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们躺在摇篮里时,曾听妈妈念过童话;当我们上学后,曾用手指着拼音读童话。童话是我们最早的朋友,它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因为有它,世界变得纯净;因为有它,心灵变得美好。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美妙的童话世界里自由地飞翔吧!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8,(11):38-39
当我们躺在摇篮里时,曾听妈妈念过童话;当我们上学后,曾用手指着拼音读童话。童话是我们最早的朋友,它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因为有它,世界就得纯净;因为有它,心灵变得美好。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美妙的童话世界里自由地飞翔吧。  相似文献   

3.
汉斯·赫里斯替安·安徒生(1805—1875)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家。他在全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童话在19世纪的文坛上占有显赫的地位。安徒生童话之所以能为读者所喜爱,这不仅因为它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因为它为全体进步人类所需要——它能帮助人们认识生活,开阔孩子们的眼界,教导成年人看得更深远。安徒生童话早已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但安徒生是怎样写他的童话的,他的童话有什么特点,尤其是他的语言和风格如何,本文想在这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伞下的风景     
《新少年》2011,(Z2)
雨天,我们都离不开雨伞这个好朋友,因为它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使我们免于被淋成落汤鸡。在设计师的眼里,又有什么跟雨伞有关的创意呢?让我们一睹为快吧!伞下也有一片天很多人因为阴郁的天气使情绪变得低落,才不喜欢阴雨  相似文献   

5.
浦漫汀的《童话十六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其实是一部童话学概论。它由童话史、童话理论和童话作家作品研究三个部分组成,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人们常见的童话学之类著作,从内容构成看也无非是这样一些。浦漫汀以《童话十六讲》作其书名,想必不打算以什么“学”什么“概论”自居,只是要保存其授课讲义的特色。不错,这部著作很适合于作教材(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本来就是童话理论讲稿),  相似文献   

6.
呵,《童话》,《童话》,多么令人困惑的《童话》!它里面没有一篇真正的童话,却偏偏取名为《童话》。诗人告诉我:这是他写作的童年时期的产物,取其幼稚之意。在《人之诗·自序》中,作者又把这些作品称为“梦幻式的小诗”,“试图用朦胧的语言来表达当时同我一样没有见过世面的青年们的苦闷和追求”。我似乎找到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我好象朦胧地感到这些小诗确实象童话。不,我又醒悟到这些小诗只能取名为《童话》。童话,  相似文献   

7.
雨伞,我们往往认为——它的作用,就只是挡风避雨罢了。然而,在我们作文班同学们的眼中,它的作用可多啦!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大家用发散思维的大脑思考了一下,就说出来了以下作用:它可以当拐杖(老人用它拄地)、当玩具(孩子用它捉迷  相似文献   

8.
一部中国童话史,就是一部童话演变的历史。当我们考察中国童话史的时候,首先要区分几对概念,一是童话名称与童话存在;二是古代童话与现代童话。童话的名称在中国出现于本世纪初,以商务印书馆1909年开始编纂出版专门供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集《童话》为标志。主编人孙毓修在《初集广告》中指出:“故东西各国特编小说为童子之用,欲以启发智识,含养德性,是书以浅明之文字,叙奇诡之情节,并多附图画,以助兴趣;虽语言滑稽,然寓意所在必轨于远,阅之足以增长见识。”其中已含有童话的定义,对童话的对象、特点、功能阐述得比较全面、正确和明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二十世纪才有童话。中国最早的童话研究者周作人在1913年写的《古童话  相似文献   

9.
1 什么是审美对象?这是美学家们孜孜以求的难题。当代美学家帕克就说过:“美学科学原是要对美的对象和我们关于美的对象的判断以及我们创造这些对象的行动动机等,求得一个明确的一般观念。”美的本质是西方古典美学研究的重心,为了探讨美的本质,美学不能不首先回答什么是审美对象。因为审美对象是探讨美的本质时所指涉的具体对象,美的本质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审美对象构成成分的争论。波兰美学家w·坦塔基维兹指出:“客观论和主观论的争论……可以用下列的话来加以简单概括:当我们称某物是‘美的’或‘审美的’时候,我们是把它归之于客观对象所具有的一种特质。或是把客观对象看成为并不具有这种特质,而只是由我们赋予它的。……当柏拉图说‘美的东西是依赖于美的特质而成为美的’之时,他的美学观是客观论的;当休谟说‘事物的美仅仅当它被静观之时才在  相似文献   

10.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曾指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因此,可以比之于文字、聋哑人的字母、象征仪式、礼节形式、军用信号等等,等等。它只是这些系统中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它将构成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普通心理学的一部分,我们管它叫符号学(Sémiologiye,来自希腊语 Seme↑on 符号)。它将告诉我们符号是由什么构成的,受什么规律支配。因为这门科学还不存在,我们说不出它将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它有存在的权利,它的地位是预先确定了  相似文献   

