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度特征与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信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非常重要,制度的公正与正义性、完备与有效性是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信任的重要因素。然而,过去很少有学者强调制度特征对信任的影响,已有的研究都局限在对企业组织的研究中。为此,通过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制度的公正与正义性、完备与有效性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度的公正与正义性、完备与有效性对政府信任产生正向影响,并且,制度的公正与正义性比制度的完备与有效性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多样、善变、纠结、冲突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心态的重要特征,其中有十种基本的矛盾心态:国家观念与世界意识的对撞冲突,中学与西学的两难选择;新与旧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对垒,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交战;学理与技术的无所适从,人文与科技的难以兼顾;对国家民族、对社会群体的关怀与对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交织于胸中;对理性精神、逻辑思维、科学思辨的推崇与对情感、感性与肉欲的呼唤并存于心间;对国家现状国民精神状态的忧患与对民族前途赶超前景的乐观均呈脑海;摇摆于学术与政治之间,在治学与问政、"谈文艺"与"谈政治"的对立中走着"歧路";纠结于知识与财富两种价值,在道义与功利、清高与"言利"、守护学术与追求财富之间游走人生;徘徊于启蒙者与被改造对象两种角色,在改造国民与改造自己之间无所依凭;困惑于批判性与建构性、传统价值的批判与现代意义的重建两种使命,在破与立、批判与重建、解构与建构之间陷于迷茫。  相似文献   

3.
小说史叙述原则包括:对小说史原貌的概括与揭示;对小说史过程、规律、特点的认知与表述;对小说史内容、意义的说明与评价。对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叙述,在历史线索上,应注重正与反的双线结构;在历史观察上,则应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理解和认识乡镇企业管理与制度创新的机理、有效性、效率性为中心,通过文化与创新、知识与创新、学习与创新、环境与创新、企业竞争力与创新、企业规模与创新等的理论与研究的系统分析、总结,提出了一个基于文化、知识、学习、环境和企业规模的乡镇企业管理与制度创新概念框架。之后,文章从创新文化、经济压力对创新的影响,经济体制转型和市场竞争激烈化对乡镇企业创新的要求,学习在乡镇企业创新中的作用,乡镇企业的性质,管理、制度创新的外部性与同类乡镇企业集聚现象,乡镇企业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历史性特点等六个方面,以案例研究为基础,对提出的概念框架的运作机理、产生基础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实践与创新研究丛书》(专著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实践与创新研究丛书》 ,以研究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实践与创新为宗旨 ,着眼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运用 ,着眼于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面临问题的理论思考 ,着眼于新的理论和新的发展 ,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当前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多重层面和角度 ,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和探讨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政治、经济、党建、文化、法制、科技教育、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覃大嘉  杨韶刚 《学术研究》2012,(12):80-84,125,160
将体现中华文化底蕴的和谐与道德领导结合起来,实证研究在中国特定文化背景下领导者的道德水平对组织和谐精神的影响发现,员工对道德领导的评价与员工在组织中感受到的和谐程度显著相关,包括员工与自身、与同事、与团队、与上级、与管理体系、与其他部门、与最高领导的和谐以及组织内外部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社会分工是马克思与涂尔干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他们分别从不同的立场与视角对社会分工的内容、功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的路径走向方面等进行了细致、深入、系统的探讨,并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对比马克思与涂尔干的社会分工思想谱系,不仅可以进一步推进并拓展社会分工的理论研究,而且对深入理解现代人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过渡社会工作模式"的建构与上海禁毒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海禁毒社会工作是一种"过渡社会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从政府与社团、破与立、上与下、专业化与非专业化、理论与经验、管理的专业化与社工手法的专业化、推力与拉力、心理康复与社会康复、政府与学界、情感与技能等对关系中加以建构,而这些对关系又可以区分为核心概念、实施原则、工作手法以及实施程序等几个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对伦理美的定义、价值、理论基础、情与质、质与文、内容与形式、“有为”与“无为”、利人与利己、治国与修身的辩证认识,对伦理美的实现、伦理美的欣赏、伦理美的载体,及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伦理美的培养、伦理美的感应和接受等问题,颇有全面、系统、深刻的探讨与论证,确系一部有价值的美学著作。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剖析以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为核心。马克思以资本积累及其方式的演变为轴心,对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刻剖析与批判。资本积累方式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外部化、集中化、全球化和虚拟化,对资本逻辑的批判相应表现为对资本投机性、垄断、资本全球扩张与金融危机的批判。对资本历史作用的肯定、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以及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构成了马克思批判资本逻辑的前提、实质与终极目标。认清马克思批判资本逻辑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批判“资本万能论”“资本退出论”等错误思想,转而通过培育资本的伦理精神,健全资本管控机制,形成政府、社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格局等方式实现资本的经济属性与社会民生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一个针对当今高职高专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价值观调查的报告。调查围绕个体与群体的价值取向展开,试图了解当今大专生在对待家庭与个人、集体与个人、人生目的与行为、权利与义务、依存与自立等方面的态度。对西方文化对高职高专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改变所产生的影响做了初步分析,结合当今社会现状对文化交流及价值观重建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2.
语言政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具体体现国家、政府对社会语言问题的态度,是国家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政策自身所具有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四对特征,即民族性与普遍性、宽容性与规范性、现实性与预测性、稳定性与传承性。对语言政策特征的探讨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语言政策本质的理解,进而促进和指导语言政策制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与东盟禁毒合作的深入,学界对东盟各国禁毒法制和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对于我国与东盟禁毒合作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但研究成果不多。今后研究应在研究资料、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有所突破。具体来说,应加强对东盟国家禁毒制度的阐释性研究以及东盟国家与我国禁毒制度的比较性研究、对我国与东盟禁毒合作机制的理论研究、对我国与东盟禁毒合作的实证性研究以及对我国与东盟禁毒合作法律方面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具有诸多富有张力性的特点,例如隐含性与显在性、普适性与地域性、可变性与稳定性、习得性与难获性.科学精神对科学自身有重要意义,对文化和文明有促进作用,对社会有积极影响,可以滋养道德和陶铸人性.  相似文献   

