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古军占领成都,是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深入西蜀堂奥之区,建立永久性据点,作为立足"根本",进而顺江东下、攻灭南宋的战略布局。占领成都不仅有助于充实蒙古军事实力,也为日后蒙、宋两军在川蜀对峙格局奠定基础。在平定四川、灭亡南宋的战争中,蒙古军借助成都平台的战略支撑,发挥了招降纳叛、统军伐谋、转饷馈漕的重要作用。元朝灭宋后,成都作为四川蒙古军都万户府驻地,是全国著名的军事重镇,兵戈军戎色彩极为浓厚。成都之所以能在元朝大一统的格局下,在"马上取之,马上治之"的进程中,彰显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与成都本身的战略位置有关,也与亡金、亡宋后的形势有关,更与全国统一后的国内时局有关。  相似文献   

2.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军形成了假道大理经南宋广西北上灭宋的"斡腹之谋"。前四汗时期,因受宋蒙关系及宋蒙战局影响,吐蕃、大理一线即今藏彝走廊地区成为蒙古军对宋战略主攻方向和进军路线要道,大理及周边诸蛮被迫卷入蒙古军征服计划与行动之内,因而其时蒙古与大理关系带有鲜明武力假道借路的军事色彩。  相似文献   

3.
陆九渊生活在南宋时代,民族矛盾是南宋社会的主要矛盾。绍熙二年,陆九渊“拜之任之命”是忧国忧民的壮举。指控陆九渊“镇压农民起义”所引事实不足为据,把“捕逃卒”与“镇压农民起义”相提并论不合逻辑,也不符合历史事实。陆九渊知荆门军,备战练兵、建立保伍、整顿税收、移风易俗,功不可灭;陈九渊一心为民,“爱人利物”的精神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4.
蒙古原是金朝属部,成吉思汗受金官封“属部统领”,乘金朝衰败,称帝建国,接着出兵攻金,逐鹿中原。其继承者先后灭金、灭南宋,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其国号本为“大蒙古国”(在中原汉地称“大朝”),第五代大汗忽必烈建新国号“大元”以示承继中原历朝统绪,同时保留原国号,遂称“大元大蒙古国”。元人以太祖成吉思皇帝为本朝开国君主,明初所修《元史》同此。所以元朝起始年代应为成吉思汗建国的1206年。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征服了直到小亚、东欧的西域许多国家,实行皇族领地分封,形成西北四个汗国,称“宗藩之国”。元朝皇帝是大蒙古国大汗,各宗藩奉为宗主,名义上统有包括各宗藩国的辽阔版图,实际上各宗藩国均自主统治本国;被宗藩称为“大汗之国”的元朝廷直接管辖之地为中书省和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十行省,以及吐蕃三道(算一个行省),这就是元朝的疆域。  相似文献   

5.
云顶城位于四川金堂海拔968米,相对高度513米的云顶山巅。它东与炮台山锁江相望以扼沱江金堂峡江防;西控成都平原以拱卫成都;南凭水磨河之深谷险水以临怀安军通往成都东山五场之通道;北恃危隘高定关与小云顶山互为依托而控成都至潼川府之孔道,实扼成都东面之门户而为东西川之要冲。宋代建国之初,即以此地形势险要而于山下建立怀安军,以使东西川有事皆可扼之于此而不得越境以西东,使之成为东西川之锁钥。南宋末抗蒙战争中建城于此,确有卓见远识。 云顶城是由于南宋末年宋蒙战争形势需要而筑设的。公元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以后,蒙  相似文献   

6.
二、元明清时期的草原文学公元12O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建立了蒙古汗国。公元1234年,蒙古与南宋军联合灭金。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公元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全中国版图。元代的疆域,史称“北逾明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乙。)实际上是东、南到海,西到新疆及以西,西南包括西藏和云南,北面包括西伯利亚大部,东北到鄂霍次克海。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游牧民族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发展到力量最强的时期。蒙古最早见于《旧唐书》之蒙兀室…  相似文献   

