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代河北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从一个侧面了解河北地方史,本文拟就河北历代政区(文化)的沿革作一些简介,期望史学界给予指正。 (一)远古 从旧石器时代早期起,历经中石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遗址遍布河北各地,说明了河北地区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诸阶段。 旧石器时代早期、晚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典型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涿鹿以西的泥河湾也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  相似文献   

2.
位于祖国北疆的内蒙古地方,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为各族人民的祖先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考古发现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河套人,大窑文化以及扎赉诺尔文化的遗存。新石器时代以来,在内蒙古地区则分别出现了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大口一、二期文化。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绚丽多彩的原始文化,不仅说明了早在石器时代内蒙古地区就有人居住,同时也揭示了和祖国内地有着历史久远的联系。 自有文字的殷商时代起,甲骨文就有关于“鬼方”、“土方”、“舌方”的记载。据考证:鬼方故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土方、吉方的活动地区则在今山西、陕西北  相似文献   

3.
林县商文化     
以前,对林县商文化遗存只作过一些地面调查。近年来随着我国文物考古工作的发展,在林县境内发现了几处商代遗址,并出土几件商代青铜器,引起了考古学界的注目。这对研究殷商文化的发展及分布情况,无疑有重要的帮助。本文着重对林县青铜文化的类型、特征提出某些探索性的看法。 一、林县商文化的发现及分布 林县商文化的发现始于本世纪70年代以后。这些遗址多分布在漳河、淇河、洹河的两岸。漳河流域的有东盘阳遗址。淇河流域的有阳台寺遗址、前寨遗址、荷花遗址。洹河流域的有下陶遗址。  相似文献   

4.
一、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概况经过建国后三十余年的调查、发掘工作,广西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已达30多处,这些文化遗存基本上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岩溶洞穴、河旁阶地.以前者为主,且分布普遍.目前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在人类化石方面,主要有柳江县的柳江人和甘前洞人、都安县的干淹岩人和九楞山人、桂林市的宝积岩人、柳州市的白莲洞第一期文化的白莲洞人以及田东县的定模洞人等.这些人类化石均属晚期智人与含若干绝灭种属的华南“大熊猫—一剑齿象动物群”化石共存;地质年代相当于晚更新世晚期即考古学年代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在文化遗物方面,除与宝积岩人和白莲洞人共出的打制石器外,百色地区出土的大量打制石器的旧石器地点,被认为可能属于这个时期或更早一些时候的遗物.下面大致介绍一下各文化遗存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广东省珠海市高栏岛宝镜湾发现了一批具有颇高历史价值的古代崖壁画。古代崖壁画的山脚下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社会的文化遗址。古代崖壁画和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社会的文化遗址,分布在宝镜湾东部石林形态绮丽的山岗一带。宝镜湾古岩画共有4处6幅。4处的名称,按当地民间流传的称呼分别为“藏宝洞”、“宝镜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博物馆10月12日举办大窑文化遗址发现20周年纪念活动。 为“大窑文化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汪宇平先生对此作了回顾与展望。 大窑文化遗址的发现,把我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了距今7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早期的石器制造场,填补了我国考古学上的一项空白,对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仅相互联系愈来愈紧密,而且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也愈来愈明显。因此,进一步认识、弘扬福建历史文化的优势,将有助于福建实现经济社会的新跨越,更好地迈向21世纪。一福建文化源远流长,历史辉煌,这是我们应予以珍视的历史文化遗产与优势c近年来,我国考古学家的发掘和研究表明,在福建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先民们早就生于斯、长于斯,并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漳州莲花池山遗址的发现,说明远在距今4-8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福建就有古人类的存在。福建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于沿海和闽江、晋江、九龙江、订江两岸…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广东新石器时代考古略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继“马坝人”和“封开垌中岩人”等旧石器时代人类出现之后,大约到了距今一万年至四千年前后,广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以其崭新和不同的面貌,相继出现于南国土地之上,至今还留下她们劳动创造和丰富多采的物质文化遗存。在旧中国,文物考古事业得不到重视。虽然,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香港、海丰等地已有一些发现,但不免打上半殖民地的烙印。新中国成立后,文物考古事业获得了新生,并迅速蓬勃地发展。在五、六十年代,全省开展调查、发掘工作,发现了大约三、四百处新石器遗存,发表了相当数量的简报、报告和文章,为广东石器时代考古,奠定了基础。七十年代,又发现近百处遗存。其中,曲江石峡、佛山河宕等较大面积的发掘,为粤北、粤中等地有关遗址、墓葬的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标尺。西樵山遗址的复查、试掘,“西樵山文化”,“石峡文化”被列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是七十年代广东原始社会考古的一个重大收获。与此同时,粤东“浮滨类型”青铜早期文化的发现和初步确立,对探索青铜文化与新石器文化的关系,区分新石器时代的下限年代,有着重要作用。1982年以来,全省各地更广泛地开展了文物普查,又发现将近二百处遗存,填补了一些市、县的空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4年上半年,全省发现的新石器遗址(包括遗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发现的原始文化遗存中,例如山东泰安的大汉口、兖州的王因、胶县的三里河,曲埠的西夏侯;江苏邳县的大墩子;上海的崧泽;福建闽侯的石山;广东广州的增城金兰寺、佛山的河宕、淅川的下王岗;湖北房县的七里河;以及安徽亳县的富庄等多处  相似文献   

