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禹青  彭定萍 《理论界》2014,(12):90-97
本文从组织规模与类型、组织结构、组织行动等方面对北京市社区治理中社区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活动情况进行剖析,并结合北京实际,揭示社区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总结当前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能力。通过研究发现,社区民间组织既能有效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为公众提供参与交流、活动的公共空间和平台,同时社区民间组织在预防社区矛盾和善治社区等管理方面也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社区治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虽然治理理论已经遍布全球、国家和地方的不同层次,正在形成一个蔚为壮观的治理理论体系和实践系统,但是,社区治理在整个治理理论中所得到的关注还很小,相应的论述也极少。当前治理理论主要有全球治理、民族国家治理和地方治理三种。实际上社区治理与它们一样,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概括三种治理理论共同特点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社区治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为初步建立社区治理理论进行了尝试和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社区生态环境的变化给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带来了挑战。社区党组织功能的实现关键在于根据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其功能的科学定位和选择正确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社区生态环境的变化给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带来了挑战。社区党组织功能的实现关键在于根据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其功能的科学定位和选择正确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讨论制度变迁的意义无非两条:一是说明一种良好的制度是如何产生的;二是解释一种良好的制度形成以后怎样可持续.目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已经产生了许多好的经验,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怎么让这些良好的做法形成制度,持续下去.本文依据制度主义学说和社会资本理论认为,要让一种制度可持续,就要让它成为一种"路径依赖".换句话说,要让"政府主导"之下产生的社区治理创新持续下去,就要培养和"制造"社区成员对于该制度的需求,而致力于"熟人社会"建设、促进社区自组织发展、加强社区成员交往和信任、提高社区成员集体行动能力的社会资本投资是增强社区治理创新制度依赖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社区公共服务是社区治理的主要内容,对扩大公民参与,创新社区治理结构,促进社区自治功能归位具有重要意义。从属性上看,社区公共服务有行政性公共服务、自治性公共服务、互助性公共服务和市场性公共服务几大类别。要根据社区公共服务的不同属性和特征,安排多元化的供给制度,构建高效灵活的供给机制,才能确保社区公共服务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社区物业治理绩效为什么会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我们认为源于关联物权的关联密度是影响社区物业治理绩效的更为根本的因素。关联密度=所有关系强度+空间距离+共同体价值+组织连带,这样一种关系式衍生出两重逻辑,即所有关系衍生的制度逻辑: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即业主与业委会之间、业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空间距离衍生的议题逻辑:影响分布不平衡。这两重逻辑同时嵌入共同体和党政体制之中,产生连带责任。基层政权此时需要根据问题的来源:双重委托代理衍生的合作与冲突、嵌套统合机制衍生的依附与自主来界定现实情境,即根据物业治理主体的四种关系形态:依附—合作、自主—合作、依附—冲突、自主—冲突,来具体决定何时和如何干预,总体上,形成一种自主性吸纳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网络交流的重要形式,网络社区是建立在社区成员彼此信任、相互交往基础上的,要实现网络社区良好的网上沟通功能,需要对网络社区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网络社区是一种虚拟和现实结合的社会意义上的群落组织,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从治理途径与方式看,网络社区治理应当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技术治理方式;法规及行政治理方式;关系治理方式;文化治理方式。技术治理建立社区平台运行规则,法规与行政治理框定网民及网络相关主体行为的最大边界,这两种治理方式是网络社区健康发展的强制性保障。但是,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仍然可能存在很多低效率和非道德的行为,因此关系治理和文化治理也应当成为我国进行网络社区治理的关键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区治理是目前学界的一大热点问题,而公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本质要求。它是治理理论在社区建设中的实际运用,是社区健康发展的“加速器”,有利于增强公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是我国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本文尝试以治理理论为基础,阐述社区治理中公民的角色和参与机制,分析公民参与的障碍及原因,探讨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加大,具有明显独特性的保障房社区在各地日渐增多。由于保障房社区居民特殊而复杂的经济社会特征,有效管理此类社区、服务中低收入居民就成为保障房社区治理最重要的内容。通过总结北京市C社区的治理实践,概括了保障房社区治理应该包含多元协同的治理格局和助人自助的治理理念,进而指出保障房社区治理的本质是培育异质性强且情况复杂的中低收入居民的社群意识和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基层社会治理所面临的环境发生显见变化和国家治理策略的适时调整,依靠各种联结纽带、资源共享、利益往来、情感体恤等因素构成的利益互惠、情感互惠、邻壁互惠、同构互惠等互惠式治理在社区生活中不断显现。客观存在的"半熟人社会"、历久延续的"单位记忆"和错综复杂的社区权力结构,构成互惠式治理的社会基础,对社区秩序的追寻和不容回避的互惠互利取向则构成其生成逻辑。建构协商合作型社区治理体制不仅仅具有理论层面的建构性,而且具备实践层面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前社区治理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社区治理中的“三重关系”困境;二是社区治理中的“三个失灵”.而这两大问题的核心是各个行动主体间彼此分割且主体内部碎片化,难以达成有效合作.合作治理的本质就是各个治理主体间及内部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彼此取长补短,共同参与.所以,合作治理是突破当前社区治理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14.
多中心治理视野下的社区治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提出了迫切的社区治理需求。社区治理所面对的迫切问题是,治理过程中的行政化色彩较为浓厚,而包含在社区治理中的社区自治的原本内涵未能得到凸显,社区的自组织、自治能力都较为薄弱。多中心治理理论所设想的国家、市场、公民社会组织等主体在治理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与制度安排,能够为社区治理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15.
16.
胡羽 《理论界》2014,(12):98-101
本文通过对"上海模式"、"杭州模式"和"宁波模式"三个典型的社区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在当前社区治理中应发挥党政的主导作用,推动多元共治;发展社会组织,培育公民社会;动员政府之外社会力量,促使其在经济方面支持社区建设;创新服务手段,发挥媒体和网络优势。  相似文献   

17.
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既是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现实基础,也是完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我国城市社区呈现出社区组织碎片化、社区公共性衰落、社区生活个体化三大新困境。"社区治理共同体"成为化解城市社区问题的有效理念。此共同体以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为主体,以社会再组织化为手段,以实现社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为根本目标。社区治理共同体是国家与社会、政府与社会、国家参与社会自治组织实现合作主义的具体实践。这不仅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更有利于加强基层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社区建设采取行政与自治相结合的混合治理模式,新加坡的社区建设是政府主导的治理方式。两国社区治理的做法与经验对我国的社区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坚持存量盘活、增量添彩的基本原则,发挥政府的资源与政策优势,引入契约合作模式,优化社区治理结构,推广“三社互动”,创新社区党建,实现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9.
认真研习他山之石是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的一条重要路径。英国社区治理源远流长、实践丰富,值得研究。从二十世纪初期算起,英国的社区治理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本土之外的实践和本土之上的实践两个阶段。对这两个阶段的考察和分析显示,就战略层面而言,英国社区治理的重要经验(至少)有四点:一是把社区作为具有战略价值的治理平台,二是把培养社区工作人才作为社区治理首要目标,三是统筹抓好社区发展和社区治理,四是高度重视社区理论的研究与运用。而英国实践所给出的重要启示主要包括:准确认识社区功能是创新社区治理的必要前提,抓好社区工作人才培养是创新社区治理的必需支撑,将发展与治理有机统一起来是创新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加强社区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是创新社区治理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民间组织的治理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与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应从城市社区民间组织的功能定位分析出发,坚持统筹规划、重点培育、分类管理的原则.此外,还应加强立法,构筑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社区民间组织自我发展功能;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有利于社区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