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黄宗羲《宋元学案·晦翁学案》称其哲学体系“致广大,尽精微。”他又是个书法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于翰墨亦加之功。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既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不啻瑶琪圭壁。”朱熹还精于鉴别考证,往往追源溯流,考订详实,引据精当。  相似文献   

2.
代天才 《船山学刊》2023,(1):107-117
宋末元初,涌现出一批以羽翼与阐释朱子著作为己任的理学家,董鼎即是其中之一。董鼎以朱熹《孝经刊误》为经,取代《孝经》今文、古文本,模仿朱子解《四书》的体例撰著《孝经大义》。他以理言孝,以孝统摄仁与礼,并以“全人”为孝的最终价值目标,丰富了《孝经》义理,完成了朱子学对《孝经刊误》的理学阐释。《孝经大义》促进了朱子著作的经典化,是我们观察朱子著作经典化的重要实例,在《孝经》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朱子言论同异考》(以下简称《同异考》)是朝鲜著名朱子学家韩元震(号南塘,1682—1751年)倾毕生精力研治朱熹(号晦庵,1130—1200年)理学思想而完成的一部重要朱子学著作。 《同异考》共六卷,分四十一个门类,四百七十八个条目。作者主要围绕理气、心性两大问题,详细辨析朱熹言论异同,考察朱熹思想变迁,究明朱熹晚年定论,比较系统地阐发了朱子学思想。这部著作至今仍是研究朱熹思想和著作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文献。 本文拟透过作者对朱熹言论异同的考辨,着重探讨韩元震的朱子学心性论思想,冀窥中朝两国朱子学传承和发展之一斑。  相似文献   

4.
朱子以"《易》本为卜筮之书"观念来解读《周易》卦爻辞,形成以复古为创新及跨越王弼注、孔颖达疏的高峰,上接汉代易学,溯及先秦易学,运用易象数学注解《周易》,获得易学史第三个里程碑的评价。其意义在于朱熹以此观念为中介追述作易者内在忧患意识,强化趋利避害的思想于内圣外王的意义,完成了朱子易学思想体系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5.
论朱熹《大学章句》的解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来 《文史哲》2007,(2):103-111
朱熹《大学章句》的特点是:以明德—气禀—复其明德为基本结构,以明德为心的本然之体,从而赋予《大学》一种心性论的诠释。这种高度心性化的经典诠释为道学的发展提供了经典理解的依据。而在朱子的《大学》解释的功夫论中,一方面,格物和诚意居于核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为学次序的关注成为朱子基本的问题意识。简言之,人的为学,必须遵照《大学》以格物为起点的顺序,一切功夫以存天理、去私欲的道德修养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朱熹谱序是研究其教育思想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朱熹亲笔为士族和百姓谱序,是朱熹践行《家礼》教育思想的活动。当代社会礼仪缺失严重,礼仪的本质是"敬",学习和研究朱子《家礼》"敬"的教育思想,对强化人本思想和礼仪观念,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都有着极其深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八琼室金石补正》一书作为宋代涪州石鱼题刻收录的“朱子诗”,虽确为朱熹《观澜》绝句,但既非宋刻抑或朱子真迹,也不在石鱼所在地白鹤梁,而是大约在清代中期才刻于北岩石壁的作品,当地人称作《北岩题壁》。  相似文献   

8.
朱熹史学思想在宋代史学上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是以理学集大成者著称的,他的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其实,朱熹的史学思想也十分丰富,笔者已经撰写专著论述①。然而,对朱熹的史学思想在宋代史学史上的地位,至今为止深入研究者不多。事实上,朱熹的史学才能在宋代就受到一些学者的推崇,如陈傅良在宁宗即位后曾辞去实录院同修撰一职,辞呈中提到:"当今良史之才莫如朱熹、叶适"②,对朱熹推崇备至。而朱熹至此时尚未在朝廷任过官职,他与陈傅良学术旨趣迥异,直接接触时间不长,通信也不多《朱子大全》中收入给陈氏数封信)。以陈氏当时的学术声望、才识及地位,如此称颂朱熹之…  相似文献   

9.
徽学动态     
5月12日至5月14日,“朱子民本思想与当代”学术研讨会在屯溪召开,这次会议由安徽省朱子研究会、江西上饶师院朱子研究所、福建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协办。  相似文献   

10.
一、朱熹的坎坷经历和他的教育思想朱熹一生,命途多舛:早孤家穷,“少依父友刘子翚寓建之崇安,后徙建阳之考亭,箪瓢屡空晏如也”(《宋史·朱熹传》)。生活拮据,寄人篱下;学无常师,全靠自己。在苦读的过程中,虽“祜人横截直截”,他“尺是不管”(同上),有志者事竟成,终于十九岁时登进士第。他在“学而优则仕”之后,又屡遭排斥和打击:孝宗时因力主抗战而被主和派汤思远之流进谗降职;继因直谏“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朱子文集》、《朱子语类》以下引语凡出此书者不再加注),“重振周孔之道”,又被以“讥君”罪贬谪;宁宗时他侍讲《大学》才四十六日,即被妒才嫉能的韩佗胄之辈诬陷罢官。至此犹不甘休,这伙有权无能之徒,为致熹于死地,又斥“时君世主欲复天德王道之治,必来此取法”(《宋史·朱熹传》)朱熹的“帝王之学”为“伪学”,于是“攻伪学者日急”,与此同时又  相似文献   

