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相对于立法、行政和司法这三权而言,党权、民权和政权可以称之为"大三权",党权是政权的核心,政权是实现党权和保障民权的制度形式,民权是党权和政权的基础和目的;民权监督党权、党权指导政权、政权促进民权.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大三权"的关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针和重要内容。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执政能力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最高价值目标;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执政理念,不断提高党在执政中的统筹兼顾能力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之一。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创新的最新成果,回答了我们党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的问题,其辩证关系统一于刷新执政理念、实现执政本质、提高执政能力和政治体制改革中。  相似文献   

4.
执政理念是指执政党对执掌政权的基本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及要达到的愿景所形成的认识。自党开始执政以来,党的执政理念先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萌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初步形成(延安时期),形成(党的八大),执政理念体系形成(党的十五大),执政理念体系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并且,党的执政理念在此演进过程中,有几个方面的特征十分突出:坚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展党的执政理念,坚持不断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的主要动力,坚持把握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证。党必须正确处理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党与法律的关系,发展和健全党内民主,建立相应的权力制约机制,进一步推动党的执政活动步入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一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进行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首次提出执政体制建设问题,事实上自民主革命时期党就已经展开执政体制建设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及教训。执政体制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与国家政权之间形成的具体制度及运行机制的总称,包括党与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政党、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很多专家学者认为,从执政角度来说,政治体制也可以称作执政体制,指出执…  相似文献   

7.
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之一。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创新的最新成果,回答了我们党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的问题,其辩证关系统一于刷新执政理念、实现执政本质、提高执政能力和政治体制改革中。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认真研究和思考“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从党的思想路线、执政任务、执政方式、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邓小平把握住了反映共产党执政规律三个根本关系: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执政党内部关系、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他的探索为我们党更加深入地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略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在50多年执政的风雨历程中,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和怎样执政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科学执政的一系列意识和理念。这些理念,既是我们党半个多世纪执政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科学执政的理性选择和客观要求。深刻认识和牢固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对于提高全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的政治理念与政治分析框架,"善治"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建设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借鉴"善治"加强党的执政理念建设,必须变革领导观念,科学处理党与社会的关系;强化执政合法性理念,赢得广泛、深刻的认同和支持;确立执政的民主、法治理念,实现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牢固树立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理念,增强责任意识与使命感;坚持和完善执政为民的公仆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