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但它幻中有理,这个理就是宋明两代已经佛学化了的心学。作者的创作意图就是通过唐僧一行的形象尤其是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佛化的心学,宣扬佛教的“明心见性”、“自度成佛”,即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人性完美的追求。因此《西游记》是一部昭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真谛的文化小说。  相似文献   

2.
郁永奎 《江淮论坛》2005,(2):160-170
《红楼梦》的创作,经历了《风月宝鉴》→《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复杂的演变过程。《红楼梦》是今本《红楼梦》的第四稿。“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①《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它原来在“贾探春理家”之前《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位置上,而后被作者向前移至“葫芦案”和薛宝钗“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②故事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沿着这里往下创作,直到“末回《警幻情榜》”③为止,从而创作出“百回”④《红楼梦》。而后,曹雪芹将《上三十回》⑤压缩成三回《红楼梦》,放在第四回之前,作为小说的开端,之后,他又从开端修改下去,成为“百十回”⑥《红楼梦》,但始终未改变《红楼梦》创作思路。《红楼梦》创作思路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思路,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思路。这为统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红楼梦》结构、主题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J·奥斯丁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小说家。在《傲慢与偏见》、《爱玛》这两部小说中,反讽技巧成为 奥斯丁小说中的一个显著特色。不仅运用于人物塑造,还见于个别场面、情节的处理,并融汇在整部作品的构 思之中。  相似文献   

4.
袁世硕 《东岳论丛》2004,25(3):66-70
《镜花缘》是就《山海经》所记海外人光怪陆离的形体特征 ,进行荒诞文学性的演绎。写作方式有解说式、映照式两类。旨意都是嘲谑现实社会中的丑陋习俗 ,但艺术性却有高低差异。博学家作小说 ,赖博学以成 ,又受博学之害。  相似文献   

5.
侠与情是文学的两个分支,在各自发展中逐渐走向交汇、融合,但在宋明时期却停滞甚或倒退了,这可从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作品中略窥一斑。在《三言》《二拍》有限的侠义小说中,很少有涉及爱情的篇什。即使就这部分侠义小说而言,爱情也表现出多种不同的类型和特点,但总体上是缺失的,这又与当时的社会思潮、侠文化本身以及话本小说分类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颜氏家训》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 ,而《母育学校》是西方第一本全面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 ,也是西方第一本学前教育学的经典。两书作者的生活背景迥然不同 ,成书时间更是相差千年之久 ,然而 ,这两本书均从家庭教育方面进行了专论。本文着重从成书背景、教育内容、方法、特质及影响等几方面进行比较 ,探讨两本书对家庭教育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7.
考察文艺副刊对新文学运动的推动作用是近来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民国四大副刊之一《京报副刊》有关青年题材的小说来历史地考察文化、文学生态相对于“五四”文化的延续性和异质性,尤其是借助于小说文本的细读来认识发展变化中的青年题材的创作倾向和思想新变。  相似文献   

8.
《复活》是俄罗斯19世纪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他世界观转变后创作的最重要的作品,是其晚年思想与艺术探索的结晶。运用“互文性”理论对《复活》(文本)和西方神话故事及《圣经》中伊甸园故事(前文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涅赫柳多夫的探索过程体现出托尔斯泰晚年探索人类命运的心理轨迹,是他晚年思想变化后思想的艺术的总结。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小说与神话故事的相互指涉、互文,作家创作的意图由此得到凸现。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人作家谭恩美因其第一部小说《喜福会》走红而一夜成名。谭恩美之所以成功,部分原因要归结于她在小说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之一的五行理论的生动描述。  相似文献   

10.
反讽在西方小说中源远流长,而为中国传统小说所缺乏。直到明清长篇小说的创作,作家才开始较自觉地运用反讽艺术,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四大奇书和《红楼梦》中,作家创造性地运用大量反讽手法,对中国小说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人物刻画方面,反讽特色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历史性的决策历史性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主要根据和时代意义,阐明了贯彻这一历史性决策的根本要求,及其在理论工作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赵慧平 《河北学刊》2004,24(6):128-131
在文艺批评实践中 ,受到以实体论、属性论为基本特征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影响的独断性批评仍然存在 ,并且影响着对批评对象现实存在的了解 ,使批评处于孤立、封闭、静止的状态。改变这一状态需要使文艺批评超越认识论范畴而转向人和对象之间的主体与客体关系范畴 ,使对象世界完全敞开 ,同时使文艺批评在把握对象世界复杂关系中获得更广阔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艰巨任务 ,以及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有利条件 ,并结合海南实际倡导全力以赴建小康。  相似文献   

14.
李忌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9,26(1):110-112,F0003
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之一,陈宏薇教授主编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彰显了鲜明的文化特色,渗透了当代翻译理论,体现了传统与当代翻译研究的有机结合,且练习形式多样化.该教程既有自己的特色,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以此为鉴可以进一步改进教材编写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波格丹诺夫两部重要著作《经验一元论》与《组织形态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波格丹诺夫"系统思想"的概念、机制、方法等方面作了分析,得出其基本的理论构架。并且对波格丹诺夫与贝塔朗菲、普利高津的思想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波格丹诺夫可以称得上是"系统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6.
虚荣的书房     
《优雅》2005,(6)
  相似文献   

17.
被湮没的辉煌--论"‘文革’地下诗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润霞 《江汉论坛》2001,2(6):73-78
老一代诗人与青年一代诗人在"文革"时期的秘密写作构筑了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一段被湮没的辉煌,他们的创作不仅是"‘文革'地下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酝酿了新时期诗歌潮流的两条主要流向--即"归来者诗歌"和"朦胧诗".本文全面论述了"‘文革'地下诗歌"的生成境遇、文本特征、文学(文化)渊源及其诗学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日本金之旅     
《优雅》2005,(3)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