15.
由于当代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不同时期的文学对家族文化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判断.在新时期家族小说创作中,当代作家由20世纪80年代对家族伦理的批判与嘲讽走向90年代对家族文化的情感认同与精神重建.文化认同表现在叙述者对血缘关系与家族伦理中积极因素的肯定,对"家"的眷恋与归依情怀.在精神重建时作者常常把敢爱敢恨的性格、野蛮、强悍的天性作为民族精神的宝贵资源,以积极的态度表现出对精神家园的寻找与民族文化精神重建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高旗 《江淮论坛》2006,(4):30-3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对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问题进行探讨,在于论述法治与德治的内在联系,着重阐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意义和重要作用,并对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提出具体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7.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及其对社会学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尔及利亚的人类学研究使布迪厄对实践问题产生了兴趣,引发他对结构主义人类学、理性选择理论蕴含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认识论的批判,场域与惯习、实践逻辑、资本与利益、规则与策略等概念与命题构成了实践理论的基本内容。布迪厄的大部分经验研究立足法国社会,他的研究并不是要建立关于实践的一般性规范理论,而是致力于提出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即关系主义的分析策略与反思的基本态度。对实践理论的解读与评价必须把握以上基本原则。对社会学研究而言,布迪厄启示我们,要反对学究谬误,注重理论与经验研究的互补,重视认识论、方法论训练,坚持社会学的反思态度。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与文化产业:互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荣 《社会科学》2003,(12):105-113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科学技术 ,提供了信息生产、传播、处理、存储、感测、检索、获取、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条件和装备的支持 ,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压缩存储技术等与经济社会的信息化 ,对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产业———文化产业产生了巨大的渗透与影响。同时 ,文化产业与信息化的互动 ,不仅为信息化增添了实体“内容” ,而且对它的“虚拟”技术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 ,促进了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信息化对文化产业同它对经济、社会与人的心理的广泛影响一样 ,具有正面与负面的效应 ,“文化产业”的泛“大众文化”化、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网上色情与暴力、文化产业信息化人才、文化霸权、话语权等文化产业不少新问题的产生 ,需要我们作出研究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情感:生活意义的感受与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之一,也是最为扑朔迷离的心理——精神现象之一。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感受与体验,一种对意义的感受与体验,更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感受与体验;人的情感所感受与体验到的之所以是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首先是因为情感与生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其次是因为追寻价值与意义是人的生命的本质特征。人生价值、生命意义实质上是生活价值、生活意义,故情感是对生活意义的感受与体验。  相似文献   

20.
科学精神的特点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具有诸多富有张力性的特点,例如隐含性与显在性、普适性与地域性、可变性与稳定性、习得性与难获性。科学精神对科学自身有重要意义,对文化和文明有促进作用,对社会有积极影响,可以滋养道德和陶铸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