使用权与对抗外部干预的救济权,达到明晰产权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