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构投资者通过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成为非上市公司的股东,其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的程度要远远大于参与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通过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提升公司价值.然而从实践来看,尚存有诸多法律问题成为机构投资者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的桎梏,并阻碍其功能发挥.因此,厘清机构投资者对于非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影响方式,并从法律上界定机构投资者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的权利与义务界限,然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监管机构通过明确法律依据和监管政策对其治理作用的制约因素加以排除,可提升机构投资者对非上市公司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试论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搞活公司的关键.机构投资者的崛起和发展,给全球范围的人们带来了一种化解公司治理结构危机的新思路.从机构投资者优于个人投资者的特点,以及其介入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积极影响,可见只要不断克服和限制其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通过立法,不断完善、创造条件使之积极介入公司的治理结构,在现阶段,不失为解决公司治理结构危机的一种有效的、可行的办法,并对进入攻坚阶段的我国国企改革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样本分类,分别考察了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两类机构投资者在不同的控股环境中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检验了代理成本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关系之间起到的重要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投资基金持股比例的增加能够有效促进民营及国有上市公司绩效的提升,且代理成本在二者关系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证券公司持股比例仍能够通过降低代理成本的传导机制促进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但与国有上市公司绩效无显著关系;民营上市公司中,基金持股比例对代理成本的抑制效应及对公司绩效的促进效应显著高于国有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散户、大户(控股股东)和机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也构成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由于不同类型投资者的特征不同,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方式。散户投资者通常资金规模较小,一般进行被动投资,不直接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上市公司治理主要依靠法律法规体系,股票市场交易机制。以散户股东为主构成的上市公司的治理模式形成了“保持距离型”公司治理模式,其特点是没有大股东侵占公司利益,但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大户投资者所拥有的资金规模较大,且是自有资金,所以没有资金的代理成本,他们在上市公司中通常拥有一定的控股地位。存在大户投资者股东的上市公司,由于大户投资者会对经理人进行有效的监管,不容易有“内部人控制”现象,但大股东为追求“私有利益”,往往有着对小股东的侵权行为。机构投资者虽然也拥有资金规模大的特点,但其资金是有代理成本的,另外受政策法规的限制,传统上机构投资者也不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只进行被动投资。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不断上升及维持投资者风格等原因的影响,机构投资者开始逐渐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其方法主要是积极主义投资,如投票动议和与上市公司经理人谈判等。  相似文献   

5.
钱露  董继华 《山东社会科学》2012,(2):154-157,162
机构投资者是否参与上市公司的治理,取决于他参与公司治理收益与成本和参与治理、不参与公司治理的收益比较,即监督的绝对净收益和相对监督收益。将相对监督收益作为标准,通过机构投资者与经理之间的博弈,考察投资策略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采取长期投资策略更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而采取短期投资策略则不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6.
培育积极的机构投资者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才能促进新兴市场的稳定和良好发展。但我国的机构投资者目前还不能在公司治理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机构投资者积极行为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公司治理的关键矛盾,本文提出了我国培育积极机构投资者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1775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DEA方法计算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值,并利用Tobit回归方法对公司治理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整体偏低,达到有效治理的上市公司数量极少;股东大会代表人数出席比例、机构投资者监督情况等因素对公司治理效率产生显著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应当引起投资者和公司治理层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王秀华 《兰州学刊》2006,(12):61-63
美国是当今世界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最为积极的国家,其许多成功经验可资借鉴。文章通过分析美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及效果,总结了美国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主义”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推动中国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走向“股东积极主义”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机构投资者正成为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它们过去被忽略的股东地位和功能越来题受到重视。国外研究显示,股东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虽然促进了企业结构调整和(不良)资产的剥离速度,但并没有显著推进企业的盈利、资本支出以及企业控制权的变化。但在近年,投资者参与企业公司治理的水平在提高,股东积极主义在未来将产生更大的效应。在管理层的推动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迅速,但充分发挥投资基金的上市公司治理职能在我国受到许多现实限制。我国投资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有更迫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法人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提高法人股股东持股比例 ,相对集中上市公司股权 ,使政府部门由绝对控股转变为相对控股 ,能强化上市公司股权的约束机制 ,加强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因此 ,通过国有股减持实现国有股法人化 ,培育机构投资者和大力发展法人股市场等措施 ,能够改善公司治理 ,提高上市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价值创造与投资者信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股票市场上,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司空见惯,不给投资者回报天经地义,这一切源于上市公司缺乏规范的治理结构。治理结构残缺或畸形,使公司价值一落千丈,投资者信心丧失殆尽。本文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缺陷、后果及其危害作了分析,建议政府尽快修订和完善现行法规,以正本清源,改良股市“生态”,规范上市公司行为,使股市摆脱边缘化困境。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IPO后业绩下滑问题被学术界称为"IPO效应"。"IPO效应"给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聚焦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中的风险投资成份,研究风险投资介入对公司"IPO效应"的影响,并从虚假包装和财务粉饰的角度进行来解释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后业绩下滑现象。本文发现,出现"IPO效应"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前普遍存在虚假包装现象;相对于没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上市公司,有风险投资介入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发生虚假包装和财务粉饰,形成更严重的业绩下滑。  相似文献   

