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居安 《天府新论》2005,4(1):144-144,F003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动力 ,除具有向度、量度等力的一般特点外 ,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集中表现为客观性、动态性、多样性、差异性和社会性。研究接受主体动力特征对探讨接受主体动力的本质与功能 ,探索激发和强化接受主体动力的实践策略 ,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贺金龙 《南方论刊》2011,(11):75-76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其自身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因此,有必要探索多种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网络意识形态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教育者的主体性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不是对等关系,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主体性困境.克服这一困境,需要不断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系统.既要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身份建构,充分整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育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网络积极分子”,又要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有效协同,形成有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以培育和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意识与行动能力,构建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4.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及发展趋势。其主要规律有:接受主体与教育主体的双主体互动规律;接受主体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辩证统一规律;接受主体的能动性与受制约性辩证统一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施教过程与接受过程相互制约规律。  相似文献   

5.
从对象性教育到主体性教育再到主体间性教育的视角的嬗变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主体间性视阈下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在以上两点基础上,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系统作用的发挥做了深刻剖析,以期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德友 《兰州学刊》2008,(4):192-195
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个前沿课题。围绕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特征、实现模式以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等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文章就近年来学界关于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促进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网络社会场域中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其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这种网络社会场域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通过人们生产、传播信息和从事社会交往活动而形成的虚拟实在社会场域,它是现实社会环境的延伸和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虚拟实在性、开放性、多样性、复杂性和交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使得人的自由主体性不断凸显 ,社会主体的人与人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序与可持续发展 ,将日益成为时代性的主题。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原则的理论内涵、实施依据及目前的现状出发 ,对主体性原则今后的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过分强调单一主体,教育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主体间性的转向,西方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对此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西方主体间性理论基础上,加之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作为理论基础,立足于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和对话式教学三个层面不断建构和拓宽路径。以期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培养具有主体间性品格的人。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空间,教师的主体性减弱而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传统主客体关系向主体间性转向.主体间性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它在实践过程中常受制于诸多现实的障碍,这些障碍主要表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不足和主体交往互动性沟通的缺乏.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师生交往资质和建立合理的交往互动关系,以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的转向.  相似文献   

11.
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明确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性,把握两个主体的协调和统一,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培养,力图做到坚持与时俱进,建设科学的培养制度体系;更新培训内容,力求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加强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出现泛政治化和非政治化的错误倾向,认识上主要是因为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理解的偏差.对"政治"的正确理解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政治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涵义是以狭义为核心的广义概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  相似文献   

14.
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和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万柏 《江汉论坛》2003,20(7):115-119
本文运用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总结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的新经验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念的内涵、特征以及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等作了较为深入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5.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的占有式教育走向交往式教育,从对象化活动到交往活动,从个人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它把思想政治教育重新建立在人性的本质上,注重生活世界的回归,主体之间是整体和谐的共在。这就要求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摒弃传统的抽象化、概念化灌输路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视域融合,探究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生活化路径,只有关注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才能为提高受教育者的生活质量服务,才能逐步引导受教育者确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略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定位的基本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俊拴 《江汉论坛》2008,1(4):68-7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学术建构不应从某种原则、假设和逻辑推理出发,而应当基于经验事实.分析学科产生的特定政治环境为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提供了基本路径.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普遍制度安排给思想政治教育学国际化学术努力打上了自己的烙印,政党作为终极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目的的价值活动,在此价值关系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两个实体,即“双主体”..二者都具有价值关系中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同生共建、互动共进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个体与社会的二维价值的统一是“双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满足“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二维价值,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则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将政治思想、道德标准以及行为准则等纳入到教学的体系中,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将所学的思想政治内容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观念,并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思想道德原则同思想道德品质进行转化的过程。文章在主体间性背景下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与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环境: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要求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秉承对话教育的理念、体验教育的理念和隐性教育的理念;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则要借鉴传授关系互动理论,构建师生广泛交流的新媒体场景;借鉴零距离换乘理论,构建学生移情体验的新媒体平台;借鉴传播媒介理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载体;借鉴"守门人"理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  相似文献   

20.
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本质规定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扬弃创新 ,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构成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建构的内在根据。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 ,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力 ,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人格 ,由此又构成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逻辑。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自塑性、差异性等显著特征 ,它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理念 ,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