11.
假如当得了作家,谁愿意当批评家?批评家过的是第二手的生活。使文字不朽的,不是批评。运些都是简单的真理。可是我们却有忘记这些真理的危险,因为目前独立的批评力量和威信特别盛行。在美国,批评家以一个独立人物而存在,有才气的青年把批评看作声誉很高的事业,而不把批评看作是自己的失败。真正的批评家是诗人的仆从;而今天他的举动却俨然是主宰。目前文艺界的主要特点是:“非小说”——报告文学、历史、哲理论说、传记、评论——胜过了传统的想象作品。批评处在一个苦难和摇摆的情境中,批评的职能有三方面:第一,批评可以告诉我们读什么和怎样读。第二,批评能联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技术交通的迅速,实际上掩盖了思想意识和政治的顽固障碍,批评家能充当中间人和监护人。第三,最重要的职能是关于当代文学的判断。我这篇文章的整个目的就是提出“高尚的文学修养”概念。用谨严、恐惧和欢乐的实例,辅导作为整个人类的我们如何阅读,是文学批评的职责。没有它,创作本身可以变得沉默下来。  相似文献   

12.
许多人爱读游记,因为它能勾起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引起我们对美景的体味。我们都曾有过远足。春日踏青,秋令郊游,登山临水,惬意非常。可是,当我们着笔来描绘河山之美时,终不免笔下枯涩,景象凝滞。然而,我们一读《焦山游记》,便生美感;再读此文,颇受感染;再三读之,更觉有味。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似有似无,无在难以言传,有在潜心意会。  相似文献   

13.
高三的我     
很特别的一件事:现在的我们似乎习惯了在推托什么或要做什么的时候总在话前加三字——高三了!因为高三了,气氛有点不同于以往,于是所有的东西好像都变得特别了。是啊,我们高三了。我竟也开始变得敏感起来,表现之一便是特别爱照镜子。每天清晨我都会在镜前站定,仔细观察着镜中的自己,努力记住现在的模样,然后渴盼在未来的某一天再次观察时会有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14.
鲁迅认为“《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后来我们大都把这条路理解成为现实主义的道路,有人甚至将其命名为“稻草人主义”。无论是从鲁迅对儿童文学的认识,还是从《稻草人》这部童话集内在特性来看,都可以衍生出这种说法。惟其如此,我们不能将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稻草人》当作童话来看待,因为它所遵循的是事理逻辑而非情感逻辑,并且缺乏童话中的必要的行动性因素。对“稻草人主义”的过分强调,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内童话创作想象力的伸展,我们今天必须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安徒生童话作为童话中的绝对经典,在全球的阅读率仅次于《圣经》。它将天真、本真、真相、真理融合为一,既能在开始迈出人生步伐的原点上引领我们,也能在返璞归真的生命终点上等待我们,它看似童话,又超越了童话而无所不及。因此,它覆盖了我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16.
你要问丹麦为什么会被称为“童话王国”,很多人都会回答因为安徒生童话。可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有广为流传的童话,为何唯独丹麦被称为“童话王国”呢?就让我们走进丹麦,去寻找这个答案吧!  相似文献   

17.
安徒生童话作为童话中的绝对经典,在全球的阅读率仅次于《圣经》。它将天真、本真、真相、真理融合为一,既能在开始迈出人生步伐的原点上引领我们,也能在返璞归真的生命终点上等待我们,它看似童话,又超越了童话而无所不及。因此,它覆盖了我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安徒生童话作为童话中的绝对经典,在全球的阅读率仅次于《圣经》。它将天真、本真、真相、真理融合为一,既能在开始迈出人生步伐的原点上引领我们,也能在返璞归真的生命终点上等待我们,它看似童话,又超越了童话而无所不及。因此,它覆盖了我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在夏季,我们手牵着手扬歌觅柳,欢笑一路,让夏季风轻拂我们甜蜜的面颊;我们手牵着手拥抱大海,让清凉的海水滋润我们欢快的心房;我们手牵着手举头赏月,让如水的月光静静地洒在彼此的身上;我们手牵着手穿过花丛,悠悠地在花丝中感受那不变的高洁。因为爱所以牵手,因为同一个梦所以牵手。世界名模马艳丽和万人瞩目的央视春晚总导演郎昆牵手走上红地毯,便被名人明星圈子中公认为“郎才女貌”的“天仙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对才子佳人曾在新婚不久便起草了离婚协议书。那么,最终是什么打造出了美轮美奂般的都市爱情童话?《世界名模马艳丽与音…  相似文献   

20.
经典童话经历了神话化的过程,人们有目的地对童话文本加以修订、重组和提纯,使其中叙事的意义被框架化和形式化,为特定的意识形态服务,童话也因此成为被固化的文化商品。但童话的本质依然保有原始的乌托邦式想象,每次对童话文本的创新性重述,都是一项独立的人类行为,它试图让自身与童话的本质相契合。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对经典童话去神话化,而且还要揭示出童话插图中的神话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