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斡旋是狭义的调停,调停是广义的斡旋。作为国际争端解决中的非法律性第三方介入方法,调停在其活动的承担者的职能、运作方式和作用等方面都有着独到之处。它的成功与否受到多项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期间,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参与了“调停”活动。它们应清廷或朝鲜之请.斡旋于中日之间或奔走于它们相互之中。它们于战前“调停”“撤兵”;战中“调停”讲和;战后“调停“还辽”。表面上是为了维护朝鲜的“独立”和中国不受侵犯,实际上则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是对中朝两国的外交干涉和利益的出卖。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安理会、大会和秘书处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面承担重要任务。它们解决国际争端具体行动步骤主要有:建议、调查、斡旋、调停、调解和利用其他联合国机构或区域性国际组织。通过联合国组织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重视。国际社会以及联合国组织机构本身正在为完善这一新的解决国际争端途径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安理会、大会和秘书处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面承担重要任务。它们解决国际争端具体行动步骤主要有:建议、调查、斡旋、调停、调解和利用其他联合国机构或区域性国际组织。通过联合国组织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重视。国际社会以及联合国组织机构本身正在为完善这一新的解决国际争端途径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美国为插足中国东北,在日俄战争前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试图均沾列强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在日俄战争期间帮助日本、在战争后期积极调停斡旋,促成日俄和谈。在日俄战争后,又企图染指东北铁路。然而随着一系列铁路计划的失败,标志着美国对日本实行的消极保守的姑患路线的破产。  相似文献   

6.
宋教仁是20世纪初中国政治史上一颗耀眼流星,他真正显露出过人的政治才干,还是在中华民国诞生前夕南京的几次斡旋活动。江浙联军攻克南京前夕,内部就矛盾重重。南京攻下后,在林述庆、徐绍桢、程德全等人之间,谁当江苏都督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他赶到南京调停,成功说服手握兵权的林、徐二人,史称"金陵夺印"。不久,  相似文献   

7.
德国调停中日战争及其在德日关系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德国调停中日战争,国内多数论著指责其是:“德日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对中国政府进行诱降”。据已掌握的档案资料分析,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文章认为,日本请求调停与德国接受调停,都有其各自的动机和利益所在。事实上,德国自始就反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调停及其失败,使德国远东外交政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是德日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争受列强的远东政策所支配和左右。本文分析了英、俄列强调停甲午战争的动机与目 的并运用日本的外交史料阐述了调停的过程,指出:英、俄的外交调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日本“开战外交”的顺利实施。甲午战争的爆发是日本政府对明治以来不断恶化的中日关系 的一次大清算,其战争目的明确,准备周密,开战决心坚决。日本政府以武力为后盾,在并 不利于日本“开战外交”的国际形势下,实行了一条冒险主义的外交路线,使英、俄的调停 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9.
选举援助是西方民主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选举援助的理论基础由以选举为中心的民主制度、西方民主输出传统、巩固民主成果等要素构成。在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体等选举援助参与主体的推动下,西方采取了协助设计选举制度、选民培训教育、组织选举、选举观察与监督、斡旋调停等选举援助方式。尽管西方宣称选举援助是为推动受援国民主化过程和健全完善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但西方选举援助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受到非议或抵制,需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西方选举援助。  相似文献   

10.
二战结束在即,在内外交困的情势之下,铃木内阁上台。在结束战争的方式上,日本寄希望于通过苏联从中斡旋达到体面的求和,以东乡茂德为首的主和派由此而展开了一系列外交努力。先是通过与苏联驻日大使马立克的接触表达日本政府意欲通过苏联调停的意向,后又有意派遣特使赴苏联代表天皇和苏联谈判,准备以大幅度领土利益上的舍却为代价,换取苏联的居间中立,不参加对日作战。苏联早在雅尔塔会议时期间,已经得到罗斯福若干承诺,并答应美英两国欧洲战事结束后将在远东战场上对日作战。最终,8月8日苏联对日的一纸宣战书,使日本对其寄予的希望成为泡影。  相似文献   

