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同时他也是现实主义写作的第一人,因其诗歌方面的极高成就,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文学史了不起的女性诗人,她因其优秀的诗歌创作,被认为是与普希金诗歌同起同坐之人,享有"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的美誉。  相似文献   

2.
中唐诗人吕温在诗歌创作方面提出"造境"说。他提出"情"与"象"两个概念,强调通过"研情比象",以有形的"象"表现无形的"情",达到情景(象)交融,最终获得了诗"境",诗歌便具有了深广的艺术内涵和审美情趣,成为混融自然的艺术整体。吕温的理论符合当时诗歌创作的整体趋势,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实践了这一理论,受到后代文学批评家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顾城的一生是诗歌创作的一生,自然和自我,既是顾城生命的感受,也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诗歌创作之路既是寻求自然与自我之路。他曾将自己找寻自我之路分为四个时期,本文试从第二个时期"文化的我"切入,从战斗者、逃避者、孤独者三个形象来分析顾城在这一时期诗歌中的战斗精神与逃避形象。  相似文献   

4.
杜甫作为唐诗界的领军人物,其诗歌千百年来广为传唱,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思想成就卓越.“民胞物与”的情怀是其诗歌中的精髓,在当今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诗大序》是先秦以来诗教传统的延续,奠定了中国诗歌的"诗言志"传统,高度概括了诗歌创作内容、方法、意义与社会功能,对后世的诗学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记者王恒绩)2008年5月18日,由湖北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武汉市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社主办的"郑炜作者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一批著名诗人都欣然前来,对这位异乡的青年诗人郑炜提出了大量中肯的意见。郑炜感动地说:"湖北,我听到了对我诗歌创作的、十分友好、忠恳的意见,我从心里感谢大家。郑炜是浙江省诗人,虽然每年在自己的事业上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但一直对诗歌痴情不改,多年来,苦心打磨其独到风格的四行诗,先后出版了多本诗集,产生了一定的社  相似文献   

7.
李嘉祐是大历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有"中兴高流"之称,在大历诗坛具有一定影响力。由于作家的创作心态与作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故本文试图对李嘉祐的创作心态进行探究,以期更好的把握其诗歌创作。文章结合李嘉祐诗歌作品的相关内容和李嘉祐的人生经历,从其人生态度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李嘉祐的创作心态主要呈现为:积极入世的济世心态、沉沦下僚的穷愁心态和自我调适的隐逸心态。  相似文献   

8.
长久以来,我们所提到的诗歌都是在中原文化的前提下提出的,而对少数民族诗歌进行研究的也只有少数专家学者。其实,少数民族诗歌的独特意境反而可以使我们眼前一亮。其中藏族古典诗歌在独特的地域条件和宗教环境下演变和发展,独特性与艺术性无与伦比。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藏族古典诗歌,尤其是其诗歌意象,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还原藏族的历史风貌,更能够让我们借鉴藏族诗歌意象使用中的艺术手法,开拓诗歌意象创作的视野,开辟以诗歌意象营造诗歌意境的新途径。本文通过研究一些流传较广、认可度较高的诗歌,意在找出其意象的异同,方便我们在今后的古典诗歌创作找到新的路径,发掘新的灵感。  相似文献   

