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学勤 《社科纵横》2007,22(8):109-110
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刑事案件中对未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不仅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且还应包括未成年被害人。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应贯穿于从侦查到执行的整个刑事诉讼程序。应在看守所、少管所等机构设法律援助工作站等方式,完善我国刑事案件中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
王宏璎 《社科纵横》2002,17(3):42-4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的扩大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现实的可行性 ;精神损害赔偿的确认解决了原有立法间的矛盾 ,保障了刑事被害人的人权 ,顺应了现代社会权利救济大众化的制度要求 ;但赔偿范围的扩大必将加深判决与执行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4.
司法公开是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现有司法公开理论研究大都指向法院应该做什么,却忽略了与司法公开利益相关的当事人有权做什么,弱化当事人的司法公开救济权是权力意识主导的司法公开改革所必然带来的结果。司法公开改革应还原其权利属性,将诉讼视角引入其中,确立司法信息公开行为具有可诉讼性,赋予当事人司法救济权,否则改革难取得进展。对于司法信息公开诉讼的类型,可将其纳入行政诉讼范畴。  相似文献   

5.
刘丽 《阅江学刊》2014,(6):72-78
《申报》秉持民族立场,通过讨论中日交涉事件发掘出热心洋务的官绅读者群,第一次营造出一个关于国体问题的公共讨论语境。在战争期间引导舆论认清敌我,对战争走势进行判断,在战后推动舆论反思国家自强之策。1874年日本第一次侵台事件中的《申报》营造的舆论场域中,舆论与报刊的密切互动显示出这是一次完整的战争动员,也是中国近代报业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动员。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法律体系的功能的发挥与各部门法的任务的实现角度来思考,我们会发现不允许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提出精神损害赔偿,它既阻碍了我国法律体系在保障人权方面功能的发挥,也影响了各部门法的具体保障人权任务的实现,同时也给我国法律效力位阶体系带来了不应有的矛盾。所以允许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不仅是对被害人的权益的更全面的保护,同时对我国法律体系中各部门法间的协调统一也是极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儿时遭受父亲性侵犯会对被侵犯者身体、心理和社交各方面都造成深切伤害和创伤,未疗愈的创伤往往会一直延续至成年.本文尝试以临床个案为例,以系统视角和依恋理论来探讨受父亲性侵犯的女童在成年后如何依然受困于此创伤,并在个人发展、婚姻关系和教养子女方面遇到重重困难,进而影响其家庭整体互动和氛围.本文亦以发展的视角探讨子女的发展迟缓和青春期如何加重童年曾遭受性侵犯的母亲的"侵犯代际重演"的焦虑以及在父女关系上的矛盾心理.最后,作者以优势视角为指引,探讨此类个案和家庭的抗逆力和所蕴含的资源,建议社会工作者或家庭治疗师在协助此类个案/家庭时以探索和肯定个案能力、疗愈伤痛和促进家庭内部相互支持为原则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马陇平 《社科纵横》2008,23(10):83-84
法学研究的学术腐败由于法学学科的特殊学科地位与作用,使得其危害性远远大于其他学科的学术腐败,而政府作为国家的执行机关,其自利性与法学研究者自我利益相结合产生的学术腐败,造成的危害性不但危害了法学研究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会对我国法治建设进程造成重大危害,本文就政府自利性与法学研究学术腐败的相结合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7,(10):128-132
聚焦是叙事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中外叙事学家无不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任何媒介的叙事,就像探照灯的光束一样,只能照亮虚构世界中叙述者所聚焦的那部分,而没有被光束照亮的黑暗部分实际上更加广阔。聚焦使得虚构世界的某个侧面获得最大限度的放大和前景化,从而更好地强化叙事中的认知能力、情感共鸣和价值判断。通过细读叙事文本,读者能够感受、认知其中的伦理价值及其意义,引发他们对世界的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张志海 《社科纵横》2006,(11):171-172
紫姬是光源氏的终身爱侣,相貌端庄,品性高雅,才能出众,对光源氏的泛爱极力克制,隐忍不发,完全符合平安时代理想女性的要求,从而得到光源氏的认可。在爱情屡遭背叛后,紫姬决心委身佛教,未得到光源氏的同意,但由于过度的精神压抑,她终于抱病身亡,紫姬这一形象充分体现了女性的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11.
事故调查中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及可诉性一直是学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为厘清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及可诉性,本文从事故责任的概念入手,通过法理分析认为:事故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事故责任认定是一种行政确认行为,而且该行政行为是可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