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中国网民用户已突破5亿,新媒体成为人们传递信息、发表言论、生成舆论的重要平台。近两年,"小悦悦事件""、北京特大暴雨事件"等社会热点事件进一步彰显了新媒体对于公共事件网络舆论传播的重要性。新媒体在为受众搭建更广阔舆论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引导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姜胜洪 《社科纵横》2011,26(6):28-30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妥善处置各种网络热点事件,对执政党是个新的考验。可喜的是,近年来,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稳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地方领导开始重视网络舆情,研究网络舆情热点形成和发展规律,并积累了一些有益和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做法:面对群众质疑,政府学会倾听;及时公布真相,成为舆论的"意见领袖";迅速采取必要的"切割"手段,维护政府公信力;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主动占领舆论阵地;加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热点等。目前,官民良性互动的局面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集体行为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雪 《探求》2007,46(1):57-61
网络舆论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集体行为。在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网络舆论事件中,网络技术提供了事件发展的最初动力,媒体间的互动协调则强化了特定舆论的力量,使其成为不容忽视的公众舆论并最终在现实社会中产生影响。网络舆论的力量既给政府的社会控制提供了新的手段,也对现有的社会管理和信息控制模式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谢伟 《探求》2015,(1):71-75
自媒体时代,信息来源广、传播实效强、言论尺度大、传受互动快,参与意见表达的主体扩大且呈多元性,舆论传播产生网络异化。从自媒体民意与政法工作的价值共性与冲突看,政法工作媒体时代面临诸如应对网络舆情能力不足、自媒体建设滞缓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要转变思维和理念,做好"品牌营销",提高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处置能力和政法干部媒介素养,以准确把握社情民意,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及时消弭社会矛盾冲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公共危机频发,新闻媒体快捷有效进行舆论控制和危机应对意义重大。本文从日本新闻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角色定位;日本新闻媒体对公共危机的快速应对;日本新闻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舆论调控和媒体对危机事件的报道原则方面阐述了日本新闻媒体在公共危机中的传播效应和功能,从而为我国新闻媒体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传播技术是媒介形态的物质基础。媒介生态每次新一轮的变化,都是以新技术应用为突破口的。媒介的人性化就是指媒介站在受众的立场上考虑受众的需要,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由于近几年现代传播技术环境的变化,媒介生态的失衡,其所展示的“印象世界”对人类的价值判断及社会化过程都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媒介应担负起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舆论支持的历史重任,把“人”作为传播的终极服务目标,同时,以传播技术进步带动更为人性化的“传”“受”关系。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9,(10):71-77
正能量传播是以弘扬主旋律、进行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为目的的传播形态。在媒介融合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舆论生态和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变迁,这些变化也对正能量传播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此,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本文认为正能量传播可以从渠道融合的基础上联动多种媒体、利用交互性进行柔性传播,以及探索多模态的正能量报道形式三个方面改变传播策略,从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思想战线上统一团结全社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系统论、区域传播、全球化、资源位等理论初步探析了北京传媒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策略,即树立传播的"球土化"意识,处理好京派文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这三重视域的关系,充分利用京城发生的"媒介事件",研究不同传媒资源位的不同策略,营造系统、高效、立体的传播网络。  相似文献   

9.
李立景  覃升锋 《创新》2012,6(6):87-90
网络舆论冲击着高校网络,引发了一系列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从概念入手,剖析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这些问题可通过高校管理层转变观念,建立健全高校网络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和完善高校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法规等对策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
政府的媒介素养与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是现实个体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解读、评判以及运用能力。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各种媒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个政府如果不会或者不善于面对媒体,就很难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合格政府。有鉴于此,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来说,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既是一种处理日常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一种必备的内在修养,也是在处理危机事件或重大突发事件中彰显政府执政能力不可或缺的现实要求。这决定了政府人员的媒介素养教育必将深刻影响着政府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策略和舆论引导效果。  相似文献   

11.
董烨 《学术交流》2008,(4):190-192
网络舆论可以释放情绪、调和矛盾,起到社会问题"减压阀"的作用;主流舆论的爱憎分明,褒奖了真善美,抨击了假恶丑;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权威话语权的垄断,拓宽了民意表达渠道.但是,它有时鱼目混珠、真假难辨,易于扰乱社会秩序的负面效应也是不言而喻的.为了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国家、社会、公民的合法权益免遭侵害,必须对网络舆论进行适当引导和及时调控:网络媒介从业人员要做到"守土有责",以科学的管理方式引导舆论;政府应加大力度,促进网络信息传播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重构网络伦理,建立网络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12.
2019年我国思想理论领域异常活跃,热点集中、观点明确、分层深化、关注广泛,呈现出反映思想理论界事件的关切、具有自身变化发展轨迹、受网络舆情和社会心理情绪影响和背后社会思潮涌动等特点。这些特点昭示着思想理论热点变化发展的一些新的轨迹和趋向。  相似文献   

