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新一轮以关注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的新课程改革,首次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经提出,在广大教育专家、教育研究工作者、一线教师中引起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历史学科其人文性,决定了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积极进取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立足于新一轮普通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两个方面出发,重点阐述"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以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育部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实行三维教学的目标,即达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全面提升。关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方式是显性的,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隐性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常常被教师忽略。而当前很多小学生存在重知识文化而轻情感品德的现状,因此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式在逐渐转变,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凸显了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关注情感目标的设计和应用,一方面能够让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主动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而层次设计正是进行情感目标组织应用和评价修正的关键内容。从层次设计的角度去关注情感目标的应用,对情感目标进行组织设计,并在这样的层次设计引导下运用教学组织策略去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韦妃妃 《职业》2013,(17):54-55
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为一线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引领教学向教育的本位“回归”,但盘点新课程实施以来的教学实践,就会发现,由于旧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依旧,加上原课程教学行为模式的惯性,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要求,在一线的教学实践中大多难以实现。本文围绕这一现实问题,就情感陶冶缺乏的成因、情感陶冶的重要性、情感陶冶的可行性进行论述,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5.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站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已形成的高度上去深刻体会这句话,更具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教育部近年出台的中学新课程标准,就强调一切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本,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极具创新精神又具有操作可行性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王光桃 《现代交际》2014,(3):151-151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情感态度目标在口号上被提倡,但在实践中常被边沿化、被忽略或被曲解。首先,在理论上没有真正理解情感态度目标的内涵;其次,在解读教材时没有深入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目标;再次,情感态度目标被机械地与其他目标割裂;最后,缺乏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有效方法。而在理论研究领域里,情感态度目标被纳入小学英语教学课程标准,学术界对情感态度目标的关注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7.
王德艳  于长春 《现代交际》2013,(11):162-163
教育目的是教育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在教学目标上设定了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从情感教育的内涵及作用、渗透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X+1+X"情感教育模式的构建等方面,对高中生物教学渗透情感教育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初中化学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后历史课堂发生极大变化,但仍有不足之处,有的教师只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复习课流于形式,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完全落实到位等,影响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何英 《职业》2009,(30)
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不断冲击原有的数学课程、教育目的、内容及教学手段.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学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技校的数学课程虽然是为专业课程服务,但最终目的也是要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作为一名技校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及技能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以富有成效的教育行为,促使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评价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俨然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最强音.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有别于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理论的号称"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这种学习理论倡导全人教育和情感教育,这种学习理论对于我国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是结合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在中国教育中的影响作出简要的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秀娟 《现代交际》2013,(12):149-149
课堂是进行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场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开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目标的教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学生感兴趣的教材,精心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构建课堂对话,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兴趣,达到和谐的情感共识。那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一个重要的变革,就是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这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如何在教学中具体制定和落实三维目标,并在课堂上将三维目标进行有效渗透,成为我们每住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与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改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统整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如何解读三维课程目标的内涵、三维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三维目标在中等职业教育不同性质的课程中如何定位、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三维课程目标,就这些问题,笔者有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实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要始终使课堂处于"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欲望,就应该做到以生为本,构建情智共生的和谐课堂.具体来讲,应达到四个"和谐".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预示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已从"如何教"慢慢探讨到学生"如何学"。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合理安排教学行为成为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于有效教育,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和理解,不同的层次会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对象会有不同标准.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有效性,指的是能使受教育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持续健康地发展,成为一个受社会欢迎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当然,这一目标的达到,要靠有效的教育思想引导有效的教育教学过程,作为基础和有效的教育成果的支持与影响,三者之间要形成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是指教学目标应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整体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有效整合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的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在课程设置上,新高中语文教材分成了必修和选修。那么,在选修课教学中,我们怎样将三维目标具体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首先,我们要对选修课教学目标做一个宏观定位。其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选修课的教学目标制定要综合考虑教材目标、教师个性、和学生实际三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凸显"选"的自由度和灵活度。再次,谈谈三维目标在选修教学中的具体落实:一、细化学科课程总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二、协调专题与课时目标,凸显选修教学特色;三、灵活运用多种课型,落实三维各有侧重;重视"过程与方法"维度,强化过程体验式学习。  相似文献   

20.
田洪卫 《现代交际》2011,(6):140-140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将学生的发展视为课程的新目标。中专音乐教学中必须严格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从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