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是由一个个词组织起来的。我国古代的杰出文论家刘勰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文心雕龙·章句》)他不仅指出了字词和句、章、篇的构成关系,而且精辟地论述了选好词语的重要性。其中所说的全篇有光采是由于章句没有瑕疵,章节明白细致是由于句子没有玷污,句子清新挺拔是由于字词没有随便乱用,都是宝贵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动物有语言吗?这无论在民间或是在语言研究中,都是个普遍感兴趣的问题。本世纪40年代,苏联语言学家尼可力斯基写了一本很好的书——《人怎样会说话的》。在“动物有语言吗”一章里,他说:“古代人们相信禽兽有自己的语言。在许多民间传说里动物说话,思考与行动,如象人类一样。”接着,他总结了美国人哈涅尔、尼森、罗伯特·耶尔克斯、费尔涅斯和俄国人洛德希娜·考茨等学者“猿语”实验的失败经验,结论是,“无  相似文献   

3.
<正> J·K·杰罗姆(Jerome L.Jerome)是一位以其语言跌宕多姿,文笔幽默风趣而闻名于世的英国作家.他的《三人同乘一条船》(ThreeMen in a Boat)发表于1889年.这部作品的问世使他一举成名,“奶酪气味”(The Odour ofCheese)就是“三人同乘一条船”当中的一章.在这一章中,作者巧妙地应用各种修辞手法,把他携奶酪从利物普市到达伦敦的一路“愉快”经历  相似文献   

4.
阅读女人三章──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邹平一、情圣一、艺术化人格林黛玉也许是你最喜爱的美女形象,因为她是虚构的。你一定听人说过,倘若真的娶妻,他不会要黛玉,而会要宝钗。你不必真的不信。语言在假设情景中没有意义,只是一种行为,表明他在说话。你可以让他...  相似文献   

5.
<正> 我校中文系青年教师庄志民副教授继《审美心理的奥秘》和《审美活动与性格塑造》两本书后又有新作面市,他的《美学视野中的人生》一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现已正式发行。《美学视野中的人生》约17万字,共分四章,第一章“明媚的人生之春”;第二章“火热的人生之夏”;第三章“澄澈的人生之秋”;第四章“严峻的人生之冬”。作者以洋溢着诗意的语言,从爱情、交际、消遣、奋求、竞争、志向、德行、尊严、个性、痛苦、孤寂、磨砺等方面探索描述了自己对美与人生的理解与体验。  相似文献   

6.
说起华罗庚,人们都知道他是闻名中外的数学家。其实,他对中国古典文学也有很深的修养,语言功底颇为深厚,是位善撰对联的高手。1953年,华罗庚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的出国考察团。途中,一行人少不得谈古论今,有说有笑。华罗庚见钱三强教授兴致颇浓,触景生情,口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此联可谓绝妙,数字、人名、国号切合得天衣无缝。“三强”既指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强国,又隐喻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华老的上联难倒了大家,在座诸人百思不得下联。结果还是华老自己抛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一语双关,既是…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有着天然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因此在进行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传递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中西方文化传统存在巨大差异的背景下,文化能否被理解是决定翻译是否成功的标准,文中以葛瑞汉所翻译的<道德经>第一章为例,以他对"道"的跨文化翻译为个案,试图探讨中英翻译过程中文化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爱德华·萨丕尔在《语言论》第五章“语言里的形式: 语法概念”中展现了其独特的语法分析方法。他以概念为核心、以意义为基础,并始终强调语言模式的社会及心理基础。这种对语言本质的深刻认识不仅体现在人们熟知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中,也体现在萨丕尔对语法系统的研究中。萨丕尔的语法分析方法有其产生的哲学基础,他的心理学研究倾向不仅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和意大利唯心主义哲学家克罗齐的相关研究,还受到了德国哲学家及语言学家洪堡特语言世界观的影响。萨丕尔的语法研究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20世纪后期认知语言学及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当代理论语言学研究也能够从萨丕尔的语法研究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81章是冯先生一生研究中国哲学史最后所做的总结,也完全真实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在这一章中冯先生提出了关于两种辩证法思想的问题。与他以前的论述相比较,他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有明显的发展。冯先生关于辩证法思想的论述,有深远意义,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这个“巧说”,历来被认为是方法问题,技巧问题。因此,许多写作教科书在“语言”一章里,仅仅停留在表层上,或作知识介绍,或作经验描述,或作技法列举,往往把语言行为和语言理论等同起来,把语言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1.
《野有死麇》一诗似残篇,理由如次: 一、从乐歌多重章叠句的特征来看,该诗的第二章很令人起疑。请看:第二章的后三句恰好与首章的前三句相仿。考察整部《诗经》,绝无他例。又第二章首句“林有朴漱”,突兀而起,实与下文无多联系;而末句“有女如玉”却没有了下文,似语意未尽。所以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测:第二章末句脱落,首句为他篇窜入或后人妄增。  相似文献   