7.
南宋开禧三年(1207)安丙与蜀中义士杨巨源、李好义等人平定了吴曦叛乱。为稳定四川边防、分散兴州军力,南宋中央超擢身为下层军将的杨、李等人进入都统制、宣抚司中,以制衡兴州旧将并稳定四川边防。在收复失地的过程中,杨、李等人跃迁为主要领军将领,激化了他们与兴州旧将的矛盾。同时,作为下层军将,他们的政治行为与军政制度也产生冲突,激化四川政局中的军政矛盾,失去宣抚使安丙的信任,最终被兴州旧将杀害。下层军将因非常规的军功而超擢速进至军政中心,置身各方势力的矛盾之中,且因自身政治资本薄弱,政治行为、政治认知与军政制度格格不入而陷入政治困境之中。这种困境不仅反映了军政调整过程中的关键症结所在,也表现出体制内下层军将获得非常规超擢之后与政局、制度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8.
忽必烈在其先辈统一蒙古及灭金亡西夏的基础上,于1279年最终灭亡南宋小朝廷,完成了全国大统一。在元王朝统一管辖下,四百年来四分五裂的中国重新振兴、强大起来,国内各民族之间以及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在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国内的民族大融合,也再一次出现新高潮。元朝大统一是符合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愿望的,是依时顺势推动历史前进的。忽必烈本人,在这惊心动魄的政治、军  相似文献   

9.
1 四川的历史是一部移民的历史.据可靠的历史记载,大大小小的称民活动发生过许多次,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举秦民万家入川,开垦荒地,兴修都江堰;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南阳、三辅居民数万家入川避乱;西晋时,雍、秦大旱,两州流民数万逃荒到川;西晋灭亡后,当时在蜀的陈汉李氏政权鉴于巴蜀因战争而人口减少、都邑空虚,从(片羊)柯引僚人10余万家入川;南宋初年,金灭北宋,北方居民南迁,大批陕甘居民入川,导致四川人口增长,1223年,总人口首次超过600万;蒙古自蜀攻宋,使得这一地域的人口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是南宋时期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和农民起义军的领导者,又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起过革新作用、创造成就极高的伟大文学家。千百年来,他的爱国词为无数的人们所传诵,所  相似文献   

11.
1234年1月金亡以后,南北形势由宋、金对峙变为宋、蒙对峙。这年6月,南宋发动了收复河南“三京”(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商丘)的军事行动,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宋、蒙战争正式爆发。对这一历史事件,前人撰文多有涉及。笔者拟对南宋这次军事行动失败的原因,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2.
女真是我国古代的民族,出自隋唐黑水靺鞨,至辽代称为女真。公元1115年,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政权,国号金,二十余年间,灭辽亡北宋,成为统治北部中国的封建王朝,至“绍兴和议”以后,确定以淮河为界,与南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公元1234年被蒙古汗国所灭。 金朝统治北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  相似文献   

13.
宋南渡后,蜀去朝廷万里,“三军之司命,生灵之寿脉,皆系一帅”,(吴泳《鹤林集》卷一五)代替中央在四川六十州行使节制大权的安抚制置使的作用,显得愈益重要.弄清历任四川制置使的情况,对于理解蜀事的变化由来,关系极为重大。清代学者钱大昕曾以“四川制置”为题,详考绍兴以后历任四川制置使的姓名及其任职岁月,(《十驾斋养新录》卷八)为我们勾画了南宋四川制置的大体轮廓。吴廷燮继又编制《南宋制抚年表》,(载《二十五史补编》)更进一步充实了钱氏“四川制置”的内容,则南宋四川制置的考证日臻完善矣.  相似文献   