9.
阿赫玛托娃是俄国重要的女诗人,她在诗歌上的成就是俄国所有女诗人都无法超越的,在所有的诗歌类型中,阿赫玛托娃尤其擅长爱情诗的创作。阿赫玛托娃的爱情诗以独特的视角将女性的心灵表现了出来,她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非同凡响的欣赏水平,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为之惊叹,本文将对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的特点进行研究,并对她的爱情诗进行挖掘,希望能对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创作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世俗化是一种解放过程。佛教造像世俗化主要表现为三方面:造像姿态造型的世俗化、造像题材的生活化、观音像的女性化。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世俗化的进程当中,不断发掘其自身的人文价值,一改佛教在唐代以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逐渐成为平民化的、亲民的宗教。唐代是文化艺术发展的一座高峰,佛教造像世俗化在唐代兴盛并逐步定型。佛教造像的世俗化与佛家的人文关怀宗旨并行不悖,实践并且发扬了佛教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1.
超现实主义是始于法国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它的主要特征,是以"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现事实的真面目。在诗的创作方面,充分展现了想象和梦的无限天地,提出"自动写作"的口号。超现实主义诗歌是时代的产物,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广阔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对高适诗歌作品中出现的数量词进行地毯式梳理,并具体分析其详细分类和各自担当的句法、语法功能,力图借助语言学研究的某些成果,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认识高适诗歌创作的某些特点和规律,并总结出其诗歌创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掐花的哲学     
正小时候,生活在果园,每年春天梨树开花时,我们都要跟随大人去梨园掐花。盛开的梨花,确实很美,让人想起元好问的《梨花》一诗:"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春色惜天真,玉颊洗风露。"白色的花,有一种出世的风仪,如仙女寻春,满树的梨花似雪,朵朵如五瓣伞,亲如手足。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和世俗化过程中,宗教的形式及其演变自然也各不相同。宗教在历史、政治和文化层面上"无形中"对现代性起到了建构作用。本文以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以后的政治状况为例,通过分析土耳其世俗政权合法性中的伊斯兰因素,解释其文化与发展、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进而证明在中东伊斯兰国家,普遍的世俗化法则不能决定伊斯兰教的现代命运,恰恰相反,伊斯兰教的文化积淀决定了中东国家世俗化的形式与方向。土耳其政党的政治理念与执政实践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概念,特别是"正义与发展党"成功地在世俗主义与伊斯兰教之间保持了平衡。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原因,古代朝鲜的诗歌创作一直深受中国古诗的影响。而同为封建社会的独特群体中的成员的唐代名妓薛涛和朝鲜李朝时期的艺妓黄真伊,由于相似的生活环境与命运,其诗歌创作拥有许多共性。文章即是讨论这两位女性所创作的诗歌的共性。  相似文献   

16.
艾米莉·狄金森在美国诗歌创作文坛上曾叱咤风云,盛极一时,而他的诗歌作品也对时代下的美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国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就以艾米莉·狄金森的代表诗歌为基础上,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以及理解,着重点主要落在生态批评这一视角,从该视角出发对诗歌中出现的种种生态意象进行描述以及内涵发掘,深刻剖析狄金森的自然观以及生态观念,从而进一步影响受众者的生态观念,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阿拉伯诗歌与欧洲诗歌阿拉伯诗歌的历史悠久.早在贾希利亚时期,诗人几乎都被各自的部落尊为代言人或历史的记录者,地位较高。从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七首悬诗”看,诗歌的语言优美,格律齐整,体现出较为成熟的风格。伊斯兰教兴起后,诗歌被赋予弘扬宗教的新任务,到阿拔斯朝,由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歌创作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了顶峰,但不少  相似文献   

18.
尹才干先生的图像诗歌不仅在体制形式上形成创新,还在诗歌和图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种诗画之间的打通弥足珍贵,已超出了人们的文体期待,达到了对读者期待视野的冲击。这种诗歌创作手法的陌生化运用使得接受主体在独特的审美张力中获得新奇、陌生的审美体验。本文拟从陌生化的角度出发,重新诠释尹才干先生图像诗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以“起承转合”论律诗结构由来已久,它强调诗歌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四个存在着开合钩锁的逻辑关系的四个部分。明清已降,“起承转合”之说在诗论界更为盛行,“起承转合”之说不仅影响到诗人的诗歌创作,也影响到评论家对诗歌的鉴赏批评方式。“起”作为一首诗歌的开端在诗歌写作与诗歌鉴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诗论家们对起句的美学标准呈现着多元取向前人不但对诗歌起句重要性与起句风格有明确的认识,而且对于如何起句也有很多详细的评论。然而前人之说虽备,涉及律诗起句方式方法的各个方面,但却比较零散,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对仗、句式、用韵、表现手法、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加以统括说明。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什叶派乌里玛政治化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东什叶派乌里玛曾在伊朗烟草抗议事件、伊朗立宪运动和伊拉克反英斗争三大事件中表现出空前的政治热情。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因受到世俗化冲击下的宗教危机、乌里玛自身生存危机和日益严重的教派政治危机的影响,什叶派乌里玛开始积极参与政治。伊拉克两大什叶派圣城纳杰夫和卡尔巴拉是什叶派乌里玛政治化的源头,阿拉伯什叶派乌里玛通过"纳杰夫网络"和设拉子派实现了政治化。阿拉伯什叶派乌里玛的政治化产生了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