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责任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类型。文章在重新考察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理论的基础上 ,得出了两个前提性的结论 ,即过错推定不是一种独立的归责原则 ;严格责任就是无过错责任。经过对现代产品责任发展趋势的分析 ,作者提出我国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应为严格责任 (无过错责任 )。  相似文献   

2.
张冷夫 《社科纵横》2006,21(12):88-89
监护人责任的归责原则,学者界定不一。本文从分析我国现行法的规定出发,结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规定的比较研究,建议我国制定民法典时,对监护人应该规定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3.
4.
归责原则的发展经历了初步发展、成熟和延展阶段.我国侵权责任法的施行,使侵权责任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归责的"二元论"原则得到确立.过错责任原则是侵权法始终遵循的一个古老原则,是对行为的一种约束和要求.是指造成损害并不必然承担赔偿责任,必须要看行为人是否有过错,有过错就有责任,无过错则无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不以行为人的过错为要件,只要其活动或者所管理的人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除非有法定的免责事由,行为人就要承担侵权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伴随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而产生的,但它并不具有反对危险行业存在的意义,也不可能阻止工业化的进程,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民事主体合法的利益,也可以说是对行为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张冷夫 《社科纵横》2004,19(2):66-67
随着产品缺陷致损案件增多 ,对产品责任的认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中经常讨论的问题 ,本文从归责原则、责任构成要件、抗辩事由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群 《学术交流》2003,(1):34-36
环境损害作为新型的侵权行为 ,具有不同于一般侵权行为的独特性质 ,适用传统的过失责任原则已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因此现代各国都将无过失责任原则作为环境损害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予以适用 ,以便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完善中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没有产品责任单行法,有关产品责任的法律规范主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加以规定。尽管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已经于2000年进行了修改,但我国现行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产品适用的范围、产品缺陷的内涵、产品责任的主体范围等问题做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不同法律体系对产品责任的解决方式显示出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但尚缺乏对建立符合正义原则的产品责任制度这一根本性问题的深入探讨。产品责任涉及合同法与侵权法之间的互动,各国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模式。从引入严格产品责任的原因和严格产品责任的正当性两个方面分析,产品责任的严格性仍显示出不合理之处,而且将无辜旁观者纳入被保护人的范畴缺乏依据。提供服务的企业和不动产的设计者、建造者不需要承担严格责任,产生了法律制度上的不协调。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广泛的赔偿保障,严格责任存在的必要性也受到了挑战。建议由生产者承担与企业责任规则类似的过错责任,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9.
也论公平责任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责任原则上升为一般性的归责原则,在逻辑上易产生冲突,实务中也难以操作。因此,在我国的侵权行为法中,不能从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角度来认识公平责任,也不宜使用公平责任原则的提法,应该把公平责任作为无过错责任的一种类型来认识和理解,并应最终将其功能归还给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鲁晓明  程浩朋 《探求》2012,(4):68-74
警示缺陷责任本质上是一种过错责任,销售者只在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才应对缺陷产品所致的损害承担责任。在世界各国都对产品责任主体作出限制的大背景下,我国不加区分地要求销售者承担产品责任的做法过于严苛,正当性也值得怀疑,应通过司法解释弥补《侵权责任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论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这样的归责原则体系具有更大的合理性。特别是在知识产权领域中 ,应考虑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当适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行为标准的正义,具有是非标准、善恶标准、度的标准三个内涵层次。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的类型演进与正义内涵层次的展开高度关联,具有同质性。结果责任采客观的是非标准,古典过错责任始将是非标准与主观的善恶标准相结合,主观过错责任则极度张扬善恶标准。是非标准与善恶标准的不断磨合,引发了过错客观化的发展,过错责任内部多元化。一些固有危险的权利的涌现使是非标准内化,成为无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的基础和根源。随着法律实践的复杂,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的适用不免产生结果与其正义目悖论的情形,促使度的标准相对独立化,衡平责任或公平责任应运而生。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的双重多元化是正义内涵不断扩张和拓深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已由我国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对于中国侵权法律制度的完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侵权责任法中确定的归责原则采取过错责任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原则相结合的模式,过错责任原则是基本归责,无过错责任原则是特殊归责.而且改变了原来中国立法中特殊侵权行为适用单一的归责原则的做法,把它规定的比较复杂,要区分各种不同的情况,分别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侵权责任法中对于归责原则的规定体现了多层次性这一与以往民商法律规范不同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华德波 《社科纵横》2008,23(2):110-111
本文首先分析了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然后以责任竞合为中心,对赔偿请求权的限制适用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对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和附随性违约行为,均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归责.  相似文献   

