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一统”扼杀了文学的生命力──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初探吴国璋本文从列宁与无产阶级文化派之间在文化理论和政策方面的斗争的角度,主要探讨了导致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大一统”扼杀了文学的生命力。作者认为在苏联文学所走过的几十年...  相似文献   

2.
据苏联《俄罗斯文学》1983年第3期报道,1983年2月9日是俄国著名诗人、俄国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瓦西里·安德烈耶维奇·茹科夫斯基诞辰200周年纪念日。苏联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世界文学研究所、国立托姆斯克大学以及作协等单位在列宁格勒联合举办了“茹科夫斯基和俄国文学”全苏学术讨论会。苏联科学院院士Д.利哈乔夫、俄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A.叶祖托夫分别致开幕词与闭幕词。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在苏联文学界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也是苏联世界文学研究的一个关键词。在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吉洪诺夫作了《现代世界进步文学的报告》,他以“世界进步文学”为核心观念描画了一幅世界文学地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由于“进步”的政治性成为世界文学的评价标准。1957年4月,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举行的“关于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学术讨论会从文学内部发掘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因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在于“民族普遍性”与“理想超越性”的统一,它立足于各民族共同的传统,同时又超越各民族局限,强调一种对世界性理想存在的表达。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研究为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国世界文学理论的构建,应该尝试建构一种新的不同的对“文学”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据苏联《文学问题》杂志1985年第7期报道,去年10月苏联和罗马尼亚两国学者在莫斯科举行了以“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欧洲社会主义各国(1945—1980)文学的发展”为题的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根据苏联科学院斯拉夫学和巴尔干学研究所同罗马尼亚科学院G.克林内斯库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研究所协作课题《文学和艺术对社会主义意识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贡献》而召开的。上一次讨论会是1979年在罗马巴亚举行的,议题是“在欧洲社会主义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分期问题”。苏联科学院院士、斯拉夫学和巴尔干学  相似文献   

5.
在英美关于苏联文学史的著作中,对于苏联文学的具体发展道路,大致上抱有这样的看法:在十月革命后的最初年代,苏维埃政权还不能完全控制文学界,这一时期,作家们能“自由和美好”地进行创作;当苏维埃政权逐步巩固,在苏联共产党和斯大林领导下,确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后,苏联文学就开始衰  相似文献   

6.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5年第3期报道,为了纪念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契柯夫诞辰125周年,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和苏联作家协会,于1985年1月23—24日在莫斯科举行《契柯夫与世界文学》会议。近20名学者在会上作了报告,其中有:《关于研究契柯  相似文献   

7.
本文载苏联《亚非人民》杂志1977年第6期.文章对近几年来苏联东方学界围绕这一问题开展的讨论做了总结,有助于了解苏联东方文艺学对以下六个理论问题的看法:1.如何对待革命前的东方文艺学研究;2.东方文艺学的理论水平及其方法学的发展方向;3.文学分期原则;4.东方文学中的启蒙运动;5.东方文学中的国际主义和民族性;6.东、西方文学的融合.摘译如下(文内着重号是原作者加的,小标题是译者加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研究(包括文学研究和作品翻译)中国文学的情况,有必要作一全面性的回顾。首先,近15至20年来,这一领域的成果并未加以总结,分析也不够充分。全面回顾有助于突出最重要的问题和发现疏漏之处。另外一个原因是苏联的中国学研究(包括文学研究和作品翻译)日益受到世界汉学研究的注意,介绍苏联中国学(文学研究)的文章和评论在外国汉学研究出版物中相继出现。这些文章在内容的充实性和科学性方面水平不一,有时还带有一些有争议的、乃至错误的论点,看来这只能用文章作者缺少充分的情报来源或对苏联中国学的发展特点缺少明晰的了解来解释。本文的目的在于阐明六十至七十年代苏联中国学(文学研究)研究的概貌。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俄苏文学研究,首先,与俄语和文学教学密切相关,因为美国绝大多数的研究机构设在大学内,研究工作与教学工作结合很紧。其次,俄苏文学研究与整个苏联研究也很难完全分开,因为尽管美国文学研究工作者偏重或强调文学的美学分析方法,但归根结蒂是通过俄苏文学研究来了解俄国的文化历史、苏联的社会政治状况、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移民文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苏联的解体、政局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俄罗斯,人们开始重新评价苏联时期的文学创作。一度辉煌的一些作家被冷落一旁,而十月革命后因种种原因被打入“地狱”的作家开始被人们“挖掘”、研究、重视,苏联时期被禁止传播的作品开始出版发行。俄罗斯移民文学做为新时期的“宠儿”,成为当今俄罗斯文学界研究的热门。索尔仁尼琴的回归更引起了文学界的骚动,把对移民文学的研究推向又一高潮。俄罗斯移民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产物,它是俄罗斯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移民文学之所以成为俄罗斯文学中宝贵…  相似文献   

