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醒世姻缘传》是用山东方言写就的清初白话小说之一,其中有大量的“把”字句和“将”字句,它们是处置式的主要类别。从两种句子数量悬殊的现象来看,清初时期,“把”字句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法旬式,在白话小说中有很强的生命力,而“将”字句书面语意味较浓,因此其处置用法逐渐被“把”字句替代,从书面语中日渐退却。对《醒世姻缘传》这两种句式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问世年代稍晚的《红楼梦》中处置甸的研究提供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把”字句是汉语中运用最广泛、作用最显著的重要句式之一,前辈与时贤们对此已经做过不少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对于“把”字句,汉语学界传统的看法多认为是用介词“把”将宾语提前,语义上是用来表示处置义,“把”字后的词语多属于定指的事物,“把”字句的动词不单独出现,即不能是光杆动词。近年来又出现一些新理论,这些新理论很引人注目,他们从不同角度来观察“把”字句,使研究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3.
与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相比,沔阳话中以“等/紧”构成的被动句只有完全式被动句,以及含被动意义的“遭、挨、乞、逗”谓词,没有复合形式,其所带的宾语也各有限制。在句法功能上,“等/紧”字完全式被动句可做定语、主语和宾语,在语用上是地地道道的白话,普通话中较文一些的“被”字句不能译成沔阳话的“等/紧”字句。  相似文献   

4.
首先提出了界定汉语被动句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论证:近代汉语阶段“遭”字句也经历过词汇意义逐渐虚化的过程,即“遭”曾经拥有过一段时期的作为被动标记词的用法,同时探讨了近代汉语时期一些被动标记词此消彼长、优胜劣汰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把”字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悔》为基础,同时参阅了明、清的十几部白话小说,对《金瓶梅》的“把”字句作了多角度的观察和分忻。得出以下结论:1、“把”字句动词语义不指向“把”字宾语的反向结构在明代已发展成熟;2,“把”字句动词的发展变化促进了“把”字在意义与功能上的虚化;3、“把”字句否定式以否定词出现在“把”之后为常例;4、“把”字宾语已发展成熟,在动作未发生时,其所指并不存在的表确指的宾语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把”已语法化为功能投射的中心语,“致使性”是“把”字句句式义,它附着在“把”字上。使用句法替换标准或语义指向标准易于把两类汉语“把”字句即致使义“把”字句和处置义“把”字句区分开来。“把”字句的各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错综复杂,也因此产生了歧义性“把”字句。设计“分解型”词条指派方法,借助广义斯科伦项理论,在多模态组合范畴语法MMCCG中不仅可以将各种“把”后VR区分开来,还可以精确地刻画“把”字句的各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特别是能成功地处理两种歧义性“把”字句,弥补了句法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表达思想的需要,汉语传统的“被”字句在结构和语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一方面,“被”后的成分出现了形容词、名词等其他词性,打破了常规的用法。另一方面,“被”字句通常只用于消极义的语义限制在书面语中逐渐被消解,而且语义的内涵也明显扩展了。  相似文献   

8.
戚晓杰 《东方论坛》2008,(3):95-100
汉语句式结构框架在其产生之后并非静止不动,除其自身的丰富发展之外,它还向不同的语法结构层面渗透,汉语词、词组、句子在结构关系上所具有的一致性由此产生。明末清初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中的比拟句、“把”字句等就充分显示了汉语句式结构的这种中间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在现代汉语中“把”字句的否定形式以否定词在“把”前出现为正确,但是通过语料收集,发现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另一种以否定词出现在“把”字结构后、动词性成分前的否定形式,称之为否定后置的“把”字句,尽管数量不多,但是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却值得研究,有助于对“把”字句的成句规则、结构限制等方面的进一步规范。文章借助焦点理论,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入手,对这种否定成分后置的“把”字句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非"宾语前置"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非“宾语前置”把字句。“把”后名性成分不能还原为句法宾语,其语义范畴要由动词来指认,且与不同类别的动词有一致关系。除施动句外,一些状态句也可以转化为非“宾语前置”把字句。是否选择把字句、选择何种把字句,要受句法、语义、语用的综合制约。  相似文献   

11.
问题重重的“以上”和“以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以上”和“以下”两个语言形式,仅从有文献可查的上古汉语算起,就已经使用将近三千年了。三千年来,随着时代的演进,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使用范围这么广,出现频率这么高,如果表义不明确,用法不规范,那危害可就大了。在古代汉语里,这两个语言形式的使用,表义从来是明确的,用法一直是规范的。而到了现在,不仅语言学理论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和错误,实际使用中也越来越混乱,而且已经影响了其他一些表达形式的正确使用。深入地研究“以上”和“以下”的表义和用法,在深入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的今天,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也具有极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极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关汉卿十八种杂剧中的“被”字句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具体分析了两大类“被”字句即“N被句”和“零被句”,发现关剧中被王力先生认为脱离常规的、没有定型的、后代逐渐淘汰的“零被句”占有“被”字句超过一半的比重,而且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仍有使用。  相似文献   

13.
表程度高的副词“十分”是近代汉语中才开始使用的副词,虽然它不是一个使用频率高的副词,但在近代白话小说及近代戏曲中也能见到相当一部分用例。从用例中可看出,程度副词“十分”在近代汉语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的用法基本一致,即:修饰形容词和一部分动词。如:  相似文献   

14.
动量词"把"在北方方言中的用法与在普通话中的用法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动量词"把"在北方方言中的使用范围要大于普通话中的使用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二者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样,动量词"把"在方言中的一些用法就进入了普通话,并且被人们所接受.通过对动量词"把"的在普通话中句法功能变化的描写,可以揭示出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以及所达到的特殊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现代汉语表状态“得”字句、表程度“得”字句和表可能“得”字句为研究对象,试图在认知构式语法理论框架探求它们的主要属性,研究它们与表结果“得”字句的内在关联进而探求整个“得”字句式的本质属性。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代汉语“得”字句的本质属性可归纳为:某种程度和某种结果。现代汉语“得”字句是一个功能范畴,是一个具有交际功能的网络系统,它们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又有着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它们协同在一起完成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新疆汉语方言的“把”字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汉语方言“把”字句的一大特点是“把”字句的泛用。这种泛用一方面是指新疆汉语方言“把”字句的使用超越了普通话“把”字句使用的条件范围,另一方面是指就某些句式来说使用频率高出了普通话的使用频率。这种泛用的原因之一是少数民族语言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浅析青海方言“把”字句的几种特殊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青海方言“把”字句的几种特殊用法靳玉兰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汉藏杂居地区,汉语对藏语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它早已成为汉藏人民共同交际的工具;反过来说,藏语对汉语的影响也是特别突出的,比如,青海方言里“把”字句应用得相当普遍,它的作用在于提前宾语...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将”字句与“把”字句基本相同,因此大都可以互相替换,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将”字句结构简单,“把”字句结构形式复杂;“将”字句文言色彩较浓,多用于书面语,“把”字句口语色彩浓,多用于口语。通过定量分析统计了两种句式的使用比例,认为语体差异是造成“把/将”句共时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被”字句是汉语中的常用句型 ,但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却是个难点 ,在教学中若只是单纯讲解“被”字句的语义 ,学生难以掌握。采用语境导入、双语对比、错句分析等教学方法 ,则可培养学生对“被”字句的汉语语感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汉语的发展,“使”字句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对这种句型语法结构的研究也日益见多。本文想就“使”字句型的主语作一初步探索,并就两类所谓缺主语的“使”字型“病句”谈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