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鉴 《社科纵横》2010,25(4):136-137
该课题运用文献资料、实证调研等多种方法。对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的社会基础、项目与分类、内涵及特征、社会价值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并就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稳定,人力资源质量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发展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离不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构筑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就要不断提高各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思想道德和健康素质。该书的出版,是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人文研究的有力支撑。对于全面建设西部小康社会,对于全民健身战略的滚滚浪潮,《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一书必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竞技体育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社会全休闲时代的到来,竞技体育仿佛失去了在体育教学中的应有地位,为此如何对竞技体育进行必要的改革,使之适应当前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是广大体育教师积极探索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竞技体育大众化的问题提出建设性见解,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4):53-56
城市社会体育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是贯彻《体育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全民健身条例》的有效载体,是大力发展公共体育服务的重点。在推行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进程中,城市社会体育组织起着承接政府职能、化解社会体育矛盾、完善公共社会体育服务、配置社会体育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正在成为协同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但从天水市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现状看,其在自主运行、发展数量与规模、资金来源、专业化发展水平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分析制约社会体育组织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探索如何突破体制束缚,整合社会体育资源,构建"枢纽型"社会体育组织、引入第三方评价监督等治理机制,方是社会体育组织走出困境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安平 《社科纵横》2008,23(6):138-139
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体育文化新的发展阶段.在人文奥运理念指导下,必将促进中国社区体育建设迅速发展.通过对人文奥运与社区体育相互关系的评析,提出了新时期发展社区体育建设的途径.以进一步推进人文奥运理念与社区体育发展的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5.
“体育强国战略”的农村体育发展模式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发生了重大转移,即战略目标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战略重心由优先发展竞技体育转向发展关系民生的群众体育。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农村体育是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的重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分析等方法对"体育强国"战略推进中的农村体育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适合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农村体育发展模式,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发展思路创新。  相似文献   

6.
张广林 《社科纵横》2007,(10):155-157
弱势群体是当前中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发展弱势群体的健身体育活动,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对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的运行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7):145-147
中西方体育文化虽然存在巨大差异,但它与现代所倡导的体育精神存在诸多共同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的融合具有历史必然性,立足当前,放眼未来,这既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时代价值,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于勇 《学术交流》2013,(Z1):234-236
立足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结合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体制,人文社会背景,针对高校体育文化的缺失的现象。分析制约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定位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校园体育文化对体育社会化的推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智林 《社科纵横》2005,20(6):204-204
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既是一种健身娱乐的方式、方法,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影响。大学校园是多种新思想、新思潮、新观念、新信息最先接受、传播或诞生的场所。这种氛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建设小康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小康社会将为社会体育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这个进程中,大众化程度不断提高,生活化逐步普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加大,对文化建设的影响加深,参与者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等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背景下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人文奥运"反映了中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确立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文化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相融合应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5,(5):45-48
根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精神要求,结合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促进体育消费,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开展"多业助体"的经营创收活动;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坚持"以体为本"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促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培育多元主体。  相似文献   

13.
杜林颖 《社科纵横》2011,26(4):46-48
体育文化与社会体系的关系中,体育社会体系的观点认为,体育具有社会发展中的体系建构作用以及文化价值,一般逻辑单向度考量体育社会体系。或者仅仅从个体考量体育之为体育,忽略体育社会保障以及社会运作。在宁波两个体育基地的案例研究中,体育文化与社会建构展开双向路径对照,探讨体育人、体育社会、体育制度之间的委托授权以及基地体系保障建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平 《社科纵横》2007,(10):160-161
本文通过对中国体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但是要从根本上促进中国体育的大发展,就必须实现体育现代化。体育现代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都具有宏观性的特点,要制定比较适合的体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必须遵循正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大众体育发展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平 《社科纵横》2007,22(7):153-154
简要概括了目前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状况,并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引起我国大众体育蓬勃发展的主要因素,认为我国大众体育的迅速发展与整个国际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生活的改善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未来社会体育对专业人才在数量、质量、类型上的需求分析,探讨在我国高等师范体育学院、系中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旨在为高师体育院、系未来发展和社会体育的有序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汪洋 《社科纵横》2010,25(5):152-153,156
近年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逐步走入正轨,但由于体育在学校实现的途径中明显被忽视,所以,我们把校园体育文化从内容与形式上进行重新整合,提出建设与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思路,对校园文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体育课的延续,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要求,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养成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了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的“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体育适应多目标,多功能的要求;更好的完成发展、教养、教育和社会任务.”本文通过观察实践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旨在为关注这个问题的体育工作者共勉.  相似文献   

19.
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新思路:基于体育消费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消费是消费者对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过程.扩大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是拉动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体育消费通过"产业体育"、"健康体育"、"和谐体育"、"休闲体育"和"身份体育"等五个方面直接带动农村消费的增加.目前,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带来城乡体育差别;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使体育消费受限;农村体育设施短缺使体育消费环境不佳;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下导致健身活动参与意识薄弱;广大农村地区体育活动组织工作困难.为促进农村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需要继续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发展体育复合型消费,培养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优化农村体育环境,加强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和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科纵横》2017,(5):88-92
通过对西部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的调查,全面了解农村居民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状况,旨在建立能够满足农村居民需求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逐步解决由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滞后,体育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下而不适应农村居民需求的现实矛盾等一系列问题。构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积极推进健康中国的有效选择,这对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