10.
1989年8月,本文作者及其他有关人士对云南省蒙自县黄家山马鹿洞古人类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了丰富的古人类、古文化遗物遗迹及动植物化石。通过对遗址文化遗存的分析,作者认为,将马鹿洞遗址时代置于晚更新世至早全新世之间较为合适,估计在一万年前,目前可把马鹿洞暂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马鹿洞遗址是我省现知旧石器遗址中文化层最厚、保存最好的一处。这次考古发现为云南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大兴安岭是鲜卑、室韦、契丹、蒙古等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发祥地。其实,从旧石器时代起,大兴安岭先民就创造了积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岩画就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自1974年和1975年在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发现了两处岩画遗存之后,近几年又有大量新的岩画被发现。迄今为止,已发现岩画点44处(黑龙江境内29处、内蒙古境内15处),单幅岩画3000多幅,基本为红色岩绘,内容极为丰富。大兴安岭岩画表现了大兴安岭地区及黑龙江流域远古先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早期文明形态和原始宗教内容,为研究东北古代民族的形成及文化的变迁提供  相似文献   

12.
1989年四、五月中,应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之邀,法国科研中心315研究所(中亚考古研究所)所长亨利·保罗·法兰克福教授一行3人访问了新疆。在新期间,他们与新疆考古研究所考古学者一道,在哈密县境内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早期人类遗址、墓地30多处。这些早期遗址多分布在天山河谷台地、山前泉水溢出地带以及现令已虽沦为荒漠、但却是古代河道流经的地区。这些发现对遗址的分布、兴废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古代社会关于计算人口、土地和编造户籍、地籍的历史发展根据原始社会史和考古学的研究,人类社会对事物数量的计算知識及计算方法的发展程度是极不平衡的:有些落后的部落,直到今天,从事计数时,只能到三或五为止。三、五以上的数目,就都说“多”来表达意思。另一方面,有些进步较早的部落,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及新石器时代,就已經会用刻痕,或算筹、绳结等方法来表示数目了。但这些原始的方法用于记录较巨大的数量实在太过麻烦;所以,更进一步的方法就是用简单符号或图解方式来记录数字。象这一类的遗物在两河流域和埃及的远古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例如在苏末、亚加德两地(即后来的巴比伦利亚)发现的泥板,其上面所載  相似文献   

14.
一、南京是名符其实的古都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已有古代先民们的村落聚居点近两百个,分布在南京地区大江南北的秦淮河、金川河流域二级台地上以及周围郊县;现在的市区中心鼓楼岗西,就已发掘出这一时期的“北阴阳营”遗址。这些原始居民点对于后来南京城市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文化局与湛江专区文物、博物馆训练班联合于今年七月在广东省东兴各族自治县进行文物普查工作,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二处。可供研究人类早期的物质文化史及对比研究我国各地石器文化的关系。遗址分为两个不同时期的堆积:下层即早期的堆积,遗物包括有丰富的打制的石核石器80多件,其中有斧形器,尖状器、刮削器、盘状器、柱状器等类,也有零星的石片碎屑。这些石核石器一般都较大,器身厚重,多两面加工,浓厚地保留自然岩石的现象;此外尚有石化程度很轻的鹿角、牛肢胫骨及一截似人的肢骨化石。遗址堆积上层即晚期  相似文献   

16.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山区省份,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层峦叠嶂,遍布炭酸盐类岩石。在变幻奇特的溶洞中,先后发现了10多个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这些洞穴的考察,对于贵州原始社会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里的问题是,贵州旧石器时代蕃衍的古人类,以后是否消声匿迹了呢?自五十年代初,我省征集到一批新石器以来,贵州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长期局限于实物标本的采集,对该时代文化的分布和  相似文献   

17.
距今三万年前,现代人类的祖先就在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劳动生息。考古学者在灵武县的水洞沟、清水营和中卫县的长流水等地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址。这些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石钻、石刮、拳凿等大批石器。石器材料为石英岩、云母砂岩和燧石,均非当地所产,必为古代人由远处携代而来。对于这些石器的研究表明这个地区的人群在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上相当先进。这些文物,被称为“水洞沟文化”而闻名中外。新石器时代的遗迹,在宁夏地区的盐池、中卫、中宁、银川、贺兰、陶乐、灵武、青铜  相似文献   

18.
几十万年以前在祖国的土地上已经有了人们活动的踪跡,那时还是在旧石器时代。经过了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们留下来的遗跡也就更加繁多了。旧石器时代人们的文化遗存,发现较早而且著名的,当数到中国猿人,“河套人”和山顶洞人的化石和用具。它们分别发现于北京附近的周口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无定河上源红柳河(也就是沙拉乌苏河)的旁边。在鄂尔多斯及其附近的地区除过发现“河套人”的遗物外,还有很多地方也有遗物的发现。它们主要分布在无定河流域的旧横山、米脂、绥德及榆林的油坊头、鱼河堡,距离无定河稍远的地方还有神木永兴堡,旧吴堡宋家川以及旧府谷县和准格尔旗。由这里往东、黄河东岸的河曲、离石及旧保德诸县都曾有所发现。河套以西的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及相关问题崔璇,斯琴内蒙古现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几乎都集中在中南部地区。在这里,发现了著名的河套人化石和由河套人创造的萨拉乌苏文化;发现了大窑和前乃莫板两处(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窑文化的石器制造场,以及大窑旧石器时代早期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新疆考古新收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玉忠 《西域研究》2001,(3):108-111
新疆处在欧亚大陆交通之要冲 ,著名的“丝绸之路”横贯境内 ,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由于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其历史文化呈现出民族众多、文化多元等特点 ,古代黄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以及希腊文明都曾在此相互交流、融汇和影响 ,因此 ,新疆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新疆新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1 在石器时代考古中 ,配合交河故城的维修加固工程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交河沟西台地采集到打制石器 2 0 0多件 ,其工艺与宁夏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