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春之歌>虽然被看作是一部正确反映了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小说,但它也是一个有关中国现代化道路和建立民族国家的寓言,具有很强的政治象征含义.同时,它还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知识女性成长的小说,但这种成长是在男人视野下的成长而不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因此,林道静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象征了中国现代知识女性的宿命.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至新时期以来,《青春之歌》的接受者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展开解读:社会历史批评立足政治阶级立场,集中探讨小说的主题与思想内容;文本批评围绕文本各要素,对小说的情节、人物及叙事模式加以关注;女性主义批评则结合性别意识与心理分析,从女性话语、知识分子文化心态赋予了小说新的解读空间。  相似文献   

3.
以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为文本,运用成长小说相关理论,通过分析这三部作品中女主人公认识自我,寻找和建构个人身份的历程,解读了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成长,并进一步分析了莫里森对美国黑人女性成长所作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中讲述了主人公追根寻祖、回归民族文化传统的旅程,表明黑人要想真正成长起来,只有在文化卜传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保持民族文化之根,从而形成一种文化身份,并承担起对自己过去的责任和在对别人的爱尤其是在对女性的爱的拓展中,才能最终获得“飞翔”的翅膀而达到精神的解放和自由。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文坛上,罗兰不仅以“小语”的方式创造了独特的“罗氏文体”,更以小说世界的构建,传达了知识女性对于人生、爱情、命运以及岁月的感悟和怀想,从而走进一个更为阔大的世界。其小说作品,或表现了罗兰带有叛逆色彩的“爱情哲学”,或描摹了女性在大时代里的成长足迹。她所奏响的,是20世纪中国忧患岁月里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6.
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围绕一个温馨的乡间咖啡馆讲述了一幕发生在三个畸形人物之间的爱情悲剧。作为小说中心象征,咖啡馆具有丰富的涵义。笔者结合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点和荣格的原型理论,从精神分析角度出发,探寻咖啡馆所蕴藏的丰富寓意,试图说明两性之间的和谐发展是现代人驱除精神孤独、获得协调进步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7.
在《青春之歌》的革命叙事背后,潜隐着成年礼这一古老的仪式原型。林道静面对接踵而来的人生挫折,最初茫然不知所措,后来在江华等人的引导下,经历了“死亡”与“再生”的考验,最终完成了身份的终极转换,由一位知识青年成长为一位共产党员。这一生命历程,正是古老的成年仪式在当代的置换变形。对《青春之歌》成年礼原型的揭示,有助于从文化层面深化对这部小说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人生是一张纸,调好色,拿起笔,你可绘出多彩的画图。人生是一首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盛衰兴替,都可谱出或壮美或凄婉的乐章。  相似文献   

9.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与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现代人自我意识主要存在以下误区:分裂的自我——主体我和客体我的分离;自卑情结——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自我中心或讨好他人——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的冲突;自我失控——放弃自我责任。自我意识的完善和超越,关键在于人的自觉之心:用诚实之心去统一主客体我;用成长之心去提高自尊自信;用协调之心统合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用自强之心去增强自我力量与效能。只有自觉的自我认识,自我完善,人才能真正拥有自己,是充满活力的存在;才能超越自然及社会环境的外在规定性,创造性地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10.
《青春之歌》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主人公林道静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和改造成为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是通过一系列的叙事策略实现的,具体而言,引路者的“布道”和成长者的“洗礼”仪式展现了具有宗教修辞色彩的成长的“催发”策略;革命理想配置爱情选择是成长叙事中革命理想占领私人空间的“合一”策略;两次修改版本和规范文本是成长叙事的“回补”策略。这种成长叙事直接指向民族国家的现代性想象主题。  相似文献   

11.
《青春之歌》是一部典型的青春成长小说,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历程是通过一系列的叙事策略实现的:成长者的“接受”仪式和“洗礼”典礼展现了具有宗教修辞色彩的成长的“催生”策略;革命理想配置爱情选择是成长叙事中革命理想占领私人空间的“合一”机制;两次修改版本和规范文本是成长范式的“回补”手段。这种成长叙事是民族国家“合法性”的想像与喻证。  相似文献   

