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政府行为失范是由于地方政府利益角色错位而引起的地方政府为追求自身最大化而做出背离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的行为现象,对此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失范的表现、原因、做出了深刻的分析,并相应的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失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现代科技的促进和推动下,文化形态呈现出传统文化产业、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历史证明,科技创新将主导文化产业的走向,科技与文化融合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因此,应该推广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强化科学技术支撑,打造特色文化产业;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3.
生财有道:土地开发和转让中的政府和农民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土地征用和开发中的政府收入、政府行为,来试图理解转型期地方政府行为的一些特点和模式。在土地征用和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主要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积聚资金,“圈地”只是“圈钱”的手段而已。这种行为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又因为对农民土地的低价补偿造成了潜在的社会风险。究其原因,这与中央政府的集权化改革存在密切的关系。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悖论,即中央政府力图控制、改变地方政府行为的努力不但没有预期的效果,反而驱使地方政府更加强有力地谋取各种体制外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1994年以前的财政分权体制与1994年以后的财政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实质上是相同的。通过本文的分析,作者指出真正影响转型期地方政府行为的因素是软预算约束与政府获取体制外资源的能力。只要这两个因素存在并发挥作用,那么中央政府调整集权—分权框架的努力最终便会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长期以来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延边州为例,论述大学生在服务地方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义务劳动、科学文化先导、提供人力资源的作用,每个作用的发挥都有相应机制的配合和支撑,机制的运作离不开政府层面、学校层面、乡村层面的不懈努力和维持,同时这些机制的实现需要政府、高校、大学生、乡村共同合作,如此才能促进大学生充分发挥其服务地方乡村振兴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音乐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近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音乐文化产业体系。但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数字盗版"等情况也日益严重。本文从剖析音乐文化产业的表象中寻找到了其根本原因,并对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尚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政府所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探究地方政府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文章剖析了政府为何需要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主动作为,并给出政府应绘制科学合理的蓝图、营造健康良好的环境、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博弈行为与长三角一体化的制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英明 《城市》2008,(1):20-25
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博弈行为分析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各城市政府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目标.彼此间进行了激烈竞争.其中不乏非合作博弈的竞争行为.甚至是恶性竞争行为。各地方政府的寻租、搭便车和诚信缺失等现象.已经危及长三角区域共同市场的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一些基层上下级政府行为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在执行来自上级部门特别是中央政府的各种指令政策时,常常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各种手段,来应付这些政策要求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检查,导致了实际执行过程偏离政策初衷的结果。本文从组织学角度,对这类现象提出一个理论解释。本文的中心命题是:在中国行政体制中,基层政府间的共谋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制度化了的非正式行为;这种共谋行为是其所处制度环境的产物,有着广泛深厚的合法性基础。本文讨论组织制度的三个悖论,对这一现象提出理论解释:(1)政策一统性与执行灵活性的悖论;(2)激励强度与目标替代的悖论;(3)科层制度非人格化与行政关系人缘化的悖论。本研究强调,共谋行为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政府官员或执行人员的素质或能力,其稳定存在和重复再生是政府组织结构和制度环境的产物,是现行组织制度中决策过程与执行过程分离所导致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近年来政府制度设计特别是集权决策过程和激励机制强化所导致的非预期结果。而欲改变这一状况,首先需要对政府组织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有力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9.
我们可以创新性探索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使艺术设计专业更加科学可持续健康的发展,进而使艺术设计专业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促进文化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和逻辑分析,论证了1980年以后,中国地方政府在决定其工作重心(即发展战略)的行为上,具有"抓住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之特征。这种行为特征的表现之一,是1992年至2000年间,地方政府为应对中央政府的市场化改革所采取的战略转型之举措:即地方政府由原来经营一家一户企业,转向把所辖区域当作一家企业来经营;相应地,其控制地区经济的方式也由"抓住办企业的权利"转向"抓住土地开发权"。上述结论的意义是,揭示了在中国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演变方向不是单纯的公共服务政府,而是凭借其对地区性生产要素的控制权,转向从整体上控制和经营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礼仪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然而,现代礼仪文化产业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过程同样伴随着问题和弊端的交织.作者从事礼仪文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将试析现代礼仪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逐步提升,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是极为复杂的改革,与以往的行政改革具有很多不同,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对于提升行政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文中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背景,进而指出了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在协同推进难、部门利益的博弈、执行过程失控等方面存在难点,最终提出了通过解放思想、出台大部制改革的相关法律、创建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政策执行的控制机制等措施来实现地方大部制改革,希望对地方大部制改革具有一个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西成为红色旅游的领跑者江西的文化产业跟全国的文化产业一样,它有个过程。当我们提出要进行文化产业建设的时候,发现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产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不清楚,发展如何不清楚,特点是什么也不清楚,这就不利于这个产业的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进行了全省文化产业的调查,主要是调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是国际上公认的朝阳产业,支持和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的重大举措。放松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高度重视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在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会面临到从立法上市场管控严格、从执法上法律落实监督不到位、从资金政策扶持方面比较弱化三大问题,通过三方面的问题以及缘由的分析,认识到误区的存在从而更加深刻的研究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仇悦萍 《现代交际》2012,(12):21+2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本文将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作用,结合吉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跃升发展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孙丽娜 《现代妇女》2014,(8):259-260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风险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专家学者对此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分析指出了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诸多原因,包括经济发展、财政体制、政府行为等,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并不是“责任政府”,这种权责分离的情况必然导致政府大举借债,风险问题也就不言而喻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雪光  练宏 《社会学研究》2012,(5):69-93,243
本文借鉴经济学不完全契约和新产权理论的视角,提出一个中国政府内部权威关系的理论模型,将政府各级部门间的控制权概念化为以下三个维度:目标设定权、检查验收权和激励分配权。诸种控制权在中央政府、中间政府、基层政府间的不同分配方式导致迥然不同的政府治理模式,诱发相应的政府行为。这一理论模型为分析中国政府在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治理结构、权威关系、行为类型及其变化过程提供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并提出相关的分析概念。本文以环保部门的环境政策实施过程的实证研究来解读这一模型,分析其中的权威关系和各种行为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固封数十年的文化产业直到2003年才开启全国体制改革试点;2009年,即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2010年,又被定义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年不到,地位三变,足以显现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与渴望。可如此迅猛发展,是否会违背文化本质,只沦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工具?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历经十余年已成全民公敌,文化产业又将如何给中国发展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9.
论文对政府统计数据中弄虚作假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对地方统计部门、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三方进行博弈,分析统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造假行为,寻求解决统计数据造假的有效途径,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融资需求已引起各方主体的高度重视,探索推出市政债券是其中一个重要举措。为此,当前应加快立法,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强化对地方政府举债的市场约束,构建多元化的城镇化建设融资体系,建立可持续的城镇化建设融资机制;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构建地方政府的财政信用,强化地方财政预算约束,提高地方财政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市政债券的信用风险;制定市政债券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发展壮大投资者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