12.
段落既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又是文章学研究的对象。我国以往的研究较多地探讨段落的内部构造段落之间的彼此联系,基本上没有摆脱“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成篇”,”因字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的窠臼,即由分到总:组词成句,连句成殿,缀段成篇。六十年代后期在许多国家出现的篇章语言学认为,篇章中语言是爱篇章制约的,因此研究语言不仅要研究由分到总,而且要研究由总到分,就是从篇章向下研究,因为文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夏威夷大学柯丕(Irving M.Copi)编写的《逻辑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Logic),从1953年初版到1978年第五版,经过几次增订,是使用时间持续较久的一本高校文科教材。笔者见到的是第四、五两版。第五版正文仍分语言、演绎和归纳三部分,共十四章,五三○页。演绎部分为第五至十章,柯丕专用其中后三章,即第八至十章,共一一四页的篇幅,结合传统逻辑和自然语言,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符号逻辑的一些初步知识,达到足以在他设计的具有明显特点的公理系统内证明传统逻辑讲授的复合判断推理式和直言判断推理式的有效性而止。这构成了这本教材的特色之一。近两三年  相似文献   

14.
期待已久的《陈毅诗词选集》终于出版了。打开诗集,重读我们曾经传抄珍藏的《梅岭三章》诗三首,那气贯长虹的壮烈诗句,那感奋人心的政治抒情,那朴实生动的口头语言,不仅使人享受着富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诗的艺术美,而诗篇所歌颂的战斗精神,更是激励着我们紧跟英明领袖华主席高举红旗斩阎罗,为实现“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宏伟理想而奋然前行。陈毅同志的诗词,是他在革命征途行进中的经历、思想、感情的纪实,同时也紧密的联结着中国革命的斗争历程。《梅岭三章》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四十一年前,如同作者自  相似文献   

15.
曹操《步出夏门行》是他留下的二十多首诗歌中的受人赞赏的名篇,也是他采用乐府旧题来写新的内容的代表作。 《步出夏门行》是乐府诗的一个旧名,据《宋书·乐志》又名《陇西行》。曹操写的这首诗共有五章,前面一章叫“艳词”,即诗的序曲,后面共有四章又称四解,可以独立成篇。除“艳词”是用散文形式写成外,四章诗全是四言诗。  相似文献   

16.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最基本的科技语言,是研究化学最基本的语言工具,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整个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之中,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是化学用语的直接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学,让学生轻松掌握这一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本人多年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大家共同商榷。1 分散记忆初中教材从“绪言”开始就涉及到物质的化学名称和化学反应表达式,在第一章更是出现了大量的元素名称和物质的化学名称,而在第二章、第三章才开始正式介绍和学习一些最简单…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曾广泛游历,到过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中国的西藏地区他是否也去过呢?从《马可·波罗游记》的有关内容看,他并没有到过。 马可·波罗有可能进入西藏地区的机会只有一次,即他奉命出使哈喇章(云南)时。在各种版本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叙述马可·波罗前往哈喇章的路线时,均是抵成都后,又从成都出发,经“Tibet”到“建都”,再渡过“不鲁郁思河”,然后进入“哈喇章”。  相似文献   

18.
凡涉足沈从文研究的人,对金介甫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当年向世界开放的窗口重启,最初从西方吹进来的文化信息中就有他对沈从文的研究成果.他的本名叫杰弗里·卡罗尔·金克莱(Jeffrey Carroll Kinkley),金介甫是他的汉名.他是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东亚历史与语言的博士,现为美圣约翰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教授和哥伦比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室兼职研究员.曾任哈佛大学历史学讲师,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这里介绍的译自他的博士论文《沈从文的共和理想》的第五章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节.沈从文在国内也常常遭人误解,一个异国人来谈论他,也难免有所隔膜.然而他毕竟来自另一路数,介绍过来,或能给人一、二启示.  相似文献   

19.
清代杰出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方志学家章学诚生平不趋时尚,勤于著述。他的思想与学术是多元的,相应研究也必然是多彩的。本文以其史学理论巨著《文史通义》之《博约》篇为主,间或涉及其他篇章和著述,简析章学诚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死者》是乔伊斯流亡海外后的最初创作,蕴含了乔伊斯对爱尔兰民族、世界以及自我的新观念,预示着创作风格的转变。乔伊斯前期的写作有鲜明的"意图式写作"特征,利用症候式阅读法,通过细读文本和传记,发现《死者》的显形文本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而其下隐藏着叙述者的言说困境。乔治·斯坦纳多次提及《死者》一文对他批评理论的影响,运用斯坦纳的语言哲学理论,通过解读小说文本中的音乐、空白等元素,发现乔伊斯突破语言之围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语言,实现了"构建民族道德史上的一章"的写作意图。比较显形与隐形两个文本,可以看到乔伊斯的爱尔兰情结遵循否定之否定的逻辑,是一种"否定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