14.
李宗勉早年长期在两浙西路基层任官,后于宋理宗朝嘉熙年间入朝为相,宋理宗朝前期为南宋、金、蒙古三方政权鼎力、交替之际。李宗勉意识到了蒙古的崛起对南宋的威胁,在此背景下李宗勉的主要事迹均与御蒙有关。针对山东红袄军在南宋、蒙古之间的时纳时叛,李宗勉认为山东红袄军并非忠义,实为盗贼,在南宋一方并不可靠,切并不可招抚并加以利用。针对端平年间决议收复三京之役,李宗勉并不赞同草率出兵,主张应积极防御。在对蒙作战准备充分、充分了解蒙古作战意图之后,再行收复;对于收复三京之役失败后宋蒙战争全面爆发,朝中准备与蒙古议和的主和派逐渐占据上风。李宗勉并不赞同史嵩之等主和派的议和主张,李宗勉认为蒙古的意图并不是与南宋讲和,应加强江淮、四川一线的防御,防备蒙古大举南下攻宋。李宗勉的御蒙对策部分被宋理宗所采纳,有益于稳定宋理宗朝前期政局。  相似文献   

15.
前言蒙古帝国第四代大汗蒙哥(宪宗)在他统治的第七年(公元1257年)下令远征南宋,并亲自率军向四川方面进发。但是,他在翌年秋七月(旧历)因军中蔓延传染病而死于前线合州附近的钓鱼山。因此,不仅他计划覆灭南宋的事业遭受挫折,而且围绕大汗汗位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发生战争,引起了“阿里不哥”之乱。  相似文献   

16.
《左传》是我国的一部具有创造性的历史著作,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记载了许多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这些言辞往往“文典而美”,“语博而奥”。(刘知几《史通》)。《宫之奇谏假道》中,宫之奇的辞令就非常精彩,本文拟对宫之奇的精彩辞令做一分析。 《宫之奇谏假道》选自《左传.僖公五年》,记录了晋国假道于虞,灭掉虢国,而又乘机灭掉虞国这一历史事件。宫之奇是虞国的大夫,见识很高远,当他听到晋国再次向虞国假道时,就深刻地认识道,晋国的野心不仅仅是要吞并虢国,而且还要吞并虞国,因此,假道这件事是关系到虞国生死存亡的大事。有了这样清醒的认识,宫  相似文献   

17.
赵开酒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开是南宋初年的一个著名理财家.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到绍兴七年(1137),他曾相继担任同都大提举川陕茶马事、川陕宣抚处置司随军转运使、专一总领四川财赋.四川都转运使等要职,创立了一套新的财政模式,大体上奠定了南宋四川赋税体系的基础.绍兴七年,四川的财政岁收高达3667万缗,其中,“劝缗激赏等项窠名钱物共二千六十八万”,都是新增税收.这比北宋末年四川的1599万缗财政岁收几乎多了一倍.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吴玠吴璘是我国南宋高宗建炎年间西北地区有名的抗金将领。当时全国最负盛名的抗金将领,在东南江淮地区如果是张浚、刘光世、韩世忠和岳飞(当时号称四大屯军)的话,那么,在西北地区则首推吴玠吴璘了。由于吴玠吴璘在从事保卫大西北的抗金斗争中,能够比较爱护人民,与士兵同甘共苦,并能以毕生精力积极坚持抗金斗争,故他俩在西北广大人民和士兵中,享有极高的威望,深得人民和士兵的推崇和拥护。当时岳飞在江南地区军民中的威望是“时誉翕然”,而吴玠吴璘在  相似文献   

19.
(一) 十九世纪末,朝鲜封建社会孕育着极大的矛盾。甲午农民战争就是这种矛盾的总爆发。一八九四年五月四日,全(?)准在全罗道古阜郡点燃了农民革命的烈火。他宣布:“一日不杀人不伤物;二日忠孝双全,济出安民;三日逐灭倭夷,澄清圣道;四日驱兵入京,尽灭权贵”。“逐灭倭夷”,“驱兵入京,尽灭权贵”成为农民军的大无畏的战斗口号,是标明斗争的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全(?)准指挥的农民军迅速发展。朝鲜南部地区卷进农民革命战争的烈火之中。  相似文献   

20.
反映南宋末年四川军民抗元斗争的几件历史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春,崛兴于我国北方境内的蒙古(1271年改国号元)贵族,正式发动了对宋朝的大规模战争。此后四十多年的时间,蒙古(元)与南宋之间战争频繁,直到公元一二七九年元灭南宋。 在宋、蒙长期战争中,四川地区是蒙古贵族军事进攻的重点。战争伊始,蒙古军队即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