11.
重评陶德曼调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初期,德日法西斯相互勾结,以“调停”为名压迫中国政府向日本侵略者投降。直接担任此次“调停”任务的为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史称“陶德曼调停”。这次调停,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影响甚大,史家评论甚多,但欠妥之处不少。抗日战争时期,尚只说是“蒋介石一次动摇”。以后,史学界则一再加码,把陶德曼的调停说成是蒋介石向日本的一次投降,甚至是主动的投降。历史的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12.
对于"陶德曼调停"事件,虽然德国出于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考虑,竭力维持中立的幌子,但是,从德国选择的调停时机、在调停中对中日两国的不同态度以及调停失败后德国远东政策的突变等一系列过程,可见其明显的亲日倾向.德国在这次调停中所表现出来的既不想公开放弃中立立场,又处处维护日本的态度,是德国在一战结束后一直以来的亲日东亚政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关于德国调停中日战争,国内多数论著指责其是:“德日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对中国政府进行诱降”。据已掌握的档案资料分析,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文章认为,日本请求调停与德国接受调停,都有其各自的动机和利益所在。事实上,德国自始就反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调停及其失败,使德国远东外交政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是德日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日本家事调停制度及其资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拥有相当完备的家事调停制度,以专门的家庭法院对家事案件实施调停,调停不成则以家事案件不同类型而进入不同的诉讼程序.家事调停以遵从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为最初原点和最终追求.日本家事调停制度设计和有效运行为我国解决一直居以民事案件总量三成以上家事案件提供了有效资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规定的斡旋受贿犯罪是受贿罪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刑法学界对于斡旋受贿犯罪的独立性及其构成要件等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斡旋受贿犯罪立法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借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有关影响力交易罪的规定,对我国斡旋受贿犯罪立法进行重新审视,并对之加以重构。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59岁的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科菲·安南在纽约的家里接受了法国一家人物杂志社的采访,当记者问安南如何评定自己任职22个月以来的工作时,安南用法语风趣地称自己是“一只叫声好听性格又温顺的绵羊”。 “消防队长”的秘密武器 自1996年12月17日,安南宣誓就任联合国秘书长以来,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安南频频奔赴世界各地,进行“救火”行动,人称“国际消防队长”。刚刚调停好伊拉克的武器核查风波,印度和巴基斯坦又竞相进行核试验。给南亚及整个世界带来动荡和不安,安南又得进行斡旋,力图劝说印巴放弃核军备  相似文献   

17.
南海岛礁主权争端涉及多方利益,事关中国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也涉及周边国家政治与经济利益,甚至牵涉到各大国之间的主导权之争,已成为中国面临的最复杂的海疆争端之一。解决南海岛礁主权争端问题需遵循国际关系法治化原则、衡平原则及时际法原则。在坚持“主权在我”的前提下,以合作共赢为基础,可通过谈判与协商、斡旋与调停、调查与调解等外交途径,联合经营模式等共同开发途径,以及国际法院、国际仲裁程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特殊规定等司法途径,来解决南海岛礁主权争端,维护中国的合法利益与南海的和平稳定。  相似文献   

18.
十三世达赖圆寂后,由于国民政府未能有效解决其返藏问题,九世班禅被迫向英国请求调停.在九世班禅的提请下,英国为了使九世班禅返藏符合其在藏利益,确定了调停噶厦与班禅系统矛盾的政策.英国的调停分为两个阶段,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英国的调停并未获得噶厦和班禅系统的认可,因而也未能达到其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爆发前,美国在对朝政策上最初采取了有悖于传统"中立"政策的积极参与多国联合调停的政策,之后不久,美国最终回归到反对参加一切形式的联合调停的"中立"政策.由于美国总统克利夫兰和国务卿葛礼山的个人原因,美国最初采取了积极参与多国联合调停的政策.但由于美国不希望欧洲列强过多介入朝鲜事务、美国舆论对朝鲜的冷漠态度以及朝鲜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次要地位,美国最终回归到反对联合调停的传统"中立"政策.尽管一再声称保持"中立",但自回归到传统"中立"政策之后,美国采取的完全是偏袒日本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1935年,蒋介石、汪精卫争取德国对中日冲突的调停,不是企图投靠德、日的反共卖国阴谋,也未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蒋介石的真实目的是希望通过德国的调停拖住日本,制止日本进一步扩大华北事变,以免中日发生全面战争,双方“同归于尽”。此外,也想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赢得准备时间。此时,蒋介石正准备联苏抗日,不可能与日本建立反苏阵线。随着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发生某些重大变化,从妥协退让转向决心抵抗,蒋介石决定终止德国的调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