15.
和谐以人性整合为目的,以价值整合为关键,以利益整合为手段.结果责任以阶级性的不平等为秩序,缺失价值整合,侵权责任要件化确立了利益整合的范式.阿奎利亚责任建立了阶级性主导下的贵族、平民人性均衡秩序,意志自由、行为自由都进入侵权责任的要件构造,价值整合、利益整合初步结合.主观过错责任确立了资本主义人性的自由秩序,人性平等获话语权,异化造成断裂.过错客观化是资本主义人性、价值观、权利义务趋中化整合的产物,弱势群体的保护有所加强,过错内部趋于均衡.社会连带与社会责任理论构成无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的基础,人性内省.和谐自觉.为济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之穷,权利叉务的技术平衡具有了独立的和谐价值理性,衡平责任或公平责任产生.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合同责任体系这一宏观视角 ,全面探究了以违约责任为核心 ,以缔约过失、无效合同责任、后契约责任为基本内容的合同责任制度 ,重点探讨合同责任体系的基本构成、发展变化、相互联系和基本特征 ,系统论述了划分合同责任的基本标准是合同阶段。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责任的法理基础以及多元化的合同归责原则 ,强调合同责任只有作为一个系统才能发挥整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质量强国和民法典编纂的时代背景下,《产品质量法》中产品责任规则的修订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明确销售者产品责任为无过错责任,将销售者的过错作为销售者生产者内部追偿的依据;其次,改革现有的产品缺陷认定标准,将违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为判断产品缺陷的出发点,就制造缺陷、设计缺陷、警示缺陷分别引入背离设计标准、合理替代设计标准、充分警示标准;最后,结合《民法总则》和《民法典侵权编(第二次审议稿)》的相关规定,将产品责任诉讼时效修改为三年,承认产品责任保护范围包括产品自伤和精神损害。  相似文献   

18.
朱兴 《社科纵横》2010,25(11):58-60
中国刑法学界对盗窃罪主客观构成要件的解释存在形式化的倾向,没有从刑法规范的保护目的出发,对盗窃罪主客观构成要件进行实质解释,无法合理地说明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疑难案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刑法学家罗克辛教授所提出的归责理论是一种对构成要件进行实质解释的理论,可以为中国盗窃罪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以跨国公司为被告的气候变化诉讼数量大幅增长。跨国公司复杂的组织结构和特殊的国际法地位,使得以跨国公司为被告的气候变化诉讼独具特点。虽然在针对跨国公司的气候变化诉讼中,以人权作为诉讼权利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人权法对健康环境权解释的局限性、诉讼可受理性争议、国际人权义务规范的不完善,以及跨国公司责任范围认定难、域外管辖权冲突、气候损害因果关系复杂等因素,导致以跨国公司为被告的气候变化诉讼面临诸多困境。完善针对跨国公司气候责任的实体法规则,有助于明确跨国公司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义务。推动法院追究跨国公司气候责任的积极性以及气候损害因果关系证明规则的创新,有助于完善追溯跨国公司气候责任的司法路径。  相似文献   

20.
美国20世纪70、80年代发生了两次“产品责任保险危机”,产品责任法也因此被攻击了20多年。在制造商和保险商利益集团的积极推动之下,美国掀起了一场产品责任改革运动,历时也已20年。产品责任改革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两点:(1)将产品责任法从扎根于历史的州普通法转移到联邦成文法之下,以求得统一性;(2)限制原告在产品责任诉讼中获得赔偿的数额。然而,使产品责任法联邦化的企图已经失败,而在各州的产品责任改革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回顾产品责任改革的历程以及其改革的原因对清楚地认识美国产品责任改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