11.
陆凤梅 《社科纵横》2014,(4):111-113
苏联电影文学早已成为历史,然而在人们的影坛记忆里,苏联电影的辉煌和贡献却是抹不去的一页。本文通过对苏联电影思想内容的进步性、电影语言的独创性和浓郁的文化性的分析,探讨了苏联电影与中国电影的联系以及对中国电影风格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据苏联《语文科学》杂志1985年第2期报道,去年10月在里加召开了文学史研究方法论和方法学术讨论会,会议分四个专题组:理论问题;十六至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学;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俄国文学;苏联文学和文学的相互联系。克拉斯诺夫宣布开会并作了报告,他评述了当代文艺学中方法论上取得一致而趋向、原则、观点不同的文学理论共存和相互作用的良好状况。乌多多夫在报告中分析了文艺学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伊夫列夫和塔加诺夫的报  相似文献   

13.
简讯四则     
据《苏联科学院院报(文学和语言类)》1989年第3期报道,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教育科学院院士、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弗拉基米尔·罗季奥诺维奇·谢尔比纳于1989年1月24日逝世。B.P.谢尔比纳生于1908年6月24日1929年毕业于克拉斯诺达尔师范学院文学系,并以一个普通教师开始了自己的劳动生涯。1940年被接受为苏联作协成员。曾任《真理报》、《消息报》和《十月》、《新世界  相似文献   

14.
据《苏联科学院院报(文学和语言类)》1988年第5期报道,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于1988年3月24日召开了纪念伟大作家高尔基(1868-1936)诞辰120周年学术会议。研究所所长库兹涅佐夫通讯院士在开幕词中指出:高尔基建议创建的、后来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研究所决定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来纪  相似文献   

15.
以往的文艺理论教材,在谈到文学的基本特征时,都毫无例外地引证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的别林斯基在《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中的一段话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立论根据。 苏联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波斯彼洛夫在其《文学原理》中明确表示:“一些人把艺术的特性归结为形象性,这种观点是陈旧的。”在他看来,艺术形象作为创造性的想象的产物,应当是以情感为特质的。苏联另一位有影响的文艺学家赫拉普钦科同样认为,以形象为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把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当作文学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只有当问题涉及现实主义文学的时候,这些考察…  相似文献   

16.
评论是能够影响整个文学过程的环节。评论应深入地探讨语言艺术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全面地解释构成语言艺术主要意向的因素,揭示各国文学相互作用的实质。很遗憾,现在没有很多评论文章能向读者和作者提供概括的判断以资学习研究。必须吸引文学评论去关心苏联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复杂过程。文学对时代政治问题日益关切,文学正在积极参与意识形态的尖锐斗争。  相似文献   

17.
据苏联《文学问题》杂志1984年第10期报道,1984年6月5日至6日,在莫斯科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苏美两国文艺学家举行了首次普希金学术讨论会。在第一天的会上,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帕利耶夫斯基致词欢迎美国学者前来与苏联普希金学专家共庆诗人诞辰185周年。美国斯拉夫学家代表团团长韦尔(伊利诺斯州西北大学教授)代表全体美国学者致答词,希望已开始的学术交流会继续下去。第一个做报告的是与会最年长的苏联语文学家贝尔扎。他讲的题目是《普希金的多方面才能》。报告人提出,普希金完全可以进入文艺复兴时代最杰出的巨人(如但丁、达·芬奇等)之列。因为国内外的研究家们早已一致公认普希金是深邃的思想家、诗人、散文家、评论家、政论家、出版家、知识渊博的学者、人类历史和人类文化的赏识家。普希金的多才多艺还表现在他对历史的  相似文献   

18.
据《饿罗斯文学》杂志1984年第4期报道,1984年5月15至16日在苏联科学院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普希金之家)召开了学术讨论会,庆祝著名作家列昂诺夫85岁诞辰。研究所所长、语文学博士A.伊耶祖耶夫宣布开会,由饿罗斯联邦功勋科学家、语文学博士B.科瓦廖夫致开幕词,并宣读了列昂诺夫写给与会者的贺信。会上,有近40人作了报告和发言,内容涉及到列昂诺夫与当代文学和十九世纪俄罗斯古典文学传统的联系、与苏联各民族文学的关系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生态研究发现,自然生态环境不仅对人的机体起作用,而且还影响人的精神和道德。这一生态与精神道德方面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苏联文艺界密切的关注。人与自然,成了苏联文艺界道德探索方面的一个重要的主题。苏联著名作家谢尔盖·扎雷金强调指出,目前文学面临着一个新的任务,如果说以往的文学始终在探求生活的意义,那么今天它就应该去“保护好生活本身,亦即大自然。为之不仅要确定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学应该全力努力,以促使尽快地形成一种“能与毁坏大自然的势力相争相抗的”新的处世态度。大自然中的一切,包括人…  相似文献   

20.
据《苏联斯拉夫学》1989年第3期报道,苏联和美国的乌克兰学家于1988年6月4—15日在基辅和利沃夫两地举行了学术会议,议题是:古代的乌克兰文学和乌克兰近代文学的形成。乌克兰科学院舍甫琴科文学研究所所长И.А.泽维林院士指出:改革为更准确、更客观地研究乌克兰文学史提供了可能,研究中不必再去回避那些“空白点”,但也不要忘记近代文学的根是在基辅罗斯文学之中。会上听取了9篇报告,内容涉及:18世纪后25年至19世纪初乌克兰精神生活的进展;基督教进入罗斯和古代乌克兰文学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