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调整我国刑事庭审的"诱导性规则"里,诱导性询问仅被赋予消极的内涵而遭禁绝,从而直接影响了刑事庭审中司法公正、效率等多元价值的实现.在较为均衡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借鉴对抗制国家的立法经验,建立完善的符合我国实际的诱导性规则,是刑事庭审方式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在调整我国刑事庭审的"诱导性规则"里,诱导性询问仅被赋予消极的内涵而遭禁绝,从而直接影响了刑事庭审中司法公正、效率等多元价值的实现.在较为均衡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借鉴对抗制国家的立法经验,建立完善的符合我国实际的诱导性规则,是刑事庭审方式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敌意证人规则以将诱导性询问引入主询问过程中为实质目标,通过灵活地设置诱导性询问的位置,在应对法庭上证人突然"叛变"的情况时,使控辩双方手中的武器始终维持合理的平衡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交叉询问方式在发现案件真实方面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4.
刑事书面证言代替证人出庭而在庭审中运用,这为我国立法所允许。但我国对其缺少规制,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滥用。本文主要研究刑事书面证言的庭审运用对我国刑事诉讼价值的影响。首先,从诉讼公正的角度出发,文章分析了刑事书面证言对于诉讼公正价值的正面、负面影响。接着分析了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刑事书面证言的庭审运角对诉讼效率的现实意义。在分析、总结利弊的基础上,对刑事书面证言是否应在庭审中使用作出了选择和取舍。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突出强调法庭审理的实质意义。在法庭审理中,进行交叉询问是实现庭审实质化的必然要求。我国虽然建立了交叉询问规则的基本框架,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交叉询问在运用中较为混乱、证人多数情况下不出庭作证以及交叉询问规则不完善等。因此,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及落实庭审实质化进程中,应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庭审中的交叉询问规则。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轰动全世界的O. J. Simpson 杀妻案进行语用预设分析,旨在揭示控辩双方如何在庭审过程中,通过选择适当的包含特定预的诱导性问题来传达信息。  相似文献   

7.
推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证人发问规则的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制度层面上,我国证人发问规则存在配套制度缺位、逻辑不自洽问题;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庭审证言的地位及处理庭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仍未形成统一认识。建议在比较英美法系交叉询问制度与大陆法系发问规则的基础上,对我国交叉询问规则进行本土化调整,提升庭审发问规则逻辑自洽性,增加控辩证人区分,允许有条件的诱导式发问;在发问规则配套制度上,厘清证言笔录与当庭证言的关系,充分发挥庭前会议的分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刑事司法领域,“互联网+”的出现契合了刑事司法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刑事司法无法自我隔离于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从技术先进性、成本经济性、目的正当性的角度出发,引进信息技术运用于刑事案件在线庭审是司法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受制于庭审样态与庭审规则的限制,刑事案件在线庭审仍蕴含诸多风险,影响庭审实质化的实现。面对信息技术与刑事司法的深度融合,通过重新诠释传统诉讼原则,细化在线庭审规则,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力求在技术变革与审判传统、审判公正与审判效率之间寻找平衡点,实现刑事案件在线庭审的高效与规范。  相似文献   

9.
“智慧法院”建设与疫情防控的需要推动刑事远程庭审的快速发展。远程庭审实践中展现出卓越的效率与安全价值,有效解决了刑事案件积压与安全防疫问题。但在保障被追诉人诉讼权利方面,远程庭审潜藏着救济权与程序选择权失位、损害辩护权、个人信息泄露等多重风险。远程庭审中被追诉人高度关注自身权利保障,因此迫切需要从远程庭审审理范围、基本权利保护规则与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等方面解决被追诉人诉讼权利保障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公平是法律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庭审中的公平竞技则是法律公平的现实写照。庭审中要确保公平竞技有赖于审判的制度背景。陪审团审判制度和对抗式诉讼模式是美国法庭中公平竞技的制度保障。除此之外.公平竞技的贯彻还与美国《联邦证据规则》密不可分。可采性规则为公平竞技提供了基础,交叉询问机制为公平竞技提供了技术规则.被告人品性证据规则为公平竞技设置了合理界限。美国《联邦证据规则》所彰显的公平竞技精神为我国当前的证据立法提供了现实样本。  相似文献   