13.
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数字化的公共媒介重塑了传统公共领域的空间形态,对人们的认知模式和交往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哈贝马斯在其新书《公共领域的结构新转型和协商政治》中论述了数字新媒体的出现对公共领域的影响。通过他的分析可知,传统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在数字时代遭遇转变:一是公共领域的交往大众转换为虚拟主体;二是单向性的非沟通媒介转化为互动性的商谈媒介;三是公共舆论兼容主体的话语权与限制“他者”的权力。但在现实中,无论是数字公共领域的运转还是商谈民主在政治中的运用,总是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鸿沟。这是因为,在规范意义上讲,商谈民主有其自由主义的文化根基,离开这一基础商谈也就不复存在,公共领域也就名存实亡。从现实层面上看,数字技术助长了公共领域自身的“再生产”,导致对公众新闻、公共舆论的误解,从而造成公共领域自身的扭曲。对此,哈贝马斯认为,数字通信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共领域构成了威胁与挑战,与之相适应的规范政治模式——商谈民主同样不可避免地遭受质疑。  相似文献   

14.
赵红艳 《学术交流》2013,(2):215-219
"网络媒介权力"指网络媒介对事件进行议程设置、影响舆论场形成的能力。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中"中心性是权力的量化体现"的假设,通过以"7.23"甬温线特大事故中"天涯杂谈"的一个帖子为样本,对参与讨论主体的中心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由于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不同,各主体对议题进行议程设置的能力显出层级分化;在参与主体的同质性交往和感染过程中,逐渐产生小群体;每个小群体的信息流入流出都围绕该群体的中心点进行,占据中心点的主体即这次讨论的舆论领袖。基于此而提出网络媒介权力生成路径的一般模型和预警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李小静 《社科纵横》2024,(1):131-137
“后真相”舆情事件是一种有目的地将情绪和主观价值取向嵌入现实热点事件进行信息再生产,并通过社会化媒体聚合和发酵所产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随着数字化媒介技术的勃兴,中国社会民生和治理领域中的“后真相”舆情事件频发且极大地颠覆了大众的认知结构,消解了大众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社会矛盾凸显、“注意力”资本运作、技术赋权是“后真相”舆情事件发酵和蔓延的三股推力,对此,只有构建公平正义的利益格局,拓展主流意识形态的集聚空间和辐射效应,完善和优化信息传播机制,才能有效抑制“后真相”舆情事件的发生及蔓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辨析"舆论"的基本概念入手,对"网络舆论"定义进行重新界定,认为网络舆论是社会公众或社会组织机构通过网络对客观社会表达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络舆论的全民性与互动性、全球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爆炸性、虚拟性与自行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了真正发挥舆论的积极作用,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秩序,党和政府需要对舆论进行调控,使舆论导向朝着进步、正确的方向发展,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良性发展。一、舆论调控的功能所谓舆论调控就是国家以各种形式,有目的地对舆论进行干预,使其能朝着有利于本阶级意志的方向发展,并使舆论发挥积极的作用。舆论调控是使舆论发挥正功能,防止负功能的条件。舆论的基本功能可概括为反映、监督、参与、调节、宣传等,这五大基本功能的发挥,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是积极的正功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7,(8):127-131
个体拥有社会网络的大小,对个体意见表达有直接作用。传播网络是在个人社会网络的基础上,形成的信息表达和流通网络,其功能受媒介情境和社会历史传统影响,在自媒体时代表现出复杂性特征。考虑到既有研究未能分析结构性网络组成,因而阻滞了微博正功能的发挥。本文对微博传播网络进行分析,以此考察集合行为的新转向。研究认为,微博作为传播环境,与社会事件协同促成了社会网络,信息因此在其虚拟社会网络中传递,推动了信息传播网形成,从而提高了集体行动能力,造成集合行为的巨大动能。  相似文献   

19.
李书耘 《探求》2020,(6):110-116
移动互联网时代,每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往往随之而生,如何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成为重中之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并蔓延至全世界,网络民众参与下形成的铺天盖地网络舆论的扩散程度也远超以往。本次网络舆情启示我们,应采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和差异化引导策略,以防范和化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舆情风险。  相似文献   

20.
网络组织的发展是竞争的需要,网络成员之间的核心竞争力是非对称的,网络组织成员彼此间由于不对称的核心竞争能力而分别占据一定的生态位空间。研究网络组织非对称核心竞争力与组织生态位的形成机制和耦合互动结构,从两者形成与发展的相互关系中强化网络组织整体核心竞争能力,促进网络组织成员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