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杰 《决策探索》2005,(1):44-45,81
抽象行政行为是相对于具体行政行为的一个学理概念,此种分类是目前对行政行为最基本的分类方法,目前已经被法律所采纳(如《行政诉讼法》),成为行政法律中的一个法律术语。抽象行政行为的范围,目前有一定的争论.考虑现行法律中对具体行政行为范围的界定以及行政法学界一贯的用法,本文所述抽象行政行为采取广义的概念,指由行政机关制订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定、命令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对行政检查行政的争议集中在行政检查是一种行政事实行为还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行政检查在我国现实中的存在是兼具行政法律行为和法律事实行为两种性质的,而从法律价值的角度看,将行政检查界定为一种法律事实行为是一种可欲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为了治堵,北京市政府于2010年年底公布了《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其中最引人关注和争议的当属摇号限购。“摇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北京的交通压力,但深究发现其背后涉及很多法律问题,如行政立法越权问题、违背宪法平等权问题等。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今后始终要坚持法治原则,培育行政机关的守法意识,在此基础上削弱并控制行政机关的立法权限,再者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诉讼受案范围,最后在立法和司法上进一步保护公民的平等权。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我国行政机关作出的涉及公务员权利义务的行为,诸如奖惩、任免等被认为是内部行政行为,而未能列入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而在律法实践中,公务员招录行为也被习惯认为是内部行政行为,当事人以招录纠纷为由提起的行政复议或纠纷是否能够申请行政复议在我国法律实践中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相似文献   

5.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为,以达到行政目的的行为总称。依行政法学的分类,行政行为大致上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行政决定两种类型。前者是属于行政的立法行为,即关于行政主体订定行政法规规章及各种规范性文件(包括法律解释)的行为;后者属于行政权力在具体个案所为的行为,其是所有行政行为中使用最频繁且最重要的一部分。创立  相似文献   

6.
准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职权以观念表示的方式作出的间接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本文通过对准行政行为概念的分析以及对准行政行为表现形态进行列举式的归纳,使对准行政行为的研究走进现实的复杂环境中,还结合目前法律及司法解释,并从立法保护行政相对人利益角度出发对准行政行为的可诉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公共服务成为公法的基础以来,国家逐渐向服务行政与给付行政发展,行政权力正在全方面地渗入公众生活。在这样的语境下,传统的以“行政行为”为中心的行政法理论受到了来自于现实的挑战,人们也不得不对行政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类型加以抽象与研究。事实行为理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渐渐走向前台,  相似文献   

8.
因不动产登记行为涉及民事与行政两方面的实体法律,登记机关因登记错误所承担的赔偿责任的性质、归责原则问题一直是学界有争议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如何协调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也做法不一。本文认为,登记机关承担的是行政赔偿责任,在归责原则上应视审查方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归责原则,并对司法求偿程序的安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村民委员会的产生是政府放权于社会、还权于公民的表现。但在法律和现实中,关于坩民委员会”的实际运作存在很多的争议和矛盾,村民委员会是否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便是法律和现实一直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行政主体概念的界定,并结合相关法律对村委会的规定,从应然和必然两方面来探讨村委会的行政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诉讼诈骗行为的定性,刑法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均对此问题存在争议,虽然“诈骗说”在其中占有通说地位,司法实践中也同样大部分认定诉讼诈骗行为为诈骗,但是诉讼诈骗行为并非完全符合诈骗罪的三角诈骗特殊形式的构造。法律漏洞问题不应依靠有争议的结论来解决,而应由完善法律来得到问题的澄清。  相似文献   

11.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主体义务的及时履行对行政相对人意义重大,而怠于履行义务的行为,既有客观行为形式,也有主观过错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证据是非诉讼类证据.它是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证据。它是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程序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根据行政法律规范所设置的事实要素而收集、运用以证明相对人法律行为或事实的证据。由于行政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之间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密切联系.人们往往将行政证据和行政诉讼证据混同,或认为行政诉讼证据包括行政证据,或认为二者虽有区别.但区别的意义不大。基于此.阻碍了人们对行政证据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任曦 《经营管理者》2009,(21):275-275
自新中国第一部《行政诉讼法》生效以来,行政诉讼法对于我国运用司法权来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抽象行政行为未被列入行政诉讼的范畴之内,司法对行政的监督常常显得力不从心。为使抽象行政行为既能发挥有效管理社会的积极作用,又不轻易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对其进行完善的司法审查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周鑫 《管理科学文摘》2011,(28):165-165
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或者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谋求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实施的鼓励、劝告、提醒、建议等引导性行为。作为是一种新型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指导已被广泛应用在教育、卫生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等各个领域。虽然行政指导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但它具有明显的事实强制性,如果法律控制不足就会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我们特别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契约理论,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政府作为主权体的唯一受托方,其行为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效仿。公款行贿作为违反行政忠诚、正义的腐败行为,无论对行政伦理还是社会道德伦理,都会将其引导向恶的方向发展。因此,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的完善,进而防治公款行贿不仅能够改变治理受贿行为的单一方向,更是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普遍存在的“钓鱼执法”行为暴露出行政机关当前的执法丰在诸多争议和弊端,是执法机关执法指标刚性化和利益驱动下的衍生品,“钓鱼执法”事件不公严重地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冲淡了法律权威,同时也是对整个法治的戕害,暗含了法治公信为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7.
行政主体行政权力的行使范围十分广泛,行政身份作为行政主体所特有的要素,其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的表明是法治的具体表现,同时构成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行为。法治社会的重要特征就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而其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是则体现为行政身份的公开。  相似文献   

18.
曹岑 《秘书之友》2008,(11):44-46
最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五年立法规划,《行政诉讼法》的修改被列为一类立法项目。1989年出台的《行政诉讼法》,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告官”制度。但是,由于制度设计原因,《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只能状告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不能起诉政府规章、文件等抽象行政行为,即公民无法对“红头文件”说“不”,导致了不同程度地“立案难”、“胜诉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税务行政复议是国家法律赋予纳税人的救济权,因纳税人申请而启动,通过纳税人的参与,客观上实现了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监督;行政复议机关通过对有争议的具体税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进而体现税务行政复议所具有的行政监督职能。监督是纳税人权利救济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应松年 《决策》2004,(12):12-13
现代法治政府的标准是,通过行政诉讼法,以及更基本的法律和公民的权利,来规范政府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