11.
运用数学归纳法能证明一个表示逻辑定理的全称命题的真实性,即通过证明一集合对象具有某性质,从而证明该集合所有对象具有该性质,其原因在于用归纳法证明的集必须首先是一个用归纳定义给出的归纳集,它是与自然数集相同的最小归纳集,它具有封闭性,即:如果该集合的初始元有某性质,并且有一生成函数使得在初始元基础上,可不断生成新的元,如果这些生成元也有该性质,那么由生成元运用生成函数所生成的其他生成元,也有该性质,于是可断定,该集合中所有元都有该性质.归纳集所具有的这种封闭性质,就是数学归纳法原理.它是一前件真而后件不能假的蕴涵命题,因此归纳证明实际是通过证明它的前件(奠基和归纳两步)真,从而证明后件(归纳命题)必然真的演绎证明.  相似文献   

12.
从绿蓝问题看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问题是近代以来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之一。波普尔首先把归纳问题转化为假说的选择与接受问题,然后在其证伪主义范式下对其作了正面解答。波普尔的解决方案在经验层面上诉诸可证伪度标准,或者说潜在证伪者类标准,但该标准没能解决绿蓝问题。在方法论层面上,波普尔用被他拒斥的“狭隘合理性”规则来攻击归纳,从而陷入了不协调的窘境。  相似文献   

13.
归纳问题并非一个逻辑问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即归纳逻辑的哲学问题。针对归纳问题,学者们提出了种种解答方案。金岳霖先生对“归纳问题”的解答既有理论上的贡献,也有理论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归纳问题是归纳逻辑中的根基性问题,其内涵通常被分析为心理学、逻辑学和哲学三个方面。面对归纳疑难,休谟通过排除归纳论证和演绎论证,提出了心理主义解决路径。对该路径应从肯定和否定两方面客观评价。归纳问题依然存在,对它的深入研究推动着归纳逻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发端于民法,并逐渐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超出正当界限的权利行使为法律所禁止。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道德准则的法律化;是衡平性规定;它源于诚实信用原则,并发展为独立的法律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发挥着指导立法、司法以及权利制度实践的重要功能,而且通过对权利与利益关系的调整,在权利行使这一领域实现人际关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弗兰西斯·培根在对旧逻辑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培根归纳法的问世,创立了近代归纳逻辑的第一个形态.培根归纳法的特质包括其归纳法是一种排除归纳法,突出了分析方法,注重证据的质量,与实验自然科学的兴起相适应,其归纳方法论包含着某些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尽管,培根的归纳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培根的归纳法在近现代归纳逻辑的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应当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式,对培根的归纳法进行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博弈逻辑中归纳合理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纳合理性问题最初是由休谟提出的.对这一问题,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提出了各种解决途径.在互动的人群的博弈中,由于总是存在某些公共知识,通过若干次博弈,总是有可能达到纳什均衡,因此归纳推理总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证据被认为是进行推理的主要根据,是当代哲学认识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对于证据的概念,不同时期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认识:古希腊和罗马时期,证据被视为一种符号证据;近代科学产生之后,则被认为是一种归纳证据;当代证据的概念,则是建立在严格的概率理论之上的.在中国,证据的概念也经历了从传统的"字本位"证据观到现代的"逻辑中心主义"证据观的演变.证据概念的历史演变表明,证据的概念绝非用简单的逻辑语言可以表达,它依赖于对证据内容的认识论考察.  相似文献   

19.
金岳霖归纳思想的发展过程是从注重归纳到对归纳的动摇与困惑,再到对归纳问题的解决(逻辑论证与哲学批判),最后联系演绎理解归纳。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既有金氏学术兴趣的转移,也有其受到不同思想家的影响和时代的推动,还有社会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政治感生神话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史中记录的政治感生神话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渊源,归纳并将其划分为梦日、神光、文其名等六大类,对这一时期政治感生神话出现的原因从权力建构、民族融合和汉文化的吸收利用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充分体现了帝王感生神话成为当时各少数民族统治者自我神话所奉行的蓝本的强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