11.
曹端认为朱熹的学理体系对太极动静的内涵没有很好把握,从而产生了“自相龃龉”的说法。其《辩戾》在继承朱子太极学说的基础上,从自身真实的生命与智慧出发,提出了独到的理解与创见。他对朱子“太极”的阐发,不仅深入了学术层次,也体现出明初理学发展的问题意识及理论特色;不但是宋儒疑经思潮的继承和理学诠释学理论的大综合,也将时代背景融入到学术研究之中,成为中国古代诠释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2.
近年通过对朱熹事迹的考察,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弄清了朱熹的祖籍.②订正和补充了有关朱熹经历记载的失误和不足.清人王懋竑的《朱子年谱》,对朱与李侗最后一年的交往只字未提.而据《五夫里志稿》记载,这年五月至七月李侗三次"与朱熹书",十月初李侗"归赴福州"前,与朱熹在武夷山会面.又如除朱熹早年任同安县主簿期间到过泉州外,对其后数次出游泉州、福州一带,诸本年谱几乎都未提及.实际上,朱五十四岁时出  相似文献   

13.
郭晓东 《中国学术》2003,4(1):229-251
对《中庸》的诠释,是朱子(晦庵,1130—1200年)《四书》诠释工作的一重要环节。在朱子一生中,先后作《中庸章句》、《中庸或问》,删定《中庸辑略》,并留下了三大卷与门人研讨《中庸》的语录,自有《中庸》以来,在对《中庸》的诠释史上,朱子可说是一人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4.
2010年2月11日。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举办学术年会暨《徽州女人》首发式,市有关领导和学会理事五十多人参会。会议对学会09年工作进行了总结,重点商讨了2010年学会的学术活动。为隆重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朱子父母之邦的古徽州将有重要学术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5.
安国楼  王志立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0):86-88,108
北宋司马光所编的《书仪》和南宋朱熹的草就稿《朱子家礼》,是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两部居家礼仪规范著作。在礼仪环节上,后者继承前者,却要简省得多。在思想性上,两者都注重继承传统,又与时通变,树立符合时代需要和民俗风情的治家礼仪规范。  相似文献   

16.
郭晓东 《学术界》2022,(10):141-148
朱子对《中庸》的诠释,是建立在对程门后学说《中庸》成果的吸收与批判的基础之上,他对游酢《中庸义》的去取,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朱子说《中庸》大量吸取了游氏之义,远远比我们在《中庸章句》看到所引用的为多,可惜学者对此注意不够。但另一方面,朱子又对游氏《中庸义》有所不满。朱子认为,游氏说《中庸》多有“非儒者之言”。朱子又批评游氏说经在义理上有所缺失,且多有不合本文本意处。然而,不管朱子是吸收还是批评,都体现了游酢《中庸义》对朱子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汤勤福的博士论文《朱熹的史学思想》(齐鲁书社2000年1月出版,下简称汤著),拜读之后有一些感想,必欲一吐而快之。一汤著在史学史研究上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对朱熹《通鉴纲目》的考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通鉴纲目》“凡例”是朱熹所撰,他还撰写了部分的“钢”,而“分注”则是朱熹托其学生赵师渊撰写完成的,即认为《通鉴纲目》的主要作者不是朱熹而是赵师渊。这一观点影响极大,几成定论。对此汤著作了说细的考辨,得出了全然不同的新论断。作者考证,元朝贺善曾指出当时有人怀疑《通鉴纲目》非朱熹所作;全祖望、王梓…  相似文献   

18.
朱熹陈亮论战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亮与朱熹于淳熙九年(1182)在明招堂见面后开始他们的学术论战。以后,两人通过书信往返进行学术争辩,使这场轰动学界的学术论战得以深入开展。从现存陈亮致朱熹的八次书信和朱熹致陈亮的十五次书信中,可以看到这场论战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十分明显,他们之间论战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持有不同的价值态度,正如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所说:“夫朱子以事功卑龙川,龙川正不讳言事功,所以终不能服龙川之心。”正由于朱熹、陈亮对道德与事功、即内圣与外王的态度严重分歧,故而才引起王霸义利等一系列学术问题的论战。一、“王道”与“霸…  相似文献   

19.
《徽州社会科学》2007,(6):57-57
由安徽省朱子研究会、福建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江西上饶师院朱子研究所联合举办、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承办的“朱熹民本思想与当代”学术研讨会,5月12日至14日在安徽黄山市屯溪“程朱阙里”召开,来自近十个省市90多位专家学者是研究者出席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市新安朱子研究会更名程朱理学研究会,是为了拓展研究范围,探讨二程到朱熹整个理学形成过程,原因,作用,使思想研究达到一个新的深度和高度。同时也扩大了程朱宗亲联谊的范围。今天我们在屯光开会,二程与朱熹祖居都在这里,在篁墩,在屯溪,在黄山市,这里叫“程朱阙里”。二程的子孙来祭过祖,朱熹自己来祭祖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