13.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盈余管理手段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沪深股市2004-200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管理层采用线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没有监督效果,相反却促进了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的程度;而对公司管理层采用线下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具有监督效果。进一步地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仅体现在机构投资者增持组中,而在机构投资者减持组中,没有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这些结论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力度还不够深入,现有的机构投资者对于信息使用和识别的能力可能还很有限。  相似文献   

14.
保护投资者权益是公司治理契约的核心问题.投资者关系管理是维系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准租金创造与分配的公司治理契约的执行机制.公司治理作为界定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并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的契约,其执行机制是,沿着由私人自我执行、第三方中介私人执行到国家法律强制执行再到公司自主执行的路径不断演进,其演进机理是,基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权的优化配置以及公司治理效率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引入机构投资者以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的德日模式巳成为国际公司治理模式变迁的统一基础.本文首先对美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经验和捷克共和国利用机构投资者完善国有企业治理反而恶化公司效率的教训进行了实证,然后结合转轨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入机构投资者、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美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实践考察后认为,机构投资者是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较大作用,一方面决定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机构投资者赖以存在的金融制度环境.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上看,只有养老基金这类机构投资者能在公司治理中发挥较大作用,共同基金和保险公司并没有发挥积极作用的激励.从根本因素上看,美国金融制度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及投票权的限制对其参与公司治理的消极作用起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股东特质的视角,以2007-2011年我国A股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不同股东对企业技术资本和绩效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技术资本存量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对二者的关系不存在调节效应;内部管理人对二者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调节二者关系的强度;国有控股对技术资本与公司绩效呈负向调节作用,为纯调节效应,调节二者关系的方向和形式;第一大股东对二者关系呈U型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使用工具变量控制模型的内生性及Heckman两阶段模型校正样本的选择性偏差后,该结论依然稳健.就作用机制而言,机构投资者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改善公司的信息环境和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民营企业,机构投资者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更大;此外,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存在差异,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则相反.  相似文献   

19.
朱雪华 《理论界》2008,69(4):63-65
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时可能会遭受的成本进行了分析,得出机构投资者不是“天然的”公司治理积极参与者的结论。因此,应该重视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但也不能过分夸大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冀运福 《河北学刊》2007,27(1):206-209
公司治理是公司与股东、经营者、债权人、职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关于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契约、文化的制度性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合理配置公司中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矫正或弥补现代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因两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人经营风险及公司规模的扩大对社会公正和秩序的威胁,使公司本身的自由与保障公司关系人的利益之间协调发展。公司治理是公司自治和法律规制的统一。基于权力制衡、公法私法化、减少组织成本,促进长期交易、弥补市场不足、调整利益冲突,促进经济主体之间合作等方面的需要,法律有介入公司治理的必要。但法律在介入公司治理时必须为公司自治留出足够的空间,发挥合同、章程、市场、文化等非正式性制度的作用,以弥补法律的局限,使公司治理机制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