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雾霾段子为研究对象,以自我赋权为研究视角,力求发现在雾霾段子传播中出现的受众表达与行动断裂的原因,为雾霾话语建构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发现,新媒体环境下受众自我赋权是雾霾段子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受众的表达与行动之间的断裂却没有帮助问题的解决,这与自我赋权的隐蔽性、受众在公共领域的自我意识缺乏以及雾霾问题传播本身的话语建构都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伴生了青年精神领域的"空心病"这一新现象、新问题。"空心病"意指部分青年由于缺乏支撑个体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系统,以至于无法对自我的生存境遇进行有效解释与应对的一种精神世界的贫瘠状态,它集中反映了这些青年在处理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时的多方位失效,具体表征为自我认同度偏低、孤独感与人生无意义感强烈,以及英雄主义情怀的失落。从现代性视角予以诊断,"空心病"源于祛魅引发的传统神圣价值的消退与自我意识的觉醒、价值理性式微与工具理性膨胀之间的冲突以及集体主义衰弱与个人主义强盛之间的撕裂。青年作为"空心病"的主体,可通过建构共享式自我观、恢复被压抑的人类感性,以及增强"抱负"的道德意识等方式尝试性地克服"空心病"。  相似文献   

3.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优秀的黑人女作家。身为一名黑人女性,沃克更为关注黑人的困境、沉默的黑人女性以及生态环境等社会问题。生态女性主义试图通过对父权制的批判,建立一种和谐的社会秩序以改变自然、有色人种和女性等受压迫的群体的从属地位。沃克在《紫色》中描绘了黑人妇女和自然在父权制社会统治下的遭遇,以及努力寻求自我的过程。本文将以生态女性主义为视角,指出父权制对自然与女性的双重统治与压迫,同时探讨了女性和自然反抗压迫寻求和谐共存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该时期青少年的正确自我评价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文首先讨论青少年自我评价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随后引入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从而介入青少年自我评价中,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实践和研究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更是高校的光荣使命与责任。研究以高校一线辅导员视角出发,结合高校学生党员群体的自我认知视角,系统深入地了解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针对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立足于教育方法和工作机制等角度,提出增强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次研究以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和戈夫曼的拟剧论为视角,用spss对在延边大学内回收的183份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对社交依赖性、印象管理的程度等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并得出"自我评价较低的人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所以会通过刻意的自我美化来获得同辈群体的关注和认同感"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与自我控制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民办高职院校为了学校利益最大化,很多班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管理难度不断加大,致使民办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目前,随着教学管理难度的增加,班级管理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挑战与困难。因此,本文从高校辅导员的视角,剖析了民办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新挑战,提出民办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场域。在场域中,社工常常面临自我生活情境、实务工作情境、组织机构情境以及社会情境等多样化的情境。由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与复杂化,社会中的某些惯习与社工的专业信仰发生碰撞,尤其对年轻社工的专业信仰坚守是一种挑战,极易影响其专业与职业的独立发展。本文以场域理论为视角,从社工面临的情境中分析,哪些因素影响社工专业信仰坚守,进而进行社工反思。  相似文献   

9.
NEET族的自我是在退出竞争性关系联结、转嫁物质约束、幽闭于情感欲望下的意象建构。自我意象是个体对自我的认知与评判的统合,统合使NEET族对自身冒犯行为造成的伤害采取自我宽恕策略,自我宽恕粘合了NEET族的多重自我,造成低自立人格加重、心理调控力衰退以及零风险嗜好的后果进一步固化NEET族身份。社会心态修复、法律赋能、关系的联结以阻隔NEET族自我意象的扩充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自我同一性混乱"这个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来的。本文以心理学的视角去解释林徽因对徐志摩的爱恋,认为在伦敦的时候,正处于"同一性危机"的林徽因对徐志摩产生了朦胧的爱恋;随着"自我同一性"的获得,林徽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对徐志摩的爱也渐趋理性。而这些转变与林徽因的幼年经历,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贾小晨  于永坤 《现代交际》2014,(11):238-238
女大学生作为未来知识女性的代表,她们的恋爱心理及恋爱观备受社会的关注。本文着眼于女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以女大学生的身份视角为出发点,对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帮助女大学生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2.
以“真实”为标识的传统民族志建立在认识对象符合现实对象的预设之上。由民族志文本中存在的素材与文本相混淆的问题,以及“我”和“他”的叙事视角与聚焦、主位和客位、我性和他性等的分析,则深刻展现了叙事人必然对对象进行重构的本质特征。由此,在整体性关联中,揭示了社会无非是一系列叙事的存在,是实践中的话语使之得以表述并成为可能。而理论的真正价值,或许正在于由持续的自我批判而带来的反思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对有关自我接纳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包括影响自我接纳的因素、自我接纳与自尊、自我接纳水平对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自我接纳的干预策略,并对进一步研究自我接纳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姚绪文 《现代妇女》2014,(1):190-190
本文就作于西周晚期的《十月之交》做一探讨,在分析诗句中,考析天灾异象对诗人的感官、心理影响,以及诗人在天灾人祸下产生的忧患意识与自我觉醒、救赎意识。  相似文献   

15.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主人公霍尔顿寻找自我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矛盾与冲突,真实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社会的真实状态:人们沉迷于物质享受,情感上的冷漠与虚伪,精神上的迷惘、彷徨和空虚。该作问世后曾唤醒了无数彷徨苦闷中的青少年,也给现实中的我们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当代青年在自我实现的历程中面临着利己主义的兴盛、工具理性的强盛以及社会公共意识的疏离和道德信仰虚无等思想的冲击,致使自我实现陷入困境,而困境的实质是把自我实现置于排他的、独白的个人主义基础之下。承认的视角为青年自我实现提供了一种借鉴的路径,即把自我实现置于主体间性的前提下,通过爱、法权和团结的承认模式的建构,把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社会纳入同一视域之内。既保证个体自主性和独特性的确立。也使个体的社会价值和对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得以实施。从而帮助青年顺利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17.
马琳  王琼 《现代妇女》2014,(1):79-79
本文列举了部分大学生厌学的表现,并分析了他们厌学的内外部因素: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不足、自我效能感低、社会异化价值观冲击、实用主义教育观影响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老化等方面,从高校视角提出了从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育管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等几个方面来缓解大学生厌学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今天,具有“贵族风范”、“豪门气派” 的“大款” 已为人们不屑一顾。作为城市中产阶级,“高级灰”正以脉脉温情的情调,而成为今天的时尚代言人,这包括所谓品位以及格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小说《喜福会》中华裔女儿的成长经历,解读她们在父权制强权中所受的影响,以及她们是如何觉醒反抗男权思想,解构男权社会,找回自我,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叙事学理论,分析《幸福蛋糕店》中叙事视角的运用。作品采用固定内聚焦视角,即以女主人公安琪的视角,讲述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幸存下来的人们的故事。本文主要分析在该作品中,固定内聚焦视角的运用,内聚焦视角的三大功能,和内聚焦视角的视角变异。通过对该作品的分析,思考内聚焦视角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