12.
"十七年文学"中,现代历史题材的小说流行一时,受苏联作家的影响,中国作家创作了一系列宣扬革命主义的长篇小说,许多"红色经典"影响了几代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这段历史的文艺政策和传播环境也对当时的现代历史题材小说提出了质疑.本文主要从传播叙事学的角度,探究杨沫<青春之歌>的创作目的和作品的传播效应,旨在揭示其前后文本修改的意图.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要经历一个“灵魂的改造”过程,可是从《青春之歌》这部地道的革命小说看来,灵魂的改造更深刻地表现为“身体的改造”。,《青春之歌》恰好展现了从“五四”资产阶级人道主义革命到阶级革命的身体改造和实践过程,是身体现代性进程的完整镜像,使人们看到了现代历史对于人的塑造的重要侧面。文章的论述是对红色经典小说《青春之歌》的另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14.
卡森·麦克勒斯是美国20世纪40年代具有较大影响的南方女作家。《伤心咖啡馆之歌》是麦克勒斯最成功的小说之一,借用了欧陆18、19世纪很流行的一种哥特小说的形式,描写了美国南方一个蛮荒小镇上的一场怪诞的三角恋爱。小说女主人公爱米利亚小姐是一个具有双性同体人格的女性形象,在男权社会中,这样的女性得不到内心和现实的生存空间,最终只得过上不人不鬼的遁世生活。  相似文献   

15.
在《所罗门之歌》中,人性的异化是导致人类痛苦深渊的又一种毁灭性力量。小说中人物的本性被自身、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因素等诸多成分所压抑,而由此引起了自身人格的分裂,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隔膜,社会关系的分崩离析。小说展现了现代黑人社会中传统与道德丧失后的病态与失落,从人性异化的角度揭露了压抑人性的罪恶。  相似文献   

16.
《青春之歌》作为十七年文学的一个经典文本,其主题的复杂性和多向度是小说获得多重意蕴和巨大解读空间的重要因素。小说一方面对女性自身成长这一主题有着自然的亲近,另一方面却不得不听从意识形态的召唤,将其归并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改造这一时代政治主旋律中,在主题的双重变奏中实现个人话语与政治话语间的合理对接。正是这种生存策略使得这部当代小说胜利出围。  相似文献   

17.
诺曼·梅勒的非虚构小说《刽子手之歌》以客观超然的笔触,真实记录了美国犹他州死刑犯加里·吉尔摩的人生历程和犯罪受审经过。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历史的记忆化书写,透过历史场景、细节脉络和创伤记忆反观个体创伤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揭示流淌在小说情节中的创伤本原,探讨创伤叙事呈现生存之原本状态与创伤之未知面貌的技巧问题,及其引导读者透视自我、整理记忆、反思当下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以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所罗门之歌>(1977)是莫里森创作的第三部小说,它的出版奠定了莫里森作为芙国当代重要女作家的地位.在创作过程中,莫里森在植根于自身黑人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将着重从三个方面对该文本进行魔幻现实主义解读,从而使读者对小说的主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采用了时序穿插的叙事和全知全能的外部聚焦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大体呈线性发展,对叙述时限的控制造成情节发展的跌宕交错;故事在非聚焦型的叙述中展开,叙述者无所不晓、无处不在,能够洞察作品中任何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托尼.莫里森善于处理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小说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深度和现实广度。  相似文献   

20.
<流浪者之歌>这部舞蹈作品是林怀民根据赫曼·赫塞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林怀民通过现代舞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启发、领略、把握意识形态中超社会、时代、生死、变易的最高本体或真理,与禅学相结合便将其体现到了极致.林怀民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编舞方法,首先让演员打坐、冥想,然后演员们都各自根据自身的特点,将无意之中有所感悟的情绪,通过肢体表达出来,最后达到一种身心合一、物我两忘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