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卓 《现代交际》2011,(8):210-210
公民教育视野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公民教育的指导思想,就要求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受教育者,让青年学生在形势政策教育中受到公民教育的熏陶。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珍贵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公民素质,促使他们承担起振兴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历史重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切实将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摆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3.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大学生的思想及基本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初浅分析:一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设背景及教学现状;二是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三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克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胡小剪 《现代交际》2010,(10):12-12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公民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核心所在。一直以来,受特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国人的公民意识还有待提高。本文分析了公民意识缺乏的原因,提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培育公民意识必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对公民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孙雨  周佳 《现代交际》2011,(4):209-209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对于如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督促学生实现人生目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学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教学内容不够系统等,本文针对这些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重点强调实现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建设,致力于完善本课的教学质量,满足课程的教育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狄佩丽 《职业》2016,(3):110-111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上现代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现代意识,对德育课教学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对如何在中职德育课中开展现代意识教育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科学、合理的社区管理的可以有效培养公民民主意识,是影响民主意识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城市社区管理与民主意识培养的联系,提出通过完善基层法制、培育公民社会等方式,改善城市社区管理,促进公民民主意识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梁萍 《职业时空》2008,4(2):115-116
国际意识有时称为“世界意识”,有时称为“全球意识”,其内涵是一致的,都是适应全球化发展要求而构造一种民族的、国家的思想意识。在全球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又一个新的教育主题,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意识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意识,一种遵守国际规则的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国际意识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但这种客观要求能否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层面如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显得极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国情教育、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教育等。公共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大学生进行国际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9.
周琳 《现代交际》2012,(4):104-105
公民主体意识的薄弱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培育公民主体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造成我国公民主体意识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封建余毒远未肃清,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权利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法律法治推广存在偏差,社会风气不良。培育公民主体意识的路径选择: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权利保障机制,加强法治教育和法治思想的培育,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0.
网络传媒与青年公民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得到了众多青年的青睐,网络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如何发挥网络对青年的正向影响,利用网络的特性对青年的公民意识进行强化和陶冶,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民意识的觉醒2001年12月4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都拥上街头,以各种方式庆祝第一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此后,每年的“12·4”都成为宣传宪法知识、普及法治观念的标志性载体。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公民意识培养的主题探究模式其目的在于开展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实践研究,跟踪青少年公民实践活动过程及公民意识变化状况,通过实践引领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一选择主题一设计方案一躬身实践一整理成果一交流反思”的探究模式,其成效在于促进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全面发展,践行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各种教育合力的形成并促使学生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教育教学不再是针对文化知识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当今社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强化人们的公民意识十分关键。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竞争。强化人的公民国家意识,也是实现人健康、和谐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4.
《形势与政策》是为了让大学生对国内和国外情形和重大政治事件有一个基本了解,学习形势和政策课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文化素养。本文就具体分析《形势与政策》这门教育课在高校的现状,然后对该课程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适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罪犯的公民意识,是在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青少年罪犯关于自身权利、义务和自我意识、自我认同的总称。在当下,培育青少年罪犯公民意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它是维护正常监管改造秩序的重要一环。是青少年罪犯成为守法公民的关键和根本.是提升全社会公民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培育青少年罪犯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应涵括培育青少年罪犯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培育青少年罪犯守法意识和主体意识。要加强教育培育青少年罪犯的公民意识。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坚持常抓不懈.同时要重视培育监狱干警自身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社会公共道德意识,但正确履行权利、承担义务所需的法律知识和技能欠缺,解决矛盾与冲突的方法和手段简单,反映出长期以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把学生培养成合格公民的缺陷。公民意识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只有确立明确的教育内容,把教育与实践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实现培养合格公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探讨一直都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研究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核心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实效性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实效性,形势与政策课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更重要的是,有关影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诸多因素中,许多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以及客观的评判标准,因此在总结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过程中,无法有的放矢地分析解决问题,本文旨在总结归纳前辈研究的基础之上,寻求突破,以期有所得。  相似文献   

18.
培育公民的公民意识,有助于建设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建设社会公平正义。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的目的是培育他们的公民意识,但是目前各高校的法律教育还存在法律教育边缘化、应试教育为主导、教育主体法律素养欠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法律素养、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育资源。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法律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特别是在一些非同寻常的日子里,志愿者的形象更加伟岸,他们将志愿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人们欢迎志愿者,赞美志愿精神。但是,习惯于简单地把志愿者看成是做好事的人或好心人。  相似文献   

20.
意识作为行动的先导,对于行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于行动无疑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我国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努力为人民打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却呈明显的滞后或缺失状态。在美丽中国战略背景下,深入分析我国公民生态意识的现状以及我国公民生态意识缺失的原因,并针对公民生态意识存在的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办法,